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行為心理解密】10:「解離症」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解離不像許多人想的只是偶爾發呆或恍神,它指一個人的意識、記憶、身份認同、情緒感受,對自己身體感覺和行為...都失去控制,全面都散開了,是分裂的無法整合。這種「靈魂不在」的狀態,意識當機、關機,又與現實脫節,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不懂為什麼這麼做、覺得這不是我...

raw-image

新聞故事:

宋教授原本教學正常,卻因過度關注選舉,讓他緊張、煩躁不安、易怒和失眠。他天天看新聞、報紙關切選舉進展,當投票日自己支持的候選人落選後,他沮喪無望,顯得無法接受。宋教授還擔心中共會發射飛彈,反覆關注對岸報導,並激動地一直大叫「選舉無效!」。宋教授連續兩天失眠,焦躁不安的情緒讓他憤而打破浴室鏡子、以拳頭用力槌打牆壁、不斷拍打椅墊又一下子坐、一下子站,甚至脱光衣服。家人嚇得趕緊送醫,立刻住院治療。

解離是心理上的一種防衛機制,過度保護也是種失控,在這行為的背後藏著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是怎麼解密的。

—-----

大家好,我是林仁廷心理師

任何一個行為都不是徒勞的,一個人的所做所為必然與他的心理、動機及情緒有關。今天要談的是「解離症」,這是什麼樣的症狀,又有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

#行為症狀

解離症,從狀態上來看是指個人意識面的解散、分離,在心理上是保護心靈的最終防衛,在醫學上則是一種身心症狀。

解離不像許多人想的只是偶爾發呆或恍神,它指一個人的意識、記憶、身份認同、情緒感受,對自己身體感覺和行為...都失去控制,全面都散開了,是分裂的無法整合。這種「靈魂不在」的狀態,意識當機、關機,又與現實脫節,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不懂為什麼這麼做、覺得這不是我...其實每個人都會有短暫的這些症狀,也能回過神來,但若次數頻繁、感受強烈並干擾日常生活時,那就要考慮有解離前兆。

#解離症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症狀

1.記憶斷片:

斷片並非健忘,而是被切片了,是指突然想不起來重要的個人資訊(例如自己的名字、住在哪裡),或是某一段特定時間發生過的事情,那段記憶幾乎空白或被消失了。跟酒醉斷片很像。

2.「失去自我感」和「失去現實感」:

「失去自我感」:感覺自己變得不真實、陌生,好像靈魂出竅一樣的旁邊旁觀自己的言行舉止,沒有感覺、無感或麻木,覺得身體不是自己的。

「失去現實感」:感覺周遭的世界變得不真實、扭曲、模糊不清,像隔了一層紗在看世界,或覺得熟悉的人事物突然變得陌生,無法定位。

兩者都是很典型的「解離感」,會同時出現。

3.身份認同混淆或轉換:

由失去自我感延伸而來,當事人可能對「自己是誰」感到非常困惑、矛盾,當事人的內在是空的,可為了避免空洞,許多次要的就會塞進去,以致內在有多種不同的聲音、想法或部分在拉扯。較嚴重者,可能在不同時候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個性、行為模式、記憶或說話方式,沒有領導者,好像「暫時」變成了另一個人。

如果從旁人角度來看,解離症病人所表現出來的如下:眼神空洞、表情茫然。對話反應慢半拍,好像沒聽進去。行為舉止、說話語氣前後不太連貫一致。常常說「忘記了」某些剛發生過的事情或重要約定。

每個人的解離表現都是獨特的,上述症狀不一定全部出現。如果生活有異常,要儘速就醫瞭解,以避免對個人生活(例如學業中斷、工作不穩定)、人際關係(例如溝通困難、關係疏離)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長期解離也容易衍生出憂鬱症、焦慮症、物質濫用等其他身心問題。

#好發族群

解離通常來自極大壓力或極深創傷,常見於家庭受虐兒,像是童年被家暴、情感忽視,或者突發的重大壓力,如父母意外傷亡、大地震造成傷害、長期被霸凌...由於創傷對當事人大到無法負荷,於是透過身心分離來抽走自我意識以自欺欺人,如:這不是我,我沒受傷。

#行為背後都是有心理意義和功能的:

解離是心理防衛機制的最終手段,當突發重大壓力、極度痛苦、長期高焦慮下,個體難以負荷,為了保護心智,於是自動「斷線」或「跳開」,便是啟動了「解離」,這很像身體也會用「休克」來避免極端痛覺一樣。

解離是將所有能引發心理痛苦的意識活動或記憶,從整個精神活動中抽離出來,從而保護自我意識。然有過第一次之後,若生活中有類似的線索(觸發物),防衛機制就會養成看到黑影就開槍,即使跟自己無關也會發作。例如當事人過去受過家暴創傷,長大後發現身邊人有暴力現象,就會引發解離。解鈴仍須繫鈴人,若不去調整解離,警報範圍會逐漸擴大,捕風捉影、杯弓蛇影,情況嚴重時甚至一個景象、氣味或聲音,都有可能觸發過往創傷,導致解離當機。

案例宋教授屬於急性解離,急轉進入僵直狀態,封閉自我,發作時他意識斷電,只剩情緒在原地自轉。

#新聞故事後續

宋教授入院時外觀凌亂、意識模糊、面無表情、口中喃喃自語,不時揮動雙手擺出各種姿勢,對醫護人員的問話及刺激均無反應。生理檢查都正常,但不進食。

醫生讓宋教授服用精神科藥物。入院的第二個晚上,因藥物作用得以睡眠八小時,隔天醒後他戲劇性地恢復正常,言談清楚連貫、表情自然得宜,無任何不安的情緒及妄想。對於選舉後這幾天發生的事,感覺好像作夢一樣現在才轉醒。他對就醫、住院以及發作過程,表示均能記得但在當時無法控制自我。對於選舉結果也在家屬及醫護人員說明下泰然接受。

經心理諮商才發現,宋教授最初發病是在十年前,同時遭遇最愛的祖母過世、太太接受外科手術以及工作升遷的夢想破滅,當時內心壓力和創痛無法應付,出現解離性遊走,他無意識地離開辦公室,漫無目的地在市區走了一天。由此追跡,醫院要家人留意宋教授的壓力觸發物為何,要觀察有哪些異常行為是解離前兆,一旦出現,就要警覺與處理。

#改善的方向

解離是創傷反應裡的保護機制,目的均在因應急性或過大的壓力,以避免個體徹底的崩解。

要治療解離症,必須回到發病的誘因事件及病患之內在創傷為何,才能解除警報。除要有藥物治療,更要有心理治療,其方向為:

1.整合內在經驗:協助案主自我覺察與接納那些被切斷的感覺、記憶、想法,讓內在經驗與自我認同能連結和完整。

2.處理核心議題:在安全、穩定的治療關係中,逐步碰觸與處理可能引發解離的根本原因,以保證、鼓勵、讓病人傾洩等方式化解心理衝突。

3.學習新的應對方式:發展並練習壓力因應技巧與情緒調節,以新方法來面對過去挑戰,取代以解離來逃避的模式。

4.提升生活功能:最終目標是幫助當事人改善在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學業或工作上的適應與表現,讓生活重回穩定軌道。家屬也應盡量減少對其過份照願,以免當事人過度依賴而持續扮演受害者角色。

#小結:解鈴仍須繫鈴人

當外在壓力如洪水猛獸又無處可躲時,我們就會向內躲,身體是情緒的容器,身體就成了代罪羔羊,身體被毀壞沒關係,精神面藏得好好的,不用面對殘酷現實。然而被保護的精神面,長久以來都沒成長,不能掌握自己時,對生活也會沒真實感。解離是無意識的防衛機關,要請它休息,解鈴仍須繫鈴人,當我們比較有能力應付後,可以試著探出頭來,告訴防衛機制:「一直以來辛苦了!現在我們可以自己來了。」接納過去的反應,生活就不用戰戰兢兢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44會員
274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8/23
亞斯母親愛女兒的方式是給予物質滿足 但有時也沒那麼多資源,所以回應時也很焦躁不安 亞斯母親會提供各種問題解方讓女兒這樣做就好,但女兒似乎不懂她的愛,小學高年級後出現各種憂鬱、自傷、叛逆、暴食等精神症狀,母女關係也很緊張 亞斯母親說她也會抱抱啊,也會問女兒過的如何啊,不是沒有做啊 到底怎麼回事
Thumbnail
2025/08/23
亞斯母親愛女兒的方式是給予物質滿足 但有時也沒那麼多資源,所以回應時也很焦躁不安 亞斯母親會提供各種問題解方讓女兒這樣做就好,但女兒似乎不懂她的愛,小學高年級後出現各種憂鬱、自傷、叛逆、暴食等精神症狀,母女關係也很緊張 亞斯母親說她也會抱抱啊,也會問女兒過的如何啊,不是沒有做啊 到底怎麼回事
Thumbnail
2025/08/18
這一節要談的是「心因性的嗜睡」,是「情緒」帶動的嗜睡,之前提到失眠是焦慮情緒所致,但有些人壓力大時則是以睡覺逃避現實衝突。簡單劃分的話,焦慮會失眠,而憂鬱會嗜睡,但也有綜合的情況如焦慮失眠白天卻補眠超過十小時,就是兩種都有。
Thumbnail
2025/08/18
這一節要談的是「心因性的嗜睡」,是「情緒」帶動的嗜睡,之前提到失眠是焦慮情緒所致,但有些人壓力大時則是以睡覺逃避現實衝突。簡單劃分的話,焦慮會失眠,而憂鬱會嗜睡,但也有綜合的情況如焦慮失眠白天卻補眠超過十小時,就是兩種都有。
Thumbnail
2025/06/30
志明向性治療師傾訴:「我和太太很久沒有性愛了,我有勃起障礙。」志明說他和太太剛交往時就有勃起困難。每當他們上床時都需要大量刺激他才能勃起,而勃起後也無法持久。志明並非嫌棄太太沒魅力,反而他很愛太太,心裡也非常想和太太享受魚水之歡。
Thumbnail
2025/06/30
志明向性治療師傾訴:「我和太太很久沒有性愛了,我有勃起障礙。」志明說他和太太剛交往時就有勃起困難。每當他們上床時都需要大量刺激他才能勃起,而勃起後也無法持久。志明並非嫌棄太太沒魅力,反而他很愛太太,心裡也非常想和太太享受魚水之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當焦慮席捲,眼前的事物變得模糊,心中變得只有心臟蹦蹦跳的焦燥感 情緒,我們生活中的幕後角色 青春拉緊報,只有自身聽不清的渾沌。 過度反應,對情緒的指揮才開始演奏, 當下的自己,一種無論是現在的你或我都無法準確說出來的狀態。 對自己喜歡的、厭煩的一切都展現很激烈的情緒。 遠離青春期的過
Thumbnail
當焦慮席捲,眼前的事物變得模糊,心中變得只有心臟蹦蹦跳的焦燥感 情緒,我們生活中的幕後角色 青春拉緊報,只有自身聽不清的渾沌。 過度反應,對情緒的指揮才開始演奏, 當下的自己,一種無論是現在的你或我都無法準確說出來的狀態。 對自己喜歡的、厭煩的一切都展現很激烈的情緒。 遠離青春期的過
Thumbnail
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Thumbnail
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壓抑只是大腦戰逃機制中的反應。       
Thumbnail
壓抑只是大腦戰逃機制中的反應。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總是在每個不同的時刻想起不同的自己,卻彷彿看見同一個自己。 同一個童年的自己,一切都不曾改變,那個在原地踏步的自己。 或許也就是這樣的執著讓人無法放下吧,前進的力量被壓制住,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嘗試「失憶」,並重新來過。不得不說「失憶」的成效不錯,帶來的反效果也不少。我一直不相信這種心理狀態
Thumbnail
總是在每個不同的時刻想起不同的自己,卻彷彿看見同一個自己。 同一個童年的自己,一切都不曾改變,那個在原地踏步的自己。 或許也就是這樣的執著讓人無法放下吧,前進的力量被壓制住,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嘗試「失憶」,並重新來過。不得不說「失憶」的成效不錯,帶來的反效果也不少。我一直不相信這種心理狀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