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場裡,我們常常把「情緒」當成負擔。
很多主管心裡可能都想過:「帶團隊就該理性,不要讓情緒干擾專業。」
但你有沒有發現,真正讓我們夜深人靜睡不著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自己的自責。那個差點被自責壓垮的主管
我曾經諮詢輔導過一位中階主管Alice。
她在會議上因為業務細節疏忽,被上司當眾嚴厲責備。
- 當下,她的情緒是「不安、焦慮、甚至覺得不被尊重」。
- 這些感受其實合理,但她後來的反應卻是:「是不是我不夠專業?」「是不是我真的沒資格帶團隊?」
結果,情緒沒被消化,反而轉化成對自己的懲罰。
最終,壓力傳導到她的部屬身上,團隊氣氛也逐漸緊繃。
為什麼領導者更容易陷入「自我懲罰」?
身為領導者,我們常常忽略一個事實:
事件本身帶來的情緒,往往比不上「自責」帶來的內耗。
- 部屬犯錯時,我們責備自己「是不是領導無方」;
- 團隊績效下滑時,我們懷疑「是不是自己沒能力帶人」;
- 上級不滿時,我們自我質疑「是不是自己價值不被看見」。
自責本身,比錯誤更具殺傷力。
走出自我懲罰的循環
- 區分情緒 vs.自責
問自己:「這是事件帶來的自然情緒,還是我在額外懲罰自己?」 - 允許情緒,而非壓抑
感受「不安」「憤怒」「委屈」並不等於不專業。
反而能幫助你在和部屬互動時,展現更真誠的理解力。 - 把錯誤轉為成長對話
事件過後,與其陷入自責,不如問自己:
「我能提醒團隊什麼?」「我能從這次經驗提煉什麼?」
領導不是完美,而是把每一次「不完美」當成共同成長的素材。
放下自責,才能真正前行
真正拖垮主管心力的,不是團隊的情緒,而是我們對自己的苛責。
當我們能先放過自己,才有力量帶著團隊走得更穩。
領導的成熟,不是零失誤,而是懂得在失誤後,帶著團隊一起修復。
🤝 如果你是主管,遇到團隊出錯時,你更常:
A. 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扛,開始自責
B. 壓抑情緒,假裝沒事
C. 嘗試與團隊一起檢討並修復
👉 你會選哪一個?留言告訴我,我也想聽聽你的經驗。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幫忙 按讚 + 分享,讓更多領導者一起學會「放過自己,也帶領團隊成長」。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