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心理】聖經《約伯記》——「苦難就是來了」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苦難往往來得猝不及防,讓人措手不及,但我們可以在在苦難中尋找意義,重新獲得人生的方向。《張老師月刊114年5月號》

raw-image

(一) 莫名的苦難

有一個叫約伯的人,善良、正直、遠離罪惡,虔誠敬畏上帝,從不做任何違背祂的事,當時約伯擁有許多財產,多子多孫,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有一天上帝向撒旦說約伯多好多虔誠,撒旦說:「哼!約伯當然敬畏上帝,您賜福給他,包括財產與子女,又保護他的一切,這沒有什麼好誇耀的,換誰都能做得到。但要是您收走他的一切,他就不會信仰您了。」上帝認為約伯不是這樣,便允許撒旦試探約伯,但不能取他性命。
撒旦做得很絕,讓約伯一夕之間意外頻傳,財產與兒孫通通損失,只剩他與妻子而已。不僅如此,撒旦更進一步讓約伯生病,全身長滿流膿毒瘡。約伯不明所以這些突如其來的厄運,身心打擊讓他痛苦、悲傷、跪地哭泣,他苦到說不出,只坐在爐灰旁拿瓦片刮掉身上的結痂。

出社會又回來讀書的進修部學生,正在諮商間敘說他的苦難。兩年前他在外送時發生嚴重車禍,原本的工作和學業被迫中斷,也遭女朋友分手,車禍後遺症讓他短期失憶、健忘,反應變慢。沒想到禍不單行,父親上個月突然過世,身為長子的他得在短期內辦喪禮,同時阻擋親戚奪取遺產,還得面對家人間原本就有的衝突。

他氣自己為什麼這麼無能,為什麼事情處理不好,他曾絕望到想結束生命,還好先發現這是不對勁的,去精神科看診,再轉到心理諮商來談。

苦難太多了,他說不出自己的感受,但他的身體表現出痛苦:肩膀痠痛、軀體沉重、失眠焦慮、腦袋空白、想哭卻哭不出來、胸悶,每天早上不想起床……

「為什麼是我?」他問,他覺得無助卻強顏歡笑,以為忍一忍就會惡夢消散。他真的不明白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怎麼辦,不曉得還活著做什麼。

我聽他年紀輕輕卻經歷一連串打擊,心裡很是悲傷,沒有任何安慰的話可說,只能整理回覆「你很努力地活著,厄運卻還是發生……」。

(二)跟他的苦難同在

第一個勸約伯不要再信上帝的,是他的妻子,她說:「遭受這些苦難,你如此痛苦,你還要堅持你的信仰嗎?上帝已死。」到了第八天,約伯受不了,開口詛咒自已為什麼要出生,他希望求死以解脫這苦。約伯追憶生平,過去城中人對他畢恭畢敬,他也曾拯救困苦的人,但現在人們卻落井下石,戲笑他、瞧不起他,將他遺棄。
約伯的三個好友遠道而來,看見此景放聲大哭,朋友們在身邊陪他整整七天七夜,悲不能語。約伯的朋友安慰他,為苦難找原因,但他們智慧有限,只能以傳統觀念來解釋他的災難,第一位說:「約伯你受苦是因全能的上帝要管教你。認命吧,這樣想或許會好一點。」第二位則要約伯想想「是不是你過去曾經做錯了什麼,或孩子做錯了什麼,或列祖列宗做錯了什麼。這是因果論,總是要還債的。」第三位說:「約伯你不能自以為正直,或許你錯了但不自知,你趕緊認罪,祈求上帝原諒吧,或許上帝會撤回處罰。」
約伯面對苦難已經夠悲傷和憂鬱,如果再聽進朋友們的好意,應該憂鬱症就直接確診了,因為這些解釋更加深了他對苦難的孤立與無助。

學生敘說當年車禍後還在家休養時,家人竟要他一個禮拜後就去工作、上學,家人無法體會,認為他裝病,鄰居也質疑他怎麼好手好腳還當米蟲,他無力反駁,但為了不被家人罵,他開始在外鬼混。

無人同理他的苦難,孤單又無助,他被教導出事要靠自己,不可麻煩別人,太多負面情緒也會把朋友嚇走。他的家人為什麼不跟他的苦難同在呢?我猜他們嚇壞了,慌張到不敢面對現實,便把複雜創傷的事簡化為「你趕快好起來就對了,這是你可以決定的事」,才會說這種風涼話。如果家人無法支持,請不要再期待了,趕緊向外尋求支持。

別讓哀傷的人獨自淪陷深淵,我轉問他的成長故事,傾聽傷心,解壓縮他的憂鬱。我說這些反應都很正常,苦難並不合理,情緒需要出口,我肯定他來求助是對的,說:「你沒有做錯什麼,這不是你的問題。你扛了這麼多,本來就會身心俱疲。」我接著說:「除了孤單、無助,我也感覺到你的一些憤怒,要說說看嗎?」他聽了後微顫,擦擦眼淚,他想不出路。我說:「聽我講講約伯的故事吧。」

(三)尋求意義

約伯感謝朋友們安慰,他反思過了,真的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因此請這些朋友還是沉默不言(閉嘴)吧,他相信他的痛苦呻吟是任何生物在遭受極大苦難時都會自然發出的沮喪,那種痛是惟有死亡才能帶來解脫的程度。
約伯把這些疑惑放進禱告中,即使是他,也會對上帝產生抱怨,他猜了好幾種版本他的生命為什麼會這樣,但還是沒有答案,也不知道意義何在。
某日上帝在旋風中現身,約伯嚇到。
祂向約伯說:「約伯,不要胡亂猜測,混淆我的旨意,所有生物不都是我創造的嗎,你忘了自己的身份,只是把形形色色的道理捏造一氣而已。要堅定信心,堅強起來吧。」說真的,沒有人想到上帝會親自現身,約伯親耳聽到上帝的聲音,親眼看見上帝的容貌,人的渺小在至高者面前,他的心完全順服了。
當上帝親自向你解釋時,這個動作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我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遇見會壓垮你程度的試探;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13)」
上帝接二連三回應約伯的問題,人猜不透神的旨意,但當生命趨向完整時便明白過去點點滴滴如何匯流成獨特的個人生命。
約伯趴在原地,恭敬且謙卑地承認自己的觀點錯誤(注意,不是行為錯誤!),人在脆弱時越會固執舊有觀點,他現在憑悟性看見上帝,而非道聽途説或自己瞎猜,之後約伯繼續在塵土和爐灰中懺悔,反思生命本質。此時約伯的心裡,害病的痛苦、家產的喪失、兒女死去的悲哀,已全被納在上帝的計畫裏,他開始感到平靜。

學生說約伯的故事聽起來像是上帝和撒旦在遊戲,他很倒楣被當實驗對象罷了,我回說是啊還真有一點像。

「好人卻受苦難」這件事或許令人難以理解吧,就像我們和螞蟻的對比,螞蟻無法預期人類的手指是從天而降碾壓牠們還是當一堵牆引導牠們,上帝和人類也不是同一維度的,無法揣測神的旨意。不過無論上帝存在或上帝已死,約伯苦難的故事有三點要說:

(1)當苦難來臨,痛苦是必然的,求助他人支持也是必需的。

(2)有時候苦難說來就來,跟自己做了什麼都無關,不是自己的錯,事情就是發生了。

(3)苦難的意義需要探尋。當生命趨向完整時便會明白過去點點滴滴如何匯流成獨特的個人生命。現在能活著就很好了,人生不是一兩件事論成敗、定生死,把整個人生過程完成再說,意義會在未來彰顯。

探索意義需要時間,未明朗前則「先讓自己難過少一點」,你可以這麼做:

(1)保持一個規律行為

痛苦久了會成為慣性,躲在密閉空間又獨處會更陷入情緒裡,試著保持某個規律,讓結構成為定錨和安全感,如晚飯後出外散步二十分鐘、固定清潔打掃,動動身體釋放壓力。

(2)假裝有團體生活

長久不與人交流,孤單恐懼會擴大,我建議「安插一些團體生活,但不用真的參與」,也就是躲入團體,假裝與社會有連結的活動,如參加免費演講、到市集逛逛……這類團體活動不需要主動、參與,只要處與其中,不必做什麼。

(3)哭喊宣洩出來

當壓抑成了習慣,當事人反而不會哭(也不知道要哭給誰看),但情緒過量還是會爆,那麼學約伯跟上天埋怨苦難、吶喊命運吧。不管有無信仰,想一個對象向其傾訴,哭喊出來。

在苦難中也許你感覺只剩自己一個人,但那只是感覺,當你求助時會發現並不是真的如此,總會有人支持和引導的,記得也可以找政府免費心理/社會資源。 

(四)苦難有意義

撒旦承認輸了,對約伯放手。上帝使約伯從苦境轉回,加倍祝福他。約伯的弟兄、姐妹和以前的朋友都帶著禮物回來與他修好,上帝又把加倍的牛羊、駱駝和母驢賜給他,後續也生養了十個兒女。此後約伯又神奇地多活了一百四十年,得見他的兒孫,直到第四代,直到他「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約伯記》42:17) 

我們常聽人家說「因禍得福」、「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這些話是可以說的嗎?不,誰也不要這種禮物啊,這種話只有當事人才有資格對自己說。

生命轉彎情非得已,誰也不想要,但苦難就是來了,尋求意義才能幫我們接受現實。也許此刻並不明朗,然今日的挫敗、經歷或能成為他人的幫助,像是車禍喪兒的柯媽媽,化悲憤為力量歷經十年終於推成「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讓發生不幸的家庭有所保障。如果此刻無法擺脫苦難,就存而不論,先讓自己恢復生活最重要。

學生之後到鐵工廠做事,他認真投入的態度吸引了資深師傅賞識,告訴他「人生錯過沒關係,想辦法補救就好」,也逐漸接受自己是有價值的。當人不放棄自己時,貴人就出現了,原來人生路上不會只有自己一個人。

 #內文個案非真實案例,為虛構情節與童話故事相對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44會員
274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8/25
解離不像許多人想的只是偶爾發呆或恍神,它指一個人的意識、記憶、身份認同、情緒感受,對自己身體感覺和行為...都失去控制,全面都散開了,是分裂的無法整合。這種「靈魂不在」的狀態,意識當機、關機,又與現實脫節,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不懂為什麼這麼做、覺得這不是我...
Thumbnail
2025/08/25
解離不像許多人想的只是偶爾發呆或恍神,它指一個人的意識、記憶、身份認同、情緒感受,對自己身體感覺和行為...都失去控制,全面都散開了,是分裂的無法整合。這種「靈魂不在」的狀態,意識當機、關機,又與現實脫節,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不懂為什麼這麼做、覺得這不是我...
Thumbnail
2025/08/23
亞斯母親愛女兒的方式是給予物質滿足 但有時也沒那麼多資源,所以回應時也很焦躁不安 亞斯母親會提供各種問題解方讓女兒這樣做就好,但女兒似乎不懂她的愛,小學高年級後出現各種憂鬱、自傷、叛逆、暴食等精神症狀,母女關係也很緊張 亞斯母親說她也會抱抱啊,也會問女兒過的如何啊,不是沒有做啊 到底怎麼回事
Thumbnail
2025/08/23
亞斯母親愛女兒的方式是給予物質滿足 但有時也沒那麼多資源,所以回應時也很焦躁不安 亞斯母親會提供各種問題解方讓女兒這樣做就好,但女兒似乎不懂她的愛,小學高年級後出現各種憂鬱、自傷、叛逆、暴食等精神症狀,母女關係也很緊張 亞斯母親說她也會抱抱啊,也會問女兒過的如何啊,不是沒有做啊 到底怎麼回事
Thumbnail
2025/08/18
這一節要談的是「心因性的嗜睡」,是「情緒」帶動的嗜睡,之前提到失眠是焦慮情緒所致,但有些人壓力大時則是以睡覺逃避現實衝突。簡單劃分的話,焦慮會失眠,而憂鬱會嗜睡,但也有綜合的情況如焦慮失眠白天卻補眠超過十小時,就是兩種都有。
Thumbnail
2025/08/18
這一節要談的是「心因性的嗜睡」,是「情緒」帶動的嗜睡,之前提到失眠是焦慮情緒所致,但有些人壓力大時則是以睡覺逃避現實衝突。簡單劃分的話,焦慮會失眠,而憂鬱會嗜睡,但也有綜合的情況如焦慮失眠白天卻補眠超過十小時,就是兩種都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約西亞王在得到聖殿中所找出耶和華的律法書後,向他的大臣要求去詢問上帝的先知他該怎樣應對。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成長背景以及對律法和福音的想法。最後,以禱告結束,表達了對神智慧的渴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約西亞王在得到聖殿中所找出耶和華的律法書後,向他的大臣要求去詢問上帝的先知他該怎樣應對。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成長背景以及對律法和福音的想法。最後,以禱告結束,表達了對神智慧的渴求。
Thumbnail
此後,摩押人和亞捫人,又有米烏尼人,一同來攻擊約沙法。 有人來報告約沙法說:「從海外亞蘭那邊有大軍來攻擊你,如今他們在哈洗遜‧他瑪,就是隱‧基底。」 約沙法便懼怕,定意尋求耶和華,在猶大全地宣告禁食。 於是猶大人聚會,求耶和華幫助。猶大各城都有人出來尋求耶和華。
Thumbnail
此後,摩押人和亞捫人,又有米烏尼人,一同來攻擊約沙法。 有人來報告約沙法說:「從海外亞蘭那邊有大軍來攻擊你,如今他們在哈洗遜‧他瑪,就是隱‧基底。」 約沙法便懼怕,定意尋求耶和華,在猶大全地宣告禁食。 於是猶大人聚會,求耶和華幫助。猶大各城都有人出來尋求耶和華。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詩篇》124篇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論其內容,是猶太人被擄歸回之後的作品。主題在表現猶太人於每年節期朝見神時,對神的救贖表達由衷的感恩。整個猶太民族經歷重重風浪和嚴苛考驗,神一再施展大能予以拯救。當猶太人束手無策之際,神成為唯一的幫助和盼望,使得他們終於穿越風暴且平安渡過。
Thumbnail
《詩篇》124篇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論其內容,是猶太人被擄歸回之後的作品。主題在表現猶太人於每年節期朝見神時,對神的救贖表達由衷的感恩。整個猶太民族經歷重重風浪和嚴苛考驗,神一再施展大能予以拯救。當猶太人束手無策之際,神成為唯一的幫助和盼望,使得他們終於穿越風暴且平安渡過。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