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渴望釋放壓力,但錯誤的方式,卻會讓最親近的人成為情緒廢墟。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感覺自己壓力爆棚,忍不住對家人伴侶發了一頓脾氣。事後又懊悔不已,覺得自己不該這樣。
或者,心裡有滿腹的委屈和焦慮,忍不住抓著朋友瘋狂傾吐,訊息一條接著一條,直到感覺對方似乎有點退縮了...事後又擔心自己是否成了別人的負擔。
我們都以為,這就是在「釋放情緒」。
但事實上,這可能只是一場「情緒爆炸」。真正的釋放,不該以炸傷身邊的人、耗損關係作為代價。
一、情緒爆炸 vs. 能量清理:一張表看懂你的「釋放」是哪一種
首先,我們不批判自己。我們只是靜下來,誠實地辨認一下,自己更常用哪種模式。

看完這張表,你是否對自己的行為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別擔心,這只是一個起點。我們都有過「爆炸」的時刻,重要的不是自責,而是學會如何轉向。
二、為什麼我們會選擇「爆炸」?因為那看起來是條捷徑
「情緒爆炸」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虛假的快速解方。
- 它看似主動:我們感覺自己「做了些什麼」來對抗不舒服。
- 它分散焦點:將注意力從自己內在的痛,轉移到外在他人的錯,感覺上比較不那麼痛苦。
- 它渴望被看見:激烈的行為,其實是內心深處渴望被理解、被接住的巨大呼救。
然而,這條捷徑的盡頭,往往是更深的空虛與孤獨。因為我們內在真正的傷口,從未被自己溫柔地看見和撫慰。
三、從「爆炸」轉向「清理」:3個溫柔而堅定的步驟
真正的能量清理,是一趟回歸內在、自我負責的旅程。它不需要你有多厲害,只需要一份願意面對自己的勇氣。
▎步驟一:按下暫停鍵 ——「我感覺到了」
這是最重要的黃金第一步。當你感覺情緒即將衝垮理智,快要脫口而出或做出衝動行為時:
- 如果可以,立刻離開現場,到一個獨處的空間。
- 對自己說(出聲或默念都可以):
「我現在感覺到______(憤怒/委屈/焦慮)。」
就這一句話。這句簡單的自我對話,能神奇地將你的模式從「指責他人」切換到「覺察自我」。你不再是情緒的奴隸,你成了它的觀察者。
▎步驟二:私人化處理 ——「我來接住它」
情緒需要一個出口,但這個出口不一定要是另一個人。
- 寫下來:拿出筆記本或手機備忘錄,把所有的混亂、指責、傷心毫無保留地寫下來。寫完後,可以選擇刪除或撕掉,象徵性地釋放。
- 動起來:出門快走、跑步、跳舞,讓身體的能量透過運動流動起來。
- 感官安頓:使用能安頓感官的工具,例如澳洲花晶,將特定花晶塗抹在手腕或心輪,它的能量頻率能協助你穩定下來,為情緒的流動提供一個安全的容器,而不是任其爆炸。
▎步驟三:辨認根源 ——「這從何而來?」
當情緒稍微平穩後,溫柔地問自己:
「這個情緒,真正想告訴我什麼?」
「它觸動了我哪個舊有的傷口或恐懼?」
也許是過往的被否定感,也許是深層的不安全感。不必急著解決它,只需承認它的存在。這個「看見」本身,就是最深刻的療癒。
結語:真正的釋放,始於自我承接
能量的世界裡,沒有敵人需要對抗。我們需要的,是學會成為自己內在風暴的定錨者。
真正的釋放,不是把情緒丟出去,而是張開手,把它接過來,告訴它:「我看見你了,我允許你在這裡。」
當你能夠這樣對待自己,你會發現,你不再需要向外傾倒情緒廢料。你會變得沉穩、有力量,並且能給出真正高品質的愛與陪伴。
這條路上,你不需要獨自摸索。如果你覺得需要一個工具或一個嚮導,澳洲花晶可以作為你穩定能量的輔助,而我也在「羅伊的靈性對話塾」,陪伴許多朋友練習這份向內的勇氣。
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
➤ 你最常陷入「情緒爆炸」的瞬間是什麼?
➤ 你又有什麼獨家的「自我安頓」小儀式呢?
讓我們在彼此的故事中,照見自己,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