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都想改變、卻總改不了的事

一位中高齡上班族坐在辦公桌前,神情若有所思,象徵在職場裡反思未來。
在職場裡打滾久了,你一定會有過這種想法:
「如果這裡能少一點無效會議,或升遷規則能透明一點,那該有多好。」
我也是。尤其在這個階段,工作不算穩定,每一次反思都像在提醒我:也許該開始想下一步,甚至是 Plan B。
如果只能改變一件事,我心裡其實有答案。
不過在揭曉答案之前,我想先整理出這幾年最常浮現的四個願望——
最想改變的 4 件事
- 評量標準要透明
- 減少形式主義
- 彈性工時與健康支持
- 更好的跨世代合作氛圍
接下來,我想把這些點展開聊一聊。

四張便利貼貼在牆上,分別寫著職場想改變的四件事:透明化、減少形式、彈性工時、跨世代合作。
職場裡最想改變的幾件事
1. 評量標準透明化
升遷與績效若能有明確依據,而不是主管一句話就定生死,很多誤解就能少一些。
對中高齡員工來說,模糊的標準往往只是「被邊緣化」的理由。
2. 減少形式主義
無效的會議、無止境的報告,我自己也常懷疑:「這些東西,真的有人會看嗎?」
3. 彈性工時與健康保障
到了這個年紀,除了薪水,時間與健康更是關鍵。家庭、責任、體力三角拉扯,誰都逃不掉。
4. 跨世代合作氛圍
老實說,我也擔心自己在年輕同事眼裡,是不是「拖慢進度的人」。
但我也希望,他們能看到我們的經驗其實是資源,而不是累贅。

一位中高齡上班族坐在會議室裡,神情略顯無奈,周圍同事忙著電腦和文件,象徵對職場文化的不滿。
趨勢觀察:改變正在發生(雖然不快)
- 透明化:愈來愈多公司導入 OKR、KPI,至少看得見遊戲規則。
- 形式減量:遠距工作推了一把,雖然還有很大改進空間。
- 彈性工時:外商、新創早就把它當標配,但台灣大部分公司還在慢慢跟上。
- 跨世代合作:少子化與人力短缺,逼著企業不得不重視「多世代共存」。
這些願望並非遙不可及,只是需要更多耐心、制度、文化,還有個人心態的共同推動。
如果只能改變一件事
雖然我有一整張清單,但如果只能選一件,我會選——讓每個人的價值能被清楚看見。
因為:
- 努力被看見,公平才會提升。
- 專業被看見,跨世代合作才有基礎。
- 貢獻被看見,形式主義自然會退場。
對中高齡工作者來說,這不只是職涯期待,更是一種「還想被尊重」的渴望。

一張便利貼在其他便利貼中閃亮突出,上面寫著「價值」,象徵讓員工的價值被清楚看見。
寫在最後
我知道,要改變職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當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跟不上節奏」時,把這些心情和觀察寫下來,至少能提醒自己:我們還有發聲的空間。
至少在 Vocus 把它寫下來,這些想法就不會只卡在我的腦袋裡,成為半夜的失眠伴奏。
對我來說,這或許就是 Plan B 的一部分吧。

清晨陽光透過辦公室的窗戶照進來,桌上放著一本寫著「Plan B」的筆記本,象徵新的開始。
有些改變要靠制度與時代,但也有些事,是我們自己就能先做到的。
下一篇,我會聊聊——「面試前的 72 小時:你必須完成的檢查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