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近不惑之年,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 不是「富有」,不是「精彩」,更不是「德高望重」、或者「叱吒風雲」。 而是「自在」。 最近在我身上就有兩個例子。其一,身為全職奶爸和家庭煮夫,以往我總是找不到時間運動來維持心肺功能。 「帶著孩子是無法專心運動的。」我總是這樣告訴自己。 再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有肩頸僵硬的問題,時不時會發作,著實令我困擾。 但我最近發現,當我早上推二寶出門補眠、他在嬰兒推車上醞釀睡意時,其實我正處於一種散步的狀態,這時候來做局部運動,例如雙腿、單臂、脖子等,是再好不過了。算算孩子睡覺的時間,我大約有30分鐘可以用來運動,在維持嬰兒車等速前進的同時,一次活動一個部位,以維持身體機能而言,這樣應該足夠了。 於是我做了一些功課,選擇了能夠慢慢推嬰兒車讓孩子補眠、同時又能輕度鍛鍊心肺、燃脂的「超慢跑」,來維持基本的運動需求,再加上熱身時單邊甩手和旋臂,來緩解肩頸僵硬。 說到這裡,我想應該來簡單介紹一下超慢跑是什麼。 依據ChatGPT在誠實模式下整理的資料,超慢跑是一種從日本流行開來的低強度運動,特色是以「比快走稍快、可輕鬆聊天」的節奏跑步,約每分鐘180步。它著重輕鬆自然的姿勢與穩定的呼吸,不追求速度與距離,適合初學者、久坐族或長者。長期練習能提升心肺功能、促進脂肪燃燒,且對膝蓋與關節友善,幾乎不受場地限制,是養成運動習慣的絕佳選擇(有關誠實模式的咒語,請參照我在方格子上的另一篇文章:🤖 AI 為什麼常常「不誠實」?一個咒語幫你解決)。 (先聲明,我不是運動專業人士,我也沒有特別在意我的運動姿勢和節奏是否符合超慢跑的專業要求,我只是取這門運動的核心概念,來試著以我個人舒服的方式使自己更健康,我也的確感受到自己狀態的改變,如果讀者覺得我的方法有誤,或是在嘗試之後覺得不適合你,那麼沒問題,你肯定是對的。) 這兩天嘗試的結果,覺得非常舒服,運動後除了大腿輕微痠痛之外,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此外我還發現,原來一直以來我為了讓自己的立姿更好看,肩膀總是會下意識地出力,這才導致肩頸僵硬的問題。 之前再怎麼活動我的肩頸,也難以舒緩的僵硬問題,當我不再在意自己的形象,跑步時隨時注意將上半身放鬆時,竟立馬減輕許多。 其二,在寫作方面,我也算是找到了能夠讓我心情平靜,也覺得好玩的思維載體——志怪小說。 寫作時,我有時會改編古籍中的故事,有時自己新創,都是處在自然流露、不勉強的狀態,我覺得這樣很好,畢竟身為全職奶爸和家庭煮夫,要我刻意固定時間更新部落格,實在辦不到,於是我意識到,對現在的我來說,比起定期更新,或許積累才是更重要的事。 以上兩個例子,要換做年輕時,我肯定多少會在意他人的眼光、期待以及社會定位,好比說: 一個中年男人,大白天的沒有工作,肚垂肩鬆地在人行道上,一邊推嬰兒車一邊跑步,還跑得跟老人一樣慢,這樣不是很羞恥嗎? 或者,一個自詡為部落客的傢伙,卻不能定期更新文章,人氣個位數,毫無收入,是不是很可笑呢? 以前確實是會在意的,但現在,我已經慢慢地不放在心上了。 就像「超慢跑」的徐棟英教練,曾提及他推廣這項運動的核心理念:「舒服才能持續。」 我非常認同。 不在乎形象,也不與他人攀比,只專注於找到讓我感到「自在」的事物,用自己舒服的節奏和方式去累積。相信這些成果會隨著歲月慢慢發酵,量變終將引起質變,帶來富足的晚年。 比起世俗所追求的「大富大貴」、「功成名就」,這樣的「自在」,顯得平淡如水,然而正所謂:「平淡能見真奇,細水方能長流。」我想,那才是值得讓我持續一生、細細品嘗的人生況味。 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