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替自己展開了一場「新生活運動」,也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
起因其實很單純,我希望每天能更有活力、更健康。剛好在這段時間,我看到了一本書──《大腦不疲勞》。書中談到只要透過八週的循序漸進,就能改善疲勞、焦慮、壓力與食慾,讓人生重新充滿能量。讀完,我意識到這和我現在正在實踐的方向非常接近。
我的新生活運動
我替自己設下了幾個基本規律:
- 每天早晨瑜伽:不管多忙,早上一定要伸展,讓身體甦醒。
- 固定運動:一週兩天上瑜伽課,兩天安排跑步。跑步的圈數我也在循序漸進地增加。
- 飲食控制:注意熱量攝取,目標是減脂,但同時保持營養。
- 腦袋的養分:每天讀一點德文,看書,讓大腦維持持續的輸入與學習。
這樣持續一個多月,我確實感受到生活的改變。
最明顯的是在瑜伽課上,我發現自己的肌力比以前更強,動作也更穩定。我以前沒有每天練習,但現在養成了「每天做瑜伽」的習慣,累積的力量正在悄悄顯現。
當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這麼理想。
我最大的挑戰就是 睡眠。我常常在睡前講電話,導致失眠,隔天早上醒來壓力很大。雖然白天我已經能維持規律運動和飲食,但晚上「關機」這件事對我來說還是很難。
另外,我也想讓自己多一些「腦袋休息的空白」──書中提到的 Brain Pause。再加上我很少出門曬太陽,我也希望能補充更多天然的能量來源,例如陽光、魚類和堅果。
《大腦不疲勞》的八週計畫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八週的循序挑戰,涵蓋睡眠、激素、發炎、飲食和科技五大面向。它不是要我們一次就徹底改變,而是每週加入一些小小的習慣,逐步累積。舉例來說:
- 一開始,先設定目標與覺察自己為什麼想改變。
- 接著挑戰睡眠:固定作息、避免晚上咖啡因。
- 再來是數位排毒:睡前遠離手機,給自己一小時的純靜時間。
- 之後加入放鬆儀式,像是冥想、拉伸,或簡單的深呼吸。
- 到第五、第六週,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高升糖食物,並補充魚類、堅果等好脂肪。
- 第七週則強調日光與激素調整。
- 最後一週,把前面養成的習慣整合起來,變成可長可久的日常。
我覺得這和我現在的生活很契合,只是我會特別把重點放在「改善睡眠」和「遠離手機」這兩件事上。
邁向持續進步
回顧這一個月,我看到自己的小進步:每天做瑜伽的習慣、跑步圈數的增加、飲食上的自律。雖然我還在和失眠搏鬥,但我相信只要循序漸進,配合八週計畫,生活會越來越穩定。
「新生活運動」對我來說,不是一次大翻修,而是一點一滴的累積。
就像每天多一分鐘拉伸、少滑一次手機、午休時曬一點太陽,這些微小的調整慢慢疊加起來,會改變我整體的狀態。
我想繼續努力,讓生活保持在進步的軌道上,也希望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新生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