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錄音室:一場從管理談起的對話
午後的錄音室安靜下來,燈光打在桌面,映出兩杯還冒著熱氣的咖啡。Alan 習慣性地翻著手中的筆記,抬頭望向坐在對面的陳宗賢教授,語氣裡帶著好奇與敬重:「教授,很多人覺得管理是冷冰冰的數字,但您總是強調,它其實關乎人心。您能分享一下嗎?」
陳宗賢微微一笑,眼神溫和卻深邃。他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望著窗外,像是在整理記憶中某個畫面。片刻後,他才緩緩開口:「其實,管理的核心是理解人,而不是控制人。」

這句話,像一顆石子投入水面,讓整個錄音室都靜了下來。
工廠的清晨:一場難忘的管理經驗
教授談起他年輕時在工廠工作的經歷。那時候,他剛接觸管理,總覺得必須嚴格控管,才能確保產線正常運作。
有一次,工人阿明遲到了。按照規定,他應該被嚴厲警告。但教授沒有立刻責罵,而是注意到阿明神情疲憊、臉上帶著未乾的汗水。

「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昨晚孩子發高燒,他在醫院待到天亮。」教授頓了頓,語氣變得柔和,「那一刻我才明白,管理不是『規則』對抗『人性』,而是『人性』需要被規則看見。」
阿明最後依舊被提醒遵守規範,但教授多了一句話:「如果遇到困難,記得告訴我。」那一瞬間,阿明眼中閃爍的感激,讓教授終生難忘。
會議桌上的靜默:理解比命令更有力
Alan 聽到這裡,點了點頭,眼神裡帶著共鳴。他想起自己在團隊中遇過的情境:一個新人因為害怕犯錯,總是低著頭不敢發言。

「後來我才明白,」Alan 補充道,「如果只是一味要求效率,反而會把人逼到角落。與其命令,不如理解他們的恐懼。」
教授微笑著回應:「對啊,很多時候,沉默背後有故事。管理者的責任,不只是問『你為什麼不做?』,而是問『你為什麼不敢做?』」
這句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會議室裡隱形的鎖。
人生的折射:管理別人,其實是管理自己
教授語氣一轉,說起一段自己的低潮。他坦言,年輕時總是追求完美,對自己嚴苛,也因此經常陷入焦慮。
「直到有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所謂管理別人,其實就是學會先管理自己。如果你無法理解自己的脆弱,你也永遠無法真正理解別人的掙扎。」

錄音室裡安靜下來,只剩下錄音筆滴答作響。Alan 低聲應和:「原來管理,不只是職場技巧,而是一種人生修煉。」
教室裡的啟發:學生的回饋
教授談到教書的經驗。有一次,一位學生在課堂後私下對他說:「老師,謝謝你從來不只教我們公式,還教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人生。」
「那一刻我很感動,」教授眼神閃爍,「因為教育和管理很像,真正的目標不是控制,而是啟發。」
Alan 笑著點頭:「所以您是用『理解』來經營教室,就像您在工廠用『關心』來經營人心。」

從企業到人生:共同的核心
教授總結道:「無論是企業、團隊,還是家庭,核心都一樣——人需要被看見。當一個人覺得自己重要,他自然會願意付出。」
這句話讓 Alan 靜默良久,最後只說了一句:「教授,這句話值得我抄下來,貼在我的辦公桌前。」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精選金句
- 「管理的核心是理解人,而不是控制人。」
- 「規則要約束,但人性需要被看見。」
- 「沉默背後有故事,理解比命令更有力。」
- 「管理別人,其實是先學會管理自己。」
- 「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啟發。」
-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重要,他自然會願意付出。」
- 「理解他人的脆弱,來自於你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 「效率之外,關心才是團隊真正的動力。」
- 「會議桌上的靜默,常藏著最真實的恐懼。」
- 「懂得經營人心,才是真正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