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1:「銷冠能否成為好主管?從一位老教授的故事,看見銷售與管理的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清晨的陽光斜斜灑進會議室,厚重的窗簾透著微光,桌上散落的報表與文件,顯得格外沉重。這是1970年代的台北,經濟正在起飛,但每一家公司都在暗中較勁。

年輕的陳教授當時還不是教授,只是一位剛出社會的研究所畢業生。那一天,他帶著履歷去中山北路的大公司應徵,卻被一句「你學歷太高」擋在門外。失落之餘,他轉身進了震旦行。誰也沒想到,這一待,竟成了他職涯的轉捩點。


一、沒有業務經驗的業務主管

「你有當過業務嗎?」Clare在節目錄製現場笑著問。

「沒有啊,我一開始就是業務主管。」教授淡淡回答,語氣中帶著幾分回憶。

年僅二十多歲的他,入職四個月就升副理,半年成經理,一年後同時兼管四個部門。當時的他,根本沒有賣過東西,卻被推上戰場,要帶領近五十人的團隊。

最艱難的考驗,是總經理丟給他的「一億兩千萬庫存」。那是一座龐大的山,壓得公司氣喘吁吁,也壓在他這個「新手主管」的肩膀上。

夜裡,他翻著帳冊,腦中一再浮現問題:這些貨為什麼賣不掉?是價格太高?還是定位錯誤?

他沒有把自己當作「什麼都不會的新手」,反而把它當作一場學問。他想到彼得.杜拉克的話:「獲利不是選項,而是責任。」

於是,他想出辦法:辦一場「OUTLET特賣會」。像現在百貨公司的週年慶一樣,發通知、邀企業進來大採購,用組合銷售的方式,既不虧本,又能快速清庫

六個月後,那座一億兩千萬的庫存山,硬生生被削到只剩四千八百萬。總經理震驚地問他:「為什麼你做得這麼輕鬆?」

他只是笑笑說:「因為我懂得規劃,不是一股腦自己扛。」


raw-image

二、人人都是Sales

教授習慣用最簡單的比喻,把「銷售」拉回生活

「你談過戀愛嗎?」他常常問新進的年輕業務。

「有啊。」

「那不就是在推銷自己?」

這番話總讓年輕人紅著臉笑,卻不得不承認其中的道理。銷售不是一門遙不可及的專業,而是人與人相處的本能。交朋友、求職、甚至結婚,每一件事,其實都在「推銷自己」。

因此,在他眼裡,一個能把自己推銷出去的人,才有資格推銷商品。這也是為什麼他招考Sales時,第一句話就會問:「有沒有女朋友?」

「如果你連自己都沒辦法賣掉,怎麼賣商品?」這句直白的話,常讓年輕人哭笑不得,但卻是一記當頭棒喝。


raw-image

三、銷冠,企業的寶與痛

在企業裡,銷冠往往是最受歡迎也最頭痛的一群人。

他們帶來八成的業績,卻也最難管理。手握客戶資源,說話自然強硬,甚至有時候還會威脅:「我走了,就把客戶帶走。」

教授曾親自面對這樣的場景。當銷冠在辦公室裡拍桌子,語帶威脅時,他只是淡淡一笑:

「客戶買的是我們公司的品牌,不是你這個人。沒有你,或許短期會有影響,但長期而言,價值在我們這裡。」

這份沉穩與自信,背後是他對「Synergy(綜效)」的理解。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單打獨鬥成就偉大,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團隊、制度與品牌的總和。

raw-image

四、銷售冠軍 ≠ 優秀主管

那麼,銷冠能不能當主管呢?

教授的答案很直接:「通常不行。」

因為銷冠習慣獨善其身,他們的天賦是衝鋒陷陣,而不是帶領團隊。管理需要的,是「四個共」:

  1. 共立共享:不獨享功勞,要讓團隊一起站上舞台。
  2. 共存共榮:帶領團隊一起活下去,而不是自己一枝獨秀。
  3. 心胸寬厚:願意讓出一些,才能得到更多。
  4. 付出分享:把經驗交出去,換來團隊的忠誠與信任。

他喜歡用「抓沙子」來比喻:手握得越緊,沙子流失得越快;反而用手心輕輕托住,能盛得更多。

這就是從銷售到管理,最難的轉換——從「我要」到「我們」。


五、好的制度,才有好的團隊

教授強調,管理絕不能只靠口號,必須落到制度。

例如獎金制度,他要求必須區分「團獎」與「個獎」。

  • 業務個人努力,拿「個績」。
  • 主管帶領團隊,拿「團績」。

若主管也能拿個人業績,必然導致主管與部屬搶單,團隊內鬥,最後人人怨聲載道。

當主管真的跳下去幫忙補單時,業績要算入「公績」,甚至可以分給努力卻不得法的新人,讓他們有成就感。這不是犧牲,而是投資人心。


六、管理的日常:不是月底才算帳

許多業務主管最大的錯誤,就是到月底才檢討業績。教授卻主張:

  • 把月目標拆成四週,每週檢視。
  • 每週開周會,檢討進度、分享方法。
  • 每天要有「日報表」,讓業務自己也清楚看到進度。

「自我管理做得好的,就放手;不用心的,就盯緊。」這是他最簡單卻有效的管理哲學。


raw-image

七、銷售,終究是推銷自己

錄音最後,教授微微一笑,語氣堅定:

「成功的Sales,就是先把自己賣掉。只有當你被人信任,被人願意接納,你帶著的商品,才會跟著被接受。」

這句話,像是一記結語,也像是一種提醒。

在那安靜的錄音室裡,眾人沉默了幾秒,彷彿都在回想,自己是否已經真正「賣掉自己」。


【精選金句】

  1. 「活出自己,就是最好的銷售。」
  2. 「沒有賺錢,是企業的罪惡。」
  3. 「銷冠習慣獨善其身,但主管必須兼善天下。」
  4. 「真正的管理,是用制度取代情緒。」
  5. 「自我管理做得好的,就放手;不用心的,就盯緊。」
  6. 「先賣掉自己,商品才會被賣出去。」
  7. 「手握得太緊,沙子只會流失得更快。」
  8. 「沒有任何人能單打獨鬥成功,成功來自綜效。」
  9. 「主管拿的是團績,不是個績。」
  10. 「名與利,是社會上最務實的衡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7會員
178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8/24
當基本工資上漲、上市櫃企業被迫加薪,台灣中小企業該如何在夾縫中求生?這不只是成本壓力,更是品牌價值、人心穩定與經營模式的考驗。本文帶你走進企業現場,從薪資設計、組合銷售到ESG責任,看見「危機就是轉機」的真實力量。
Thumbnail
2025/08/24
當基本工資上漲、上市櫃企業被迫加薪,台灣中小企業該如何在夾縫中求生?這不只是成本壓力,更是品牌價值、人心穩定與經營模式的考驗。本文帶你走進企業現場,從薪資設計、組合銷售到ESG責任,看見「危機就是轉機」的真實力量。
Thumbnail
2025/08/24
在許多企業裡,「吃大鍋飯」心態像一種慢性病,悄悄侵蝕組織。員工缺乏動力,老闆明知問題卻不敢下手。陳宗賢教授以四十年實務經驗告訴我們:要破除這種文化,必須推動分權管理、績效導向,讓員工從「來就有薪水」轉向「創造才有獎勵」。這不只是制度的革新,更是老闆魄力的試煉。
Thumbnail
2025/08/24
在許多企業裡,「吃大鍋飯」心態像一種慢性病,悄悄侵蝕組織。員工缺乏動力,老闆明知問題卻不敢下手。陳宗賢教授以四十年實務經驗告訴我們:要破除這種文化,必須推動分權管理、績效導向,讓員工從「來就有薪水」轉向「創造才有獎勵」。這不只是制度的革新,更是老闆魄力的試煉。
Thumbnail
2025/08/24
許多企業主管並非不願意決策,而是缺乏被授權與受訓的勇氣。從權責表的缺位、組織慣性的滋生,到教育訓練的不足,這些問題都在提醒我們:真正的錯,常常在 CEO 身上。本篇專欄帶你走進真實案例,看見「決策力」背後的制度與人性。
Thumbnail
2025/08/24
許多企業主管並非不願意決策,而是缺乏被授權與受訓的勇氣。從權責表的缺位、組織慣性的滋生,到教育訓練的不足,這些問題都在提醒我們:真正的錯,常常在 CEO 身上。本篇專欄帶你走進真實案例,看見「決策力」背後的制度與人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面試產品經理要怎麼準備?原本是行銷領域是否可以轉職?大學期間要準備什麼作品?這篇會從「心態準備、求職面試、學習資源」三大方向來拆解產品經理的轉職之路。
Thumbnail
面試產品經理要怎麼準備?原本是行銷領域是否可以轉職?大學期間要準備什麼作品?這篇會從「心態準備、求職面試、學習資源」三大方向來拆解產品經理的轉職之路。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羨慕過那些高階主管的工作方式?想知道他們如何在繁忙中依然能夠做出正確決策,推動組織前進?本文將揭示「執行長思維」的核心秘密,讓你無論身在何種職位,都能像頂尖主管一樣高效工作!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羨慕過那些高階主管的工作方式?想知道他們如何在繁忙中依然能夠做出正確決策,推動組織前進?本文將揭示「執行長思維」的核心秘密,讓你無論身在何種職位,都能像頂尖主管一樣高效工作!
Thumbnail
推銷員是我最不會想加入的營業位置之一,一來我沒這個本事,二來,做推銷拼業績的壓力太大,我也承擔不來。所以其實我還是蠻佩服他們的抗壓力,即使我對這個工種一點興趣都沒有。 一般推銷員,使用有效的話術必不可少,但好的推銷員真的不容易當,你要如何不要讓顧客對你的話術反感,又能誘使顧客買你的單,真的各憑本事
Thumbnail
推銷員是我最不會想加入的營業位置之一,一來我沒這個本事,二來,做推銷拼業績的壓力太大,我也承擔不來。所以其實我還是蠻佩服他們的抗壓力,即使我對這個工種一點興趣都沒有。 一般推銷員,使用有效的話術必不可少,但好的推銷員真的不容易當,你要如何不要讓顧客對你的話術反感,又能誘使顧客買你的單,真的各憑本事
Thumbnail
專業知識與持續學習:擁有深入的企業管理、服務行銷、網路行銷、自媒體製作等領域的專業知識。 持續關注最新的行業趨勢與發展,不斷學習並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準備與設計課程:根據企業或學員的需求設計課程,確保課程內容符合學員的期望並具有實用性。 準備詳細的課程大綱、教學材料與案例分析,以提升學員的學習
Thumbnail
專業知識與持續學習:擁有深入的企業管理、服務行銷、網路行銷、自媒體製作等領域的專業知識。 持續關注最新的行業趨勢與發展,不斷學習並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準備與設計課程:根據企業或學員的需求設計課程,確保課程內容符合學員的期望並具有實用性。 準備詳細的課程大綱、教學材料與案例分析,以提升學員的學習
Thumbnail
1-領導能力: 能激勵和引導團隊達成目標 展現決策力和遠見,確保組織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戰略思維: 制定並實施長短期的策略計劃 分析市場趨勢和競爭環境,調整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3-決策能力: 根據數據和分析進行明智的決策 在面臨壓力
Thumbnail
1-領導能力: 能激勵和引導團隊達成目標 展現決策力和遠見,確保組織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戰略思維: 制定並實施長短期的策略計劃 分析市場趨勢和競爭環境,調整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3-決策能力: 根據數據和分析進行明智的決策 在面臨壓力
Thumbnail
好的主管不僅交辦工作,也有教導執行的能力。此外,好的主管會對你有建設性的反饋,並願意分享公司資訊。最後,鼓勵員工上課受訓或提升專業領域知識,也是好主管的標誌。
Thumbnail
好的主管不僅交辦工作,也有教導執行的能力。此外,好的主管會對你有建設性的反饋,並願意分享公司資訊。最後,鼓勵員工上課受訓或提升專業領域知識,也是好主管的標誌。
Thumbnail
雖然我的領域一直是行銷公關和市場策略,不過本質都是研究人性,先有人才有市場。 以前的業主和人資部門要面試新人,蠻常詢問我意見,我在乎的始終只有一個點。 這個人能帶給公司的價值是什麼? 而這個價值未必是現有的天賦跟能力,反而是人格特質,還有對事物的理解程度。
Thumbnail
雖然我的領域一直是行銷公關和市場策略,不過本質都是研究人性,先有人才有市場。 以前的業主和人資部門要面試新人,蠻常詢問我意見,我在乎的始終只有一個點。 這個人能帶給公司的價值是什麼? 而這個價值未必是現有的天賦跟能力,反而是人格特質,還有對事物的理解程度。
Thumbnail
今年是踏入職場第18年,歷經多少工作歷練、人情冷暖,自然只有自己最清楚。常常有人認為,在職場上就是要當主管,坐高位,領高薪最棒。但當主管真的這麼好嗎 ?
Thumbnail
今年是踏入職場第18年,歷經多少工作歷練、人情冷暖,自然只有自己最清楚。常常有人認為,在職場上就是要當主管,坐高位,領高薪最棒。但當主管真的這麼好嗎 ?
Thumbnail
其實當主管一點也不簡單,技術熟能生巧是基本,當主管更重要的是思維,是知道如何管人、管事。要怎麼選到好的店長?絕對不是夠資深、靠關係,或是順眼就好!
Thumbnail
其實當主管一點也不簡單,技術熟能生巧是基本,當主管更重要的是思維,是知道如何管人、管事。要怎麼選到好的店長?絕對不是夠資深、靠關係,或是順眼就好!
Thumbnail
身為老闆或者主管的人,更是需要常常動腦,才能克服困難,持續成長。
Thumbnail
身為老闆或者主管的人,更是需要常常動腦,才能克服困難,持續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