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探討1980~1990 年代是台灣最地獄開局的七年級世代
網友打趣的表示「六年級是幸福,七年級是不幸,八年級是幸運」
七年級生領過22k(薪資凍漲)
男性兵役問題(教召延長)
體驗教改的白老鼠&學歷貶值
遇到SARS . 921.新冠疫情
金融風暴經歷過大蕭條與無薪假
此時是台灣經濟的中流砥柱
上有老下有小 還有超高房價
成為主管階級
需承擔上面的傳統老派 與 新人的整頓職場
更有趣的是全球企業正流行
移除中階主管有助於組織走向扁平
幫助節省人力營運成本 (我絕對沒有說....最適合中年裁員的一批)
台灣福利制度
勞健保模型(預估人口越來越多) 的制度瑕疵
需要要由這一代來填坑
催婚催生可以說是為了人口紅利
產生的抓交替行為
台灣嬰兒數檔案■我國出生人數1979年~1982年依序是42萬、41萬、41萬、40萬,1990年降至33萬,2000年是最後一次出現30萬,此後連年減少,2001年26萬,2016年最後一次守住20萬,此後加速下滑,2022年後 13.8萬、13.5萬、13.4萬 遞減中。
出生於1980~1990年代的「七年級世代」,正好經歷了台灣社會快速轉型、經濟起落與社會價值崩解重組的劇烈期
於是想到可以從凱龍星來窺探這世代的療癒課題
凱龍是什麼?
凱龍星(Chiron)是一顆小行星/小行星彗星體,於1977年被發現,位於土星與天王星之間的軌道,象徵介於傳統與革新、限制與突破、現實與靈性之間的橋樑。
它象徵什麼?
凱龍被稱為「受傷的療癒者(The Wounded Healer)」,源於希臘神話中的半人半馬賢者──凱龍。他被一支無法治癒的毒箭所傷,卻成為醫學、音樂與預言的大師,終其一生幫助他人療癒。
凱龍最大的特色是
我們無法完全治癒的那道傷口,但會成為幫助他人的力量之源。
他在哪裡痛,就會終其一生透過痛過的經歷
療癒他人,也療癒自己,即便醫者不自醫。
(難怪這世代的脫口秀特別熱門~自嘲也能療癒)
代表靈魂深處的「傷口」
一種難以言喻的羞恥感、缺陷感或痛苦經驗
往往源於童年、早年經驗、文化壓力、家庭傷害
像是一個情緒「死穴」,每次被觸碰就會痛
隱藏著療癒與智慧的潛能
我們可能長期否認它、逃避它,卻又被它不斷召喚
若願意面對、理解並轉化,這裡會成為我們最深的「同理心與教導力」
當凱龍星受困或未被整合時:
常以武裝自己、自我批評、過度控制來壓抑脆弱
容易陷入「我永遠不夠好」、「我不配」的情緒模式
形成過度自我要求、內在自責、害怕親密、怕被看穿
當凱龍星被轉化時:
開啟同理心與療癒他人的能力
將個人經驗化為智慧與教導(如寫作、諮詢、引導)
成為該生命領域中最深刻的導師與共感者
「你經歷過的傷,是你成為光的入口。」
從凱龍星軌跡看世代傷痕
1988~1991 年間出生的人,擁有「巨蟹凱龍」的印記。
這群人內心深處的傷痛,與「家庭、安全感、歸屬」息息相關。
1983~1988年出生者則多數是「雙子凱龍世代」
傷在「表達、自我定位、思緒紛亂、與人連結的方式」。
還有一部分人會是金牛凱龍逆行時期。
1977年03月29日凱龍星順行進入金牛座
1983年06月21日凱龍星順行進入雙子座
1983年11月29日凱龍星逆行進入金牛座
1984年04月11日凱龍星順行進入雙子座
1988年06月21日凱龍星順行進入巨蟹座
1991年07月21日凱龍星順行進入獅子座
七年級生,是橫跨雙子凱龍與巨蟹凱龍的過渡世代,正處於轉換與裂縫之中。
於是編編笑謔
凱龍橫跨三大議題
金牛的安全和價值(薪資)
雙子的資訊交流(滿滿的雙子元首)
巨蟹的家庭與居住正義
真的是躺著都中槍
命中註定好的創傷
七年級世代的五大集體創傷
1. 「身份錯位」:社會價值的斷裂
雙子凱龍的核心創傷是「我該怎麼說出我自己?說了又有誰聽懂?」
這群人多數在成長中被灌輸「只要努力就會成功」,但現實卻是:
工時過長、薪資低迷(22k成為象徵)
科舉式教育下的菁英幻覺 vs 現實經濟壓力的落差
傳統價值不再可用,新的價值又未成形
⟹ 他們困在語言與思維的舊時代裡,無法有效與新世界對話,這是一種深層的「表達焦慮」。
2. 「情感斷裂」:家的不穩與照顧匱乏
巨蟹凱龍的創傷是「家不再是避風港」,而變成壓力源:
高離婚率/冷漠家庭/情感缺席的父母
小時候被迫提早成熟,照顧弟妹或承接父母情緒
長大後又面對「買不起房」、「回不了家」、「不敢生小孩」的困境
⟹ 這群人既渴望家,又對家的概念極度陌生或受傷。
3. 「責任過重」:三明治世代的心理壓力
上面是逐漸老去但依舊掌權的父母與體制
下面是更靈活、更數位、更敢衝的Z世代
自己則夾在中間,既要照顧老,也要扶植新
⟹ 情緒與責任的雙重超載,讓這群人產生「不能倒」的僵化信念,身體也因此出現慢性疲勞、焦慮與倦怠。
4. 「財務焦慮」:夢想與現實的撕裂
凱龍星在雙子與巨蟹的人,同時對「未來的想像」與「安全感的需求」極高,但他們的環境卻:
工資停滯/房價飛漲/經濟壓力沉重
長期租屋、無法存錢、退休無保障
⟹ 這讓許多人喪失了對未來的期待感,形成一種「不敢夢」的內傷。
5. 「情緒壓抑」:療癒的資源貧乏
在情緒與心理照顧上,這一代長大過程中多數是:
情緒不能講(你太玻璃心了)
心理問題被貼上「神經病」標籤
找不到說話對象,療癒工具缺乏
⟹ 即使內心受傷,也不知如何尋求協助;甚至以過度自我要求來掩蓋創傷,產生倦怠與內耗。
那麼,這一代要如何療癒?
練習「說真話」與建立心理支持圈,重建語言的力量
建立自己的「選擇性家族」,而不是複製原生家庭
練習「允許自己不完美」,擺脫自我情緒壓榨
建立「夠好而非完美」的財務觀,減少社會比較
意識到「過去的經驗都有價值」,創造新的身分敘事
給你的一句話:
「你不是因為完美才值得被愛,而是因為你的傷口曾照亮了你,也能照亮他人。」
除了凱龍外還有什麼可以窺探這個年齡的焦慮問題呢?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會有各自的焦慮「主題」,容貌焦慮與年齡焦慮是流動且變形的
容貌焦慮最常見年齡段:18~30歲
根據心理學研究(如APA、美國容貌焦慮量表調查),年輕女性與男性在18~30歲間出現容貌焦慮比例最高。
青少年晚期(18~24)至進入職場初期(25~30)是**「社會價值自我認同尚未穩定」的時期。
社群媒體影響深,這個年齡段是「自拍最多、濾鏡最重」的主力,也代表比較心最強。
年齡焦慮最高峰:30歲~35歲
根據許多亞洲地區(台灣、日本、韓國)的人口心理調查,30歲被視為一個人生「分水嶺」
女性會感受到「青春尾聲、婚育壓力」
男性也面臨「職場定型焦慮、成就壓力」
對女性來說,35歲是多重焦慮交叉點(凍卵/生育焦慮、外貌變化、感情選擇、升遷機會),許多焦慮集中於「是不是開始失去市場/可能性?」
為什麼 30~35歲焦慮比率特別高?
這時的焦慮不只是來自外貌,而是多線焦慮的疊加:
外貌開始變化(皮膚、膠原蛋白、髮量、線條)
婚姻與未婚的拉扯(尤其在傳統社會)
職涯是否達標
社會「30歲要成熟、要有成就」的投射
這段時間常出現自我價值感的大震盪
從各角度分析年齡焦慮
演化心理學角度
容貌作為生存與繁衍的訊號
人類的大腦演化出以外貌做為健康與基因適應力的指標。年輕、對稱、膚質好,在演化上常代表生育力、健康。
「本能上」會注意容貌,也容易對自己或他人的「變老、變醜」產生負面評價。
年齡與群體地位
原始社會中,「年輕力壯」象徵可以打獵、繁殖、貢獻,年長則可能意味著體力退化、資源分配上的邊緣。
儘管現代社會價值已改變,這些「深層焦慮」仍藏在潛意識中,讓人一過某個年齡就覺得自己「失去了某些機會」。
社會文化角度
青春神話與「青春資本」
主流媒體、美容產業大量推廣青春=價值,比如「25歲前的你一定要怎樣怎樣」。
尤其對女性來說,社會常灌輸「年輕才有吸引力、才值得被愛」,使得年齡與容貌被過度綁定在自我價值上。
社交媒體的壓力
IG、抖音充斥濾鏡美女、微整形審美,讓人誤以為「大家都完美,只有我不好」。
不自覺陷入比較、懷疑自己的臉、身體、年紀是不是「過期」了。
心理與存在焦慮
時間流逝感與控制焦慮
年齡提醒我們「時間不可逆」,當人無法接受變老,就會對歲月留下的痕跡產生焦慮。
容貌變化是最明顯的提醒:「我真的在變老」「我的青春走了」。
身份認同與失衡
有些人把價值感建立在「我長得漂亮」「我還年輕」上。
當這些條件動搖時,就會產生「我還是我嗎?」「如果我老了、不美了,我還值得嗎?」
靈性或存在主義層面
年齡焦慮其實是一種對死亡的焦慮的表現。變老是死亡的前哨,我們害怕的不只是失去美貌或體力
轉變為「我還沒活夠,但已在凋零」
容貌焦慮也是對自我認同的不穩定。如果沒有建立起內在的價值感,那麼我們會被外貌左右,彷彿別人說你醜,你就真的不配。
占星學中與「年齡焦慮」有關的關鍵元素
一、土星(Saturn):時間、老化、社會期望的化身
土星象徵時間、限制、成長、責任,也是「變老」與「成熟」的象徵。
土星回歸(約29.5歲、58歲) 是年齡焦慮的重要觸發點
「我真的長大了嗎?」
「我還有時間嗎?」
如果土星與第一宮(外貌)、第二宮(價值)、第十宮(成就)有緊密關聯,很可能會對年齡相關的社會期望格外敏感。
土星與容貌焦慮:土星落在第一宮、合相上升,常伴隨「我覺得自己不夠好看/有魅力」的念頭,容易嚴格檢視自己外在。
二、第十宮與中天(MC):社會角色與成就年表
第十宮描述我們在社會中如何被看見與定位,也常對應職業成就、社會比較與自我實現。
年齡焦慮很多時候來自:「我到這歲數了,應該要有怎樣的成就」,這與第十宮壓力高度相關。
如果MC有受到嚴峻行星(如土星、冥王、凱龍)相位,會讓人有種「我永遠不夠成功」的隱性焦慮。
三、第一宮與上升星座:身體、外貌與身份認同
第一宮是「我呈現給世界的外殼」,也就是外貌、氣質、風格。
容貌焦慮常見於:
凱龍星(Chiron)落第一宮/合上升:童年外貌創傷、總覺得自己哪裡不夠好。
金星受剋落第一宮:對美貌有高標準與自卑並存的情結。
土星落第一宮/合上升:有嚴格的自我形象管控,常感「不夠漂亮/不能鬆懈」。
天蠍上升/摩羯上升等土象或固定象徵升常對衰老與掌控感有高度關注。
四、凱龍星(Chiron):舊傷與羞恥感
凱龍代表我們一輩子都在學習接受與療癒的地方。
當它落在與身體、價值、自我相關的位置(如第一、二、六宮),常伴隨對於容貌、年齡、身體變化的深層不安全感。
例如:
凱龍在第二宮 →「我值得被愛嗎?當我不再年輕/漂亮時?」
凱龍在第六宮 →「我好像一直在與身體的退化/病痛對抗」
凱龍若要回歸大概需要50年
(凱龍穿越一個星座的時間是相當長的,長達五六年之久)
流年凱龍星刑本命凱龍星一般會在12歲或27歲時候出現。在這個時期,人們變得對外界十分敏感。
五、太陽週期與重要轉換期
太陽的九年節奏也會觸動年齡焦慮:
27~30(第一個太陽與土星的高張期)
36、42(中年轉折點)
尤其42歲左右的天王星對分天王星,是許多人進入「中年危機」的關鍵時期,常伴隨:
「我還來得及改變嗎?」
「我是不是已經錯過了?」
占星的療癒提醒
土星不是要我們恐懼變老,而是學會在時間裡活出穩定與真實感。
容貌是第一宮的語言,但真正的吸引力,是來自太陽與金星:你怎麼活出光與愛的方式。
凱龍的痛,是為了讓你學會成為療癒者。你越能接受自己的年齡,就越能看見自己從未失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