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發作?恐慌症?一樣嗎?
恐慌發作 Panic Attack
- 是一種症狀
- 恐慌發作是強烈的焦慮反應,伴隨明顯的心理與生理症狀,例如:窒息感、腸胃不適、脹氣、頭暈、感覺快要死等,在10分鐘內達到巔峰時,會有極大的不適感,通常一小時內能緩解
- 有時候可以預料,有時候卻完全沒有徵兆
恐慌症 Panic Disorder
- 是醫學上有明確定義的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焦慮症
- 症狀是無徵兆的恐慌發作
- 如果有以下情況,可能被診斷為「恐慌症」
- 無徵兆的恐慌發作,例如:半夜睡到一半突然驚醒發作
- 擔心會不會再發作
- 擔心發作時的傷害與不適感
- 擔心在特定場所再次發作而不敢前往
恐慌發作經歷
發作過程
某天晚上與男友電話裡聊到:我覺得自己所在的公司經營理念違背了「無限賽局」的精神,管理方式也不夠彈性,這與我想創造的價值背道而馳,並且影響了我的工作情緒。
當提到要不要裸辭時,認為「裸辭後我就沒有收入了、我就沒錢生活了」越想越焦慮。
接著腦袋越漲越大、頭很暈、呼吸急促,甚至覺得吸不到空氣,覺得好像快s掉,有種很奇怪的與世隔絕感,整個人感覺非常差。
緩解方式:冥想、書寫
很慶幸平時有接觸冥想。當下告訴自己先深呼吸,並開啟平時聽的冥想Podcast 節目 - Vitamind 一起冥想,迅速挑一集覺得合適的來聽,希望能緩和不舒服感,雖然當下根本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用,但冥想結束,確實感覺到不適感降低。
同樣很慶幸平時有書寫心中想法的習慣。冥想後仍然有些微不適,想說也許書寫能把不適感排解掉,書寫大約一個小時後就安定下來,也能好好睡覺了。
我們可以怎麼看待它?
很喜歡一句話:「事出必有因,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讓我們成長」
恐慌發作並不是「壞事」,而是一種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提醒我們生活中可能存在尚未被看見或處理的焦慮議題,與其只是害怕或抗拒,我們可以視為一個契機:
覺察自己的狀態、分析背後的原因,並嘗試調整生活或心態,這就是成長
這樣的經驗不僅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當未來自己或身邊的人再遇到相似狀況時,也就更知道如何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