
圖片作者:ChatGPT
在臺灣,有句廣告台詞讓人印象深刻——
「喝咖啡又吃甜食,小心胃食道逆流!」
廣告的意思很簡單:兩種因素疊加,問題更嚴重。
最近,德國與瑞典的科學家在細菌世界裡,也發現了另一種「不良組合」——
喝咖啡 + 抗生素,小心細菌變得更難殺。
我們早就知道,有些食物能「動手腳」改變藥效
在藥理學的經典案例中,葡萄柚是最有名的「藥物干擾食物」。
葡萄柚的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s)會抑制腸道上皮細胞中的 CYP3A4 代謝酵素與 OATP 運輸蛋白,讓部分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變慢、血中濃度升高。這樣就會造成服用降血壓藥 nifedipine、降膽固醇藥 simvastatin的病人,若同時吃葡萄柚便可能導致藥效過強或副作用上升。
但這次的咖啡因案例完全不同——它不是影響人體代謝,而是直接改變細菌的「門禁系統」,讓抗生素更難進到細菌細胞裡。
抗生素要發揮作用,要先通過細菌的「門禁系統」
對抗生素來說,進入細菌細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有雙層膜,外膜上有像「出入口閘門」的孔蛋白(porins),藥物要從這些通道進去。
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叫 OmpF,許多抗生素(例如環丙沙星、阿莫西林)主要就是經它進入。
當然,許多細菌也有「外排幫浦」(efflux pumps)能把藥物趕出去,這些進出口的開關由多種調控因子掌控,其中 Rob 是一位低調但重要的「門禁管理員」。
咖啡因讓細菌「關小門」
研究團隊在測試 94 種化學物質對大腸桿菌基因表現的影響時,意外發現咖啡因會強烈啟動 Rob,讓它發出一個命令——提高 micF 小RNA 的表現。
而micF 的工作,就是去黏住 ompF mRNA 的開頭,讓它無法被轉譯成 OmpF 蛋白。而OmpF正是讓抗生素可以進入的閘門,於是藥物就進不去了。
當然,並不是每個抗生素都要從ompF進入細菌,所以受影響的就是像 ciprofloxacin、amoxicillin 這類藥物,它們無法進入細菌,所以它們的效力就下降了(實驗中 IC₅₀ 上升約 40%)。
為了證實的確是因為ompF的表現被抑制所產生的效果,研究團隊使用了少了 micF、ompF 或 rob 的菌株進行一樣的測試,結果咖啡因的抑制效應在這些突變菌株中完全消失!也就是說,咖啡因提高菌株的耐藥性,的確是透過這一條專屬的「咖啡因—Rob—MicF—OmpF」路徑達成的。
但是,感覺好像沒聽過相關報告呀?會不會這個作用其實並不是對所有的菌都有效?為了回答這個疑問,研究團隊也測試了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沙門氏菌與大腸桿菌相當像,連噬菌體都有共用的狀況;所以如果沙門氏菌也會被咖啡因影響,那麼就有必要測試更多其他的菌株了。
結果發現,雖然咖啡因同樣可以降低沙門氏菌的 OmpF表現,但因為 ciprofloxacin 進入沙門氏菌的路徑不同,藥效並沒有受影響。
反過來,在另一株泌尿道感染的大腸桿菌,以及部分腸道共生菌,這種拮抗作用也出現,顯示它可能在多種 E. coli 中都有意義。
那...以後服用抗生素的時候就不能喝咖啡嗎?
別過度緊張。這個效應在實驗室裡雖然明確,但提升的耐受程度屬於輕微,而且只對部分抗生素和特定細菌成立。
但這個現象提醒了我們一件事:日常飲食中的化學成分,也可能改變細菌對藥物的反應。
在人體腸道這個複雜的生態系裡,咖啡因、茶多酚、香料成分甚至非處方藥,或許都能在細菌的「門禁系統」上做手腳。
這意味著,在抗生素治療時,我們需要更全面地考慮飲食與藥物交互作用。
總而言之,就像那個廣告說的「兩種因素加在一起,問題更大」,科學家現在告訴我們:咖啡因 + 某些抗生素 = 細菌關門防守,藥物進不去。
當然,這並不是說從此就不要喝咖啡,而是讓我們注意到——飲食與醫療,並非兩條互不相干的路。
參考文獻:
Binsfeld C, Olayo-Alarcon R, Pérez Jiménez L, Wartel M, Stadler M, Mateus A, et al. (2025) Systematic screen uncovers regulator contributions to chemical cues in Escherichia coli. PLoS Biol 23(7): e3003260.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300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