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現實生活中能成為很好的管理者—有條不紊地安排下屬工作、分派繁瑣惱人的任務、硬是從有限的薪水裡面乾坤大挪移出足額投資或滿足購買慾。然而,我們有用相對的努力試著管理心情嗎?
作為多年前被診斷出重大憂鬱的患者,如今的我已經不需要依靠藥物脫離負向情緒。我當然也認同就醫有時是不可或缺的解方,但面對醫師時,醫師也曾語重心長地告訴我:長期藥物治療不是最理想的方式,搭配多元化的方式緩解並與情緒共處才是努力的方向。
所謂的多元化,是真的涵蓋了許多不同的方式,只要不是正處於重度憂鬱的當下,往往可以從中找到一、兩個自己願意試試的方法。有興趣者在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資訊,而我僅提供自己嘗試後確實有效的一項拋磚引玉。感恩日記
"Gratitude can transform common days into Thanksgivings, turn routine jobs into joy, and change ordinary opportunities into blessings." (感恩能將平凡的日子轉化為感恩節,將例行公事變成快樂,並將普通的機會變成祝福。) — William Arthur Ward
在開始執行感恩日記的書寫之前,我對此抱有深深的懷疑。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我,自幼便被灌輸「凡事謝恩」的道理,對於「感恩」,我再熟悉不過。秉持著死馬當活馬醫的精神,我還是著手寫了幾天。
在幾次短暫的練習(是的,每次大概15分鐘或更短)後,我發現書寫本身的療癒能力,讓被感恩的事項更能深刻銘印在腦中,從而產生提醒的作用—嘿,你今天有這樣「小確幸」呢,可別忘了。
學會對小事感恩,是一種漸進式的能力。我們太習慣於社交網絡上各人大鳴大放的精彩,卻鮮少關注生活中那些細緻的體貼—其實別人大可不必對我們好的,不是嗎?
儘管那份「好」,可能就是小小的、「不足以炫耀」的,但真情實感且單屬於我們的回憶,單純的美好在平淡生活裡綻放,不勝過垂涎他人或與他人爭競的塵囂味嗎?
書寫,幫助我們專注於所書之事,也奪回我們被眾多與己無關之事擾亂的心緒。
生而為人,我們不能決定發生的事,但能決定我們願意專注於什麼。
另一個被觸動的是記錄當天大小事的渴望。人這一生,往往嚮往著留下什麼,但在社群媒體上又很難用寥寥數語將芝麻綠豆大的心情或經歷公諸於世,這時那一方白紙便讓這些經歷有處安放。
寫下,是我們又安然活過一日的證據。
煩惱在紙上塵埃落定之時,往往心裡也有了定論,恰似深井聽了秘密後悄無回聲,喊話人心中倒也有了一抒己心的靜好與重面繁瑣的安寧。
送上一首周深的〈聽我說〉。願每份心事都有處傾訴,日子總會變好的。
已經數不清第幾次 這樣蹣跚的日子 這些年過的不簡單 還有一些未知的難 踏平旅途的孤單 回頭看也算平凡 人世間總會有心酸 還好有我們做伴
聽我說 可以聽我說 我有時懶惰有時脆弱 有時像一個未經世俗的孩子 還不懂複雜與顛簸 不要失落 就這樣聽我說 若沒有曲折怎懂快樂 開心和難過總要找個人說說 日子總會變好的
踏平旅途的孤單 回頭看也算平凡 人世間總會有心酸 還好有家是靠岸
聽我說 可以聽我說 我跨過千山走到燈火 飛快的掠過 春去秋來的顛簸 那不停呼喚的院落 不要失落 就這樣聽我說 若沒有曲折怎懂快樂 開心和難過總要找個人說說 那個人總會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