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場裡,很多主管常掉入一個隱形陷阱:
當部屬情緒失控、同事言語激烈、上級壓力過度時,我們下意識地想去「承接」對方的情緒,甚至認為自己要負責解決。
結果呢?👉 團隊的焦慮,變成你的焦慮。
👉 別人的情緒責任,變成你的責任。
👉 你越忙著救火,內心卻越無力。
有一位總監客戶跟我分享過:某次部屬在會議中情緒激動,抱怨資源不足,他立刻安撫、承諾,甚至加班幫忙解決。最後,部屬短暫舒緩了,但他的疲憊和壓抑卻無處安放。久而久之,他感覺自己快被團隊情緒掏空。
這並不是領導力不足,而是少了一項關鍵能力—— 建立情緒界限。
為什麼高階主管更需要情緒界限?
主管常常把自己當「避雷針」,但真相是:
- 別人的情緒 ≠ 你的責任。
- 你無法替部屬長大,只能引導他學會管理。
- 承擔太多,反而讓團隊失去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成熟的領導,不是替團隊承擔所有情緒,而是幫助他們學會承擔自己的情緒。
建立情緒界限的 3 步驟:停、看、應
1. 停:暫停承接,保護自己
當部屬情緒激烈時,不必急著反應。先「離開現場」或「暫停對話」,這不是逃避,而是為自己爭取空間。
👉 意義:讓對方知道,他的情緒無法隨意傾瀉在你身上。
2. 看:覺察並接納自己的感受
離開後,問自己:
- 為什麼我會覺得不舒服?
- 這是我願意承擔的嗎?
接納憤怒、委屈、焦慮,不批評自己。當你允許自己的感受存在時,你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3. 應:回到「想要」而非「害怕」的選擇
在回應前,先分辨:
- 這個決定是出於害怕被討厭?
- 還是出於我真正的想要?
當你的回應來自「想要」,你會感覺掌控感與自信回到手裡。反之,若只是因害怕衝突而妥協,你會越來越無力。
領導者最該戒掉的,是「拯救者心態」
很多高階主管會說:「可是如果我不承擔,團隊會覺得我不負責。」
其實,真正的責任,不是替部屬背情緒,而是:
✔ 建立清晰界限,讓每個人對自己的感受負責。
✔ 在界限內給予支持,而不是無條件承接。
✔ 幫助團隊學會面對,而不是依賴。
當你願意放下「救世主」的角色,團隊才能真正長大。
在職場裡,學會「停、看、應」,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成熟。
它幫助你保護能量,保持清醒,也讓團隊明白:情緒的責任,應該由自己承擔。
別忘了,好的領導者不是燃燒自己來照亮別人,而是能夠 界限清晰地帶領大家走得更遠。
💬 如果有一天,部屬在你面前情緒爆發,你會怎麼做?
A. 立刻安撫並承擔下來
B. 選擇暫停,先保護自己
C. 覺察後,再有意識地給出回應
👉 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選擇,讓我們一起學習不同的領導智慧。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幫忙 按讚 + 分享,也讓更多領導者看見職場的修煉。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 如果你正在學習如何在職場裡「放過自己」,歡迎追蹤我。這裡不只是談管理,更談領導者的內在修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