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發現過這樣的自己:
- 明明已經交代過團隊,但還是忍不住反覆確認細節。
- 明知道數據已經正確,卻還要一遍遍檢查。
- 心裡想著「再確認一次就安心了」,結果夜裡翻來覆去,還是放不下。
這不是「謹慎」,而是一種焦慮上癮。
很多高階主管會把焦慮誤認為「責任感」或「對團隊的掌控力」。但實際上,那些反覆的強迫思考與行為,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消耗了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專注力與信任感。
焦慮上癮,是現代管理者的通病
我曾輔導過一位科技公司副總。她每天都在追問部屬進度:
- 「文件有更新嗎?」
- 「客戶回覆了沒?」
- 「簡報確認幾次了?」
團隊一開始覺得她很負責,但很快就產生了抗拒感。他們會想:「主管是不是不信任我們?」
這位副總自己也很清楚問題,她說:「我不是不信任團隊,而是我太怕出錯,怕結果不如預期。」
於是她靠「查核」來安撫焦慮。
這種短暫安心,就像抽菸一樣,立刻舒緩,但長期只會讓焦慮更嚴重。
為什麼我們會依賴這種「掌控感」?
心理學告訴我們,當焦慮升高時,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會帶來一種「假性掌控感」。
- 一再確認數據 → 暫時安心。
- 一再詢問部屬 → 暫時放心。
但這個循環其實是無解的迴圈。因為真正的焦慮來自於「不確定性」,而不是資料或行動本身。你越想控制,反而越失控。
如何打破「焦慮成癮」循環
那麼,身為主管,該怎麼跳脫這種焦慮迴圈?
- 辨認焦慮的真實需求
問自己:「我其實在乎的,是事情順利,還是害怕承擔責任?」
當你釐清焦慮背後的需求,才知道該怎麼調整。 - 停止「過度查核」的習慣
設定一個「確認次數上限」,例如:報表最多檢查兩次就交出去。
超過就是焦慮,而不是效率。 - 建立「信任機制」而非「監控機制」
與其不斷查勤,不如建立清晰的回報節奏,讓團隊自動匯報,減少焦慮觸發。 - 自我對話,替代強迫行為
當焦慮升起時,提醒自己:「這個想法不會給我答案,只會讓我更焦慮。」
用呼吸、轉移注意力,或進入短暫休息,來打斷迴圈。
停止過度思考,才能奪回情緒主導權
真正的領導力,不是「永遠掌控一切」,而是能帶著團隊,在不確定中依然前行。
焦慮不是責任感的代名詞,它只會偷走你的心力。
學會放下「過度確認」,才能讓團隊感受到你的信任,而你自己也能擁有更清晰的判斷力。
「勇氣不是沒有不安,而是在不安裡仍然選擇前行。」
🌟 當焦慮來襲時,你最常做的是:
A. 不斷查核細節,直到安心
B. 反覆想像最壞情況,卻難以停下
C. 強迫自己去控制他人行為
D. 試著轉移注意力或休息
👉 在留言區告訴我,你最常落入哪一種?或你是怎麼與焦慮共處的?
📣 如果這篇文章觸動了你,也請分享給需要的同事或朋友。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在焦慮的迴圈裡掙扎,而你的分享,或許正是他們走出來的起點。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