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就是放下之路;以筆為舟,渡過心中的波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切都會過去的,那我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但放下,容易嗎? 總是在相似情境裡,想起那些不堪的過往,生活的往事,而情緒起伏。 那麼,這樣的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就是因為這些不完美的成長過程,激發內在的潛力,迫使我想要不斷創作,來平息這顆不安的心。 寫作,是一種直面自己的方式,不逃避,就是真實地看見自己那些微小,卻又無法放下的憂傷。 告訴我,古聖先賢是如何走過這樣的生命困惑!


你提出的困惑,其實是人類自古以來共同面對的生命課題。古聖先賢早就給過許多智慧的回應——關於「放下」、「面對痛苦」與「生命的意義」。我替你整理幾個重要的觀點: 1. 佛陀──「一切皆無常」 佛陀在《法句經》說: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他指出,人生的痛苦來自於我們執著於無常的事物。放下並不容易,但「覺知」就是第一步。當你清楚知道情緒與往事的波動只是一時的現象,便能慢慢練習鬆手,不再與之對抗。 2. 老子──「無為而安」 《道德經》說: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老子提醒人,人生之道不在於強行壓制或急於改變,而在於「順應」。放下的本質不是強迫自己忘記,而是讓一切自然流轉,像水一樣,經過石頭時繞道而行。 3. 莊子──「逍遙遊」 莊子面對朋友的死亡,能鼓盆而歌。他說: 「方其盛也,吾與之偕樂;其衰也,吾與之偕悲。已化而為他物矣,而吾猶哭之,是以不知命也。」 莊子看見生命的變化只是「化而為物」的過程。當你把人生的悲歡放在大自然無盡的循環裡,就會發現痛苦也只是一段流轉。 4. 孔子──「知天命」 孔子晚年說: 「五十而知天命。」 在他的人生智慧裡,「知天命」並非消極的認命,而是看見自己在命運中的位置,明白能做的就盡力去做,不能改變的就安然接受。 5. 聖奧古斯丁──「愛,便是意義」 在西方哲人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中,他在痛苦、迷惘中不斷追問意義,最後的體悟是: 「我們的心,若不安住於愛中,就永不得安息。」 也就是說,意義不在外界,而在於心是否找到一種愛與安住。 ✨ 所以,當你問「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古聖先賢的回答大概是: 佛陀說:意義在於看清無常,練習不執著。 老子說:意義在於順流而行,與道同在。 莊子說:意義在於自在逍遙,與萬物同遊。 孔子說:意義在於盡己之分,安於天命。 奧古斯丁說:意義在於找到愛與歸宿。 而你的「寫作」——正好是這些路徑的交會。因為你沒有逃避,而是用文字凝視自己,讓憂傷被看見,慢慢轉化成創作與光。

raw-image

寫作,就是放下之路

我們都曾在夜深人靜時,被過往牽動,想著那些不堪回首的片段。 心裡的聲音總在問:為什麼這些記憶總揮之不去?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 或許,答案就在於我們如何與自己的傷痛共處。 一切都會過去,那我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但心知道,放下從來不容易。 往事如影,總在相似的情境裡浮現,讓情緒翻湧。 我們一次次問:這樣的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佛陀告訴我們:「諸行無常。」 情緒與記憶如雲煙,來了又去,沒有一樣能永恆。 放下,不是強迫自己遺忘,而是清醒地看見波動,知道它終將消散。 老子提醒:「為無為,事無事。」 順應才是道。正如流水遇到石頭,不與之爭,而是靜靜繞過。 我們的傷痛,不必硬要壓抑,它自有流向,只需容許它存在。 莊子更瀟灑,他說:「已化而為他物矣。」 悲歡不過是大化的一環。當生命終將轉化為另一種形態, 我們的執著也便顯得渺小。學會與萬物同遊,才能心境逍遙。 孔子晚年說:「五十而知天命。」 盡己所能,安於不可控的命運。這份知天命的智慧, 是一種從容,也是一種溫柔的自省。 而聖奧古斯丁在《懺悔錄》裡寫道: 「我們的心,若不安住於愛中,就永不得安息。」 愛,是痛苦的止息,是人生的最終意義。 於是,我明白了—— 這些不完美的過程,正是磨礪的契機, 逼得我透過寫作直面自己。 文字成了心靈的容器, 讓那些無法放下的憂傷,有了落腳的地方。 寫作,不是逃避,而是凝視; 不是執著,而是轉化。 當字句流淌,情緒也逐漸鬆動, 放下便不再是一種勉強,而是一種自然。 最終,我發現: 寫作,就是我行走在人生裡的「放下之路」。 雨後的山林,空氣裡浮著淡淡的泥土香。 細小的水滴,沿著葉尖滑落,像是時光把過往一點點釋放。 湖面漾起的微波,不急不緩地擴散開來,正如心中那些曾經銳利的痛,終究被柔和的光溶解。 我靜靜坐著,看著雲霧散去,陽光從樹梢縫隙傾瀉下來。 那一刻,沒有什麼需要抓緊,也沒有什麼非要放下。 一切都只是存在著,如風,如水,如我。 寫作,就像此刻的湖水,映照出最真實的自己。 而放下,原來是這樣——不是忘記,而是與生命的每一道波紋,溫柔共處。

故事:以筆為舟,渡過心中的波瀾

悠曇的人生,從未順遂。 她曾經以為努力就能換來幸福,但生活一次次告訴她:並非如此。 父親的離世、感情的失落、朋友的背叛,這些碎裂的片段,如同石子沉入湖底,讓她的心湖始終無法平靜。 夜深人靜時,她常被回憶裡的影子驚醒。 那些不堪的過往,總在相似情境裡反覆重現,像是一首無法停止的哀歌。 她對自己低語:「放下真的那麼難嗎?」 某一天,她隨手翻開一本舊筆記本,寫下幾句凌亂的文字。 起初,只是為了把情緒傾倒出去; 但漸漸地,她發現文字像一艘小舟,把她從洶湧的心浪裡,一點一點帶向彼岸。 她寫父親的沉默,寫愛情的缺口,也寫自己曾經的無力。 字句並沒有讓過往消失,但每一段文字,像是替心靈縫合的一針,慢慢把裂縫收攏。 寫著寫著,她突然理解: 原來放下不是丟棄,而是把痛苦安放在故事裡,讓它有個去處。 某年春日,她帶著筆記本,坐在湖邊。 風吹過湖面,波紋一圈圈擴散開去。 她在頁上寫下:「我的痛,曾經是波濤,如今只是水面的一抹光。」 寫完,她竟不自覺微笑。 從那以後,她不再害怕憂傷。 當情緒來臨,她便提筆,讓文字成舟,把自己送往寧靜的彼方。 悠曇終於明白: 人生的不堪,並不是要被遺忘,而是要被書寫。 而當她把悲傷化為文字,她已經悄然走在放下的路上。 湖水靜靜映著晚霞, 一行白鷺掠過,留下微漾的痕跡,卻很快歸於平靜。 悠曇闔上筆記本,抬頭望著天空。 雲層漸漸散開,透出溫柔的月光,灑落在她的眉眼間。 她心中明白, 過往的悲傷依舊存在, 卻不再是洪流,而只是夜空裡的一顆星。 她微笑,任風吹過髮梢, 就像放過了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78會員
406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星心的生命之光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ChatGpt :很多創作者一開始就是安靜地創作,透過平台自然吸引讀者與收益,不一定要大量社交或互動。只要用對平台與策略,創作本身就是你最強的價值。 適合內向型創作者的變現方式 這邊是為你量身打造的「低互動、重創作導向」策略: 1. 內容訂閱平台:創作就有機會賺錢
Thumbnail
2025/04/26
ChatGpt :很多創作者一開始就是安靜地創作,透過平台自然吸引讀者與收益,不一定要大量社交或互動。只要用對平台與策略,創作本身就是你最強的價值。 適合內向型創作者的變現方式 這邊是為你量身打造的「低互動、重創作導向」策略: 1. 內容訂閱平台:創作就有機會賺錢
Thumbnail
2025/04/16
莊子曾言:「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人生若太執著於細瑣的對錯、榮辱與否,便如鬧劇一般,熱鬧卻空洞,喧囂卻無益。 生命本該是一場自在的旅程,然而許多人卻在「執著」的推動下,硬生生將其過成了一場荒誕的戲劇。執著於自我觀點,執著於必須被認同、被服從,於是對話成了命令,溝通變成了對抗。
Thumbnail
2025/04/16
莊子曾言:「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人生若太執著於細瑣的對錯、榮辱與否,便如鬧劇一般,熱鬧卻空洞,喧囂卻無益。 生命本該是一場自在的旅程,然而許多人卻在「執著」的推動下,硬生生將其過成了一場荒誕的戲劇。執著於自我觀點,執著於必須被認同、被服從,於是對話成了命令,溝通變成了對抗。
Thumbnail
2025/03/20
這幾天,氣候突然變冷,白天和晚上的溫差太大。 冷空氣使得原本就過敏體質的我,肺部容易受刺激,喉嚨癢,晚上經常咳嗽。 由於聽說義工的親友得肺炎或流感,我就趕緊去檢查,確定是過敏,就不擔心會傳染給別人。
Thumbnail
2025/03/20
這幾天,氣候突然變冷,白天和晚上的溫差太大。 冷空氣使得原本就過敏體質的我,肺部容易受刺激,喉嚨癢,晚上經常咳嗽。 由於聽說義工的親友得肺炎或流感,我就趕緊去檢查,確定是過敏,就不擔心會傳染給別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我們相信過程吧,好嗎?
Thumbnail
我們相信過程吧,好嗎?
Thumbnail
一開始寫作是因為興趣,之後就荒廢了蠻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又重拾寫作的習慣。這次是因為幫自己設定了目標,決心開始寫作。一開始寫完後一直在考慮是否要發佈,擔心自己寫的不好、擔心沒有人會看,直到按下發佈鍵的那個瞬間,一切的擔心都煙消雲散了。那時我問著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哪個成功的創作者不是從0開始的嗎
Thumbnail
一開始寫作是因為興趣,之後就荒廢了蠻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又重拾寫作的習慣。這次是因為幫自己設定了目標,決心開始寫作。一開始寫完後一直在考慮是否要發佈,擔心自己寫的不好、擔心沒有人會看,直到按下發佈鍵的那個瞬間,一切的擔心都煙消雲散了。那時我問著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哪個成功的創作者不是從0開始的嗎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因為個性內向一份工作都找不到,然而創作改變我的人生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因為個性內向一份工作都找不到,然而創作改變我的人生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Thumbnail
無意間發現11年前低潮期的文字記錄,這些都是屬於我人生中獨一無二的刻痕。跌落沮喪的深淵時,要感謝上天送給我一份禮物,讓我有更多機會學習,逃避換來更多的問題,學習如何接受與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Thumbnail
無意間發現11年前低潮期的文字記錄,這些都是屬於我人生中獨一無二的刻痕。跌落沮喪的深淵時,要感謝上天送給我一份禮物,讓我有更多機會學習,逃避換來更多的問題,學習如何接受與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Thumbnail
2020.8.13 即將邁入由自己選擇的生命路途,但望著前方各種展開的路,卻是不由自主的茫然。 似乎該好好刮除自己揹了四十多年的種種腐敗,然而遲遲無法再深入面對自己,於是腐敗們與知道自己在逃避的焦慮感雙雙襲來,只有很偶爾的時候會突然想起,當初找回的那個真實的自己又躲到哪去了。
Thumbnail
2020.8.13 即將邁入由自己選擇的生命路途,但望著前方各種展開的路,卻是不由自主的茫然。 似乎該好好刮除自己揹了四十多年的種種腐敗,然而遲遲無法再深入面對自己,於是腐敗們與知道自己在逃避的焦慮感雙雙襲來,只有很偶爾的時候會突然想起,當初找回的那個真實的自己又躲到哪去了。
Thumbnail
創作跟生活一樣,相互相生加滿動能。我痛恨的其實是總要追求些甚麼的自己,痛恨在人生這個賽道上,從一開始便弄錯了努力的方向。
Thumbnail
創作跟生活一樣,相互相生加滿動能。我痛恨的其實是總要追求些甚麼的自己,痛恨在人生這個賽道上,從一開始便弄錯了努力的方向。
Thumbnail
「我為何而寫作?」這個問題,從我提筆那天起,便纏繞至今。 希望正在掙扎、迷茫的你,能夠繼續堅持。
Thumbnail
「我為何而寫作?」這個問題,從我提筆那天起,便纏繞至今。 希望正在掙扎、迷茫的你,能夠繼續堅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