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陽光斜斜灑進會議室,厚重的窗簾透著微光,桌上散落的報表與文件,顯得格外沉重。這是1970年代的台北,經濟正在起飛,但每一家公司都在暗中較勁。
年輕的陳教授當時還不是教授,只是一位剛出社會的研究所畢業生。那一天,他帶著履歷去中山北路的大公司應徵,卻被一句「你學歷太高」擋在門外。失落之餘,他轉身進了震旦行。誰也沒想到,這一待,竟成了他職涯的轉捩點。
一、沒有業務經驗的業務主管
「你有當過業務嗎?」Clare在節目錄製現場笑著問。「沒有啊,我一開始就是業務主管。」教授淡淡回答,語氣中帶著幾分回憶。
年僅二十多歲的他,入職四個月就升副理,半年成經理,一年後同時兼管四個部門。當時的他,根本沒有賣過東西,卻被推上戰場,要帶領近五十人的團隊。
最艱難的考驗,是總經理丟給他的「一億兩千萬庫存」。那是一座龐大的山,壓得公司氣喘吁吁,也壓在他這個「新手主管」的肩膀上。
夜裡,他翻著帳冊,腦中一再浮現問題:這些貨為什麼賣不掉?是價格太高?還是定位錯誤?
他沒有把自己當作「什麼都不會的新手」,反而把它當作一場學問。他想到彼得.杜拉克的話:「獲利不是選項,而是責任。」
於是,他想出辦法:辦一場「OUTLET特賣會」。像現在百貨公司的週年慶一樣,發通知、邀企業進來大採購,用組合銷售的方式,既不虧本,又能快速清庫。
六個月後,那座一億兩千萬的庫存山,硬生生被削到只剩四千八百萬。總經理震驚地問他:「為什麼你做得這麼輕鬆?」
他只是笑笑說:「因為我懂得規劃,不是一股腦自己扛。」

二、人人都是Sales
教授習慣用最簡單的比喻,把「銷售」拉回生活。
「你談過戀愛嗎?」他常常問新進的年輕業務。
「有啊。」
「那不就是在推銷自己?」
這番話總讓年輕人紅著臉笑,卻不得不承認其中的道理。銷售不是一門遙不可及的專業,而是人與人相處的本能。交朋友、求職、甚至結婚,每一件事,其實都在「推銷自己」。
因此,在他眼裡,一個能把自己推銷出去的人,才有資格推銷商品。這也是為什麼他招考Sales時,第一句話就會問:「有沒有女朋友?」
「如果你連自己都沒辦法賣掉,怎麼賣商品?」這句直白的話,常讓年輕人哭笑不得,但卻是一記當頭棒喝。

三、銷冠,企業的寶與痛
在企業裡,銷冠往往是最受歡迎也最頭痛的一群人。
他們帶來八成的業績,卻也最難管理。手握客戶資源,說話自然強硬,甚至有時候還會威脅:「我走了,就把客戶帶走。」
教授曾親自面對這樣的場景。當銷冠在辦公室裡拍桌子,語帶威脅時,他只是淡淡一笑:
「客戶買的是我們公司的品牌,不是你這個人。沒有你,或許短期會有影響,但長期而言,價值在我們這裡。」
這份沉穩與自信,背後是他對「Synergy(綜效)」的理解。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單打獨鬥成就偉大,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團隊、制度與品牌的總和。

四、銷售冠軍 ≠ 優秀主管
那麼,銷冠能不能當主管呢?
教授的答案很直接:「通常不行。」
因為銷冠習慣獨善其身,他們的天賦是衝鋒陷陣,而不是帶領團隊。管理需要的,是「四個共」:
- 共立共享:不獨享功勞,要讓團隊一起站上舞台。
- 共存共榮:帶領團隊一起活下去,而不是自己一枝獨秀。
- 心胸寬厚:願意讓出一些,才能得到更多。
- 付出分享:把經驗交出去,換來團隊的忠誠與信任。
他喜歡用「抓沙子」來比喻:手握得越緊,沙子流失得越快;反而用手心輕輕托住,能盛得更多。
這就是從銷售到管理,最難的轉換——從「我要」到「我們」。
五、好的制度,才有好的團隊
教授強調,管理絕不能只靠口號,必須落到制度。
例如獎金制度,他要求必須區分「團獎」與「個獎」。
- 業務個人努力,拿「個績」。
- 主管帶領團隊,拿「團績」。
若主管也能拿個人業績,必然導致主管與部屬搶單,團隊內鬥,最後人人怨聲載道。
而當主管真的跳下去幫忙補單時,業績要算入「公績」,甚至可以分給努力卻不得法的新人,讓他們有成就感。這不是犧牲,而是投資人心。
六、管理的日常:不是月底才算帳
許多業務主管最大的錯誤,就是到月底才檢討業績。教授卻主張:
- 把月目標拆成四週,每週檢視。
- 每週開周會,檢討進度、分享方法。
- 每天要有「日報表」,讓業務自己也清楚看到進度。
「自我管理做得好的,就放手;不用心的,就盯緊。」這是他最簡單卻有效的管理哲學。

七、銷售,終究是推銷自己
錄音最後,教授微微一笑,語氣堅定:
「成功的Sales,就是先把自己賣掉。只有當你被人信任,被人願意接納,你帶著的商品,才會跟著被接受。」
這句話,像是一記結語,也像是一種提醒。
在那安靜的錄音室裡,眾人沉默了幾秒,彷彿都在回想,自己是否已經真正「賣掉自己」。
【精選金句】
- 「活出自己,就是最好的銷售。」
- 「沒有賺錢,是企業的罪惡。」
- 「銷冠習慣獨善其身,但主管必須兼善天下。」
- 「真正的管理,是用制度取代情緒。」
- 「自我管理做得好的,就放手;不用心的,就盯緊。」
- 「先賣掉自己,商品才會被賣出去。」
- 「手握得太緊,沙子只會流失得更快。」
- 「沒有任何人能單打獨鬥成功,成功來自綜效。」
- 「主管拿的是團績,不是個績。」
- 「名與利,是社會上最務實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