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一起.協助每一位靈魂過好生活
一、本章學習重點摘要彙整
- 理解精神分析治療的原則、歷程及治療關係的重要性。
- 熟悉自由聯想、夢的解析、移情與反移情等核心技術。
- 掌握精神分析在實務中的操作步驟與應用,及其與卡牌占卜和催眠引導的融合可能。
二、治療原則與典型歷程
1.治療原則
精神分析治療的核心在於促進潛意識的揭露與心理內在衝突的深入解析,幫助當事人覺察自身尚未解決的情結與防衛機制,進而達成人格整合與心理健康的轉化。治療過程重視以下要素:
- 自我覺察:透過表達與探索,提升個案對內心衝突及防衛機轉的理解。
- 深度探索:強調心理動力的長期挖掘,協助處理潛意識心理動力。
- 治療關係:利用移情及反移情現象作為治療的重要資訊,建立安全且支持的治療環境。
- 系統性工作:循序漸進幫助個體由防衛壓抑中釋放情感,促進自我調整與整合。
2.典型歷程
(1)初診評估
- 建立基本的信任關係。
- 全面收集個案的主要訴求、歷史背景及生活狀況。
- 確立治療目標與方式,說明治療原理與流程。
(2)治療同盟與安全環境建立
- 透過無條件的接受與尊重,為個案營造安全心理空間。
- 明確保密原則,建立治療信任基礎。
- 鼓勵個案自由表達及探索內心世界。
(3)促進自由聯想
- 鼓勵個案不加篩選地表達任何心理想法、感受與記憶。
- 透過口述,挖掘潛意識內容。
- 引導師仔細聆聽,適時辨識心理線索。
(4)夢的解析與潛意識象徵探討
- 透過夢境中的象徵符號理解個案潛意識的願望與內在衝突。
- 合作解讀並探索夢境,促進深度自我認識。
(5)移情現象分析
- 個案可能將過去重要關係模式投射於引導師身上。
- 引導師運用移情現象作為理解個案心理結構與問題的視角。
- 幫助個案建構新的情感經驗。
(6)反移情覺察與調節
- 引導師自我覺察自身對個案的情緒反應。
- 善用反移情作為治療反饋,保持專業界限與治療焦點。
(7)漸進式處理心理衝突與防衛機制
- 透過解讀防衛機制的運作和意義,協助個案釋放情感壓力。
- 調整行為與情緒反應,緩解心理障礙。
(8)結束治療
- 幫助個案整合所得治療成果。
- 討論結束階段帶來的情感反應。
- 支持個案面對治療外的生活挑戰與持續成長。
精神分析治療學派是長期訓練型態,過程中個案可能會經歷情感風暴與自我探索的波折,引導師的耐心與技術調適尤為關鍵。治療透過持續的覺察與理解,促進人格的重組與整合,是一種深刻的心理變革過程。
三、技術與操作實例
1.自由聯想
- Free Association
- 說明:
自由聯想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最基本且核心的心理探索方法。個案在治療中被鼓勵不加篩選地,自由講述所有進入意識的想法、感受、記憶與幻想,無論其看似多麼零散、無關或不合邏輯。這種言語的自由流動能揭露潛意識中的隱藏念頭與衝突,是探索無意識動力與心理病理的重要途徑。透過分析自由聯想內容,引導師與個案一起辨識壓抑的願望、防衛機轉及核心情結。
這個方法就像說故事一樣,把心裡想的話都說出來,不用怕混亂或奇怪,引導師會輔助分析、聽懂藏在話裡的秘密。 - 舉例:
當你隨便說出想到的事情,可能會發現一些你以前沒注意到的感覺或想法,這些就是潛意識的訊息。
2.夢的解析
- Dream Analysis
- 說明:
夢境在精神分析中被視為潛意識願望的表達,是解析內在心理世界的重要線索。佛洛伊德認為夢是「通往無意識的皇家大道」(the royal road to the unconscious),夢中的具體象徵物或事件並非字面意義,而是經過「夢的工作」所偽裝的隱藏願望。在治療中,透過引導個案回憶並解讀夢境,挖掘象徵意義,協助理解深層心理衝突,促進潛意識內涵的覺察與療癒。
夢境就像是大腦畫的動畫,裡面有一些代表你的想法和感覺的符號。引導師會陪你一起看懂這些符號,找到心裡的小秘密。 - 舉例:
如果你夢見被追趕,可能是你白天感到壓力或害怕,夢裡用跑的方式來表現。
3.分析防衛機制
- Defense Mechanism Identification
- 說明:
防衛機制是自我用以應對內在焦慮與心理衝突的無意識策略。精神分析治療中,引導師仔細觀察並辨識個案的防衛方式,如壓抑、否認、投射、理智化等,探討其心理功能與限制。有些防衛機制雖幫助個體暫時維持心理平衡,但若長期或過度使用,將阻礙真實情感的表達與解決,造成心理不適。療程中透過覺察防衛,個案得以學習更成熟的適應方式。
當你覺得難過或害怕時,會用一些方法來保護自己,就像超人戴著面具。這些方法叫做「防衛機制」。引導師會陪你發現這些面具,讓你學會面對那些感覺或感受。 - 舉例:
你不想承認自己生氣,可能就會裝作沒事,這就是「否認」,引導師會跟你分享,讓你學會怎麼健康的表達憤怒或其他情緒。
4.移情與反移情的管理
-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 說明:
移情是個案將過去重要他人(如父母)對其的情感態度投射到引導師身上的心理過程。這種情感轉移反映個案內在關係模式和未解決的心理衝突,為治療提供了寶貴的動態資料。引導師則需要覺察自身對個案的反移情情感反應,包括親密感、挫折或偏見等,保持專業界限並善用這些現象作為治療工具。透過移情與反移情的管理與分析,雙方共同探索、修復並重塑健康的人際關係模式。
有時候,你會把對爸爸媽媽或朋友的感覺,投射到引導師身上,引導師也會有自己的感覺反應。療癒的過程就是一起瞭解這些感覺,幫助你把過去的故事放下,更開心地生活。 - 舉例:
你對引導師生氣,可能是因為以前對別人有相同的感覺,引導師會陪你找出這些情緒的根源。
透過這些技巧的說明,我們了解精神分析治療主要是協助你發現和了解內心深層的自己,就像打開心中的寶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過程雖然很深,但一步步慢慢來,就能感受到心裡的改變和輕鬆。
四、卡牌占卜的心理學應用
卡牌(如塔羅牌、OH卡、象徵卡、人像卡)在心理學及心理治療中,常作為一種投射工具,幫助個案將深藏於潛意識的心理內容透過圖像和符號外化、具象化,促進內心世界的覺察與表達。
1.卡牌作為投射工具的作用
- 個案在抽取、解讀卡牌時,自然投射自身的情緒、想法、內在衝突與需求到卡牌所呈現的圖像上。
- 這種投射促使個案站在新的象徵性視角反觀自我心理狀態,突破言語限制,揭露潛在心理動力。
- 卡牌圖像中的符號與意象,與精神分析中對夢境與原型的象徵解讀相似,有助啟動連結潛意識的元素。
2.與精神分析理論的結合
- 精神分析強調潛意識動力與象徵意義,卡牌圖像豐富的象徵內容正好提供分析師與案主共同探討潛意識的橋樑。
- 透過卡牌,引導師能更靈活地引導案主面對潛在情感和心理衝突,促進內在連結和心理整合。
- 卡牌的多意義性與具開放性的象徵性質,使之成為心理探索與自我反思的有效輔助工具。
3.適用場景
- 適合個別心理諮詢與團體輔導,幫助參與者透過圖像引發心靈共鳴與情緒表達。
- 促進認知重新建構,讓個案重新解讀自身經驗與挑戰,增強自我認識與心理彈性。
- 藉由安全、非評判性的互動過程,提升心理安全感與自我探索動機。
4.小結
卡牌占卜心理學應用,融合精神分析象徵學與心理動力,拓展傳統治療工具的邊界,不單是占卜,而是心理諮詢及自我發展的重要輔助,幫助個案以非語言形式探索內心世界、釋放情感並推動心理成長。
五、催眠引導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
催眠引導結合身心放鬆技巧與潛意識的探索引領,幫助個案進入一種深度專注且放鬆的意識狀態,使其更容易接觸潛意識深層內容,促進心理衝突的揭露與療癒。
1.催眠的角色與功能
- 放鬆誘導:
透過語言引導與身體放鬆練習,降低生理與心理緊張度,營造安全與接受的內心環境。 - 潛意識引導:
在催眠狀態下,個體的內在防衛機制相對鬆弛,能更自由地探索過去經驗、深層情感與入侵性的潛意識內容。 - 支持精神分析:
催眠作為輔助工具,加強夢境解析及心理動力探索的效果,幫助個案更深入地接觸未解決的心理衝突。 - 促進內在整合:
催眠狀態提供一個促進內在整合與情感調節的特殊內在空間,有助於重組心理結構與提升自我的功能。
2.實務流程參考
- 誘導鬆弛
啟動個案的身心放鬆反應,透過呼吸指導、逐步肌肉放鬆或寧靜場景的想像,引領進入淺層放鬆狀態。 - 深化催眠
促使進入更深度的催眠狀態,增強專注力並降低外界干擾,為潛意識探索打下基礎。 - 內在探索
運用引導語句提示個案回憶潛意識事件、象徵或體驗,揭露潛藏心理動力與未解決的情緒反應。 - 整合引導與回復
幫助案主將體驗內化於意識層面,協助情緒調節,最後由催眠狀態安全回復至清醒狀態,維持內在平衡。
3.注意事項
- 催眠引導需由經驗豐富、專業訓練的引導師執行,尊重個案的步調與限度。
- 合理評估個案內在的狀態,避免對恐懼、創傷素材無預警誘發心理危機。
- 配合精神分析治療整體策略綜合運用,或許會有不同的發現。
4.小結
催眠引導可以做為精神分析治療學派的輔助技術,通過促進身心放鬆與潛意識接觸,協助個案深化自我覺察,突破心理障礙,是促進內在平衡與提升韌性的輔助工具。
六、本章節參考資料與文獻彙整
- Freud, S. (1900).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Freud, S. (1923). The Ego and the Id.
- Jung, C.G. (1964). Man and His Symbols.
- Laplanche, J., & Pontalis, J.B. (1973). The Language of Psycho-Analysis.
- Mitchell, S.A., & Black, M.J. (2016). Freud and Beyond: A History of Modern Psych
七、本章練習題
1.主要題目
(1)自我覺察與防衛機制辨識
請回想最近的一次情緒激烈或不舒服的經驗,試著描述當時你有哪些反應?你是否察覺自己使用了像是否認、合理化或投射等防衛機制?請思考這些防衛機制在當時如何幫助你暫時抵抗壓力,也試著想像如果用不同且成熟的方式面對,會有哪些可能的改變。
(2)夢境記錄與象徵聯想
回憶並簡單寫下最近你做過的一個夢,可包含場景、主題、情緒及特別的符號(如動物、建築、人物等)。接著自由聯想這些元素可能代表什麼與你目前生活的關聯,例如面臨的壓力、想法或人際關係。透過這樣的練習,試著感受夢境如何幫助你理解自己更深層的情感與潛意識需求。
(3)移情覺察與人際關係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是否曾經將過去對重要他人(如父母、師長、朋友等)的情緒或期待投射到新的關係中,如工作夥伴或朋友身上。請寫下這樣的經驗並反思:這種情感投射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和反應?有沒有可能透過理解這種「移情」,幫助你改善與他人的互動和關係?
這三題練習設計,重點放在自我情緒覺察與防衛機制探索、夢境的象徵意義及移情在人際中的體現,兼具自我反思與實務應用層面,便於團友可以深入體會精神分析理論並運用於自我探索與成長。
可以先想一下剛剛看過的,再看下面的參考答案喔~
以下答案並非標準答案,只是個參考,幫助我們有一個方向協助自己轉化
2.參考答案
(1)自我覺察與防衛機制辨識
- 近期我與朋友發生爭執時,感覺非常生氣與受傷,但我當下選擇否認情緒,假裝沒事,以免尷尬或衝突升高。
- 事後發現這是「否認」的防衛機制,當時它讓我暫時避開了情緒爆發的困境,但長期壓抑讓我反而更加焦慮。
- 如果這次我能用較成熟的方式,例如直接表達感受並溝通需求,可能會改善關係並減輕自己的壓力。
(2)夢境記錄與象徵聯想
- 我最近夢見自己在大海邊漂流,感覺很孤獨和無助,夢中有海浪拍打著我。
- 聯想到現實生活中我正面臨工作壓力和不確定感,感覺被環境掌控而缺乏方向。
- 這夢境促使我意識到自己內心對安全感的渴望,也提醒我要學會在壓力中尋找支持和自我調適方法。
(3)移情覺察與人際關係探索
- 工作中,我對某位上司特別反感,發現自己經常感覺被批評和不被尊重。
- 反思後察覺這種情緒像以前父親對我嚴厲批評的感受投射過來,這是一種移情現象。
- 透過覺察這點,我嘗試從現實情境重新評估與上司的關係,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反應,並改善溝通效果。
(4)若是需要專業的諮詢師協助引導自我覺察,也可以預約我們的服務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