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之惡-病-(十五)由「病的本質乃資訊流」的觀點去看「老化」之病(一)
五行中的「水」,其代表的季節是冬天。而冬天的時序又象徵著人類歷程中的老化與死亡階段。所以,既然討論的是水之惡的主題,又是討論「病」,免不了的,便要對「老化」做一番理解。
在前幾篇的論證後,至少在《肉體鍊魂》系列文章的觀點中,「病」的本質上是資訊流失衡紊亂的狀態,這點已經是肯定的。那以資訊流觀點來看「老化」這件事,還能視為是一種人類種族「自然週期」,且不可克服的生物極限嗎?
一樣的,先說結論。
若我們堅定地站在「病的本質是資訊流」這個已驗證的觀點上,那麼得出的結論將是清晰且顛覆性的:
是的,「老化」(Aging)完全可以被視為一種「病」。它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所有慢性病的根源,是一種最根本的、慢性的、系統性的、最終致命的「資訊流失症」。
這是一場典範轉移的革命性視角。它將老化從一個「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重新定義為一個「可干預的資訊性病理過程」。
以下將來進行詳細的驗證。
一、老化作為一種資訊流失的「病」
老化是生命系統中資訊完整性、保真度和傳遞效率的系統性、累進性喪失。
老化不是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是因為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維持生命有序狀態的資訊不斷出錯、遺失和衰減,最終導致系統功能崩潰。
這完全符合「疾病」的本質。
(一)微觀—中觀—宏觀的三觀框架論證
如果「病」是資訊流的阻塞、扭曲或失真,那麼「老化」就是這個系統隨著時間推移,必然發生的資訊熵增(Information Entropy)過程,也就是資訊的逐漸混亂與衰減。
1.微觀層次:基因與表觀遺傳的資訊衰減
這是支持此論點最強力的證據,也是當代頂尖抗衰老科學(如哈佛大學David Sinclair教授的研究)的核心。
●DNA損傷(硬體刮傷):我們的DNA(生命的硬碟)一生中會不斷受到自由基、紫外線等因素的攻擊而損傷。身體雖有修復機制,但修復過程並非100%完美,每一次修復都可能留下微小的錯誤。這就像硬碟上的壞軌,是核心資訊的物理性損失。
●表觀遺傳噪音(Epigenetic Noise)(讀取系統失調):這比DNA損傷更為根本。
比喻,想像你的DNA是一張完美的藍光光碟(CD),儲存著所有生命的資訊。而「表觀遺傳」就是讀取這張光碟的「雷射讀取頭」。年輕時,讀取頭非常精準,能準確讀取肝臟細胞該讀的樂章、神經細胞該讀的樂章。
老化的過程,就像是隨著時間推移,由於DNA需要不斷被修復,細胞需要不斷分裂,這個「雷射讀取頭」會變得越來越不準,越來越多噪音(noise)。它開始讀錯軌道,讓肝臟細胞偶爾播放一段神經細胞的音樂。
結果就是,細胞逐漸失去了它們的「身份認同資訊」。肝細胞變得不那麼像肝細胞,皮膚細胞的更新速度變慢。這種細胞層級的身份混亂與功能衰退,就是老化的根本驅動力。這是一種純粹的資訊讀取與詮释的失敗。
2.中觀層次:系統間的通訊中斷
身體是一個由各種系統(免疫、內分泌、神經)組成的網絡,依賴精準的資訊流來協調運作。老化則是這個網絡的全面通訊障礙。
●免疫系統老化(Immune Senescence):免疫系統辨識「敵我」的資訊辨識能力下降。它變得更容易誤判(自體免疫疾病),也更容易漏判(無法清除癌變細胞或病毒)。
●內分泌系統失調:荷爾蒙是系統間的「信差」。老化過程中,各種荷爾蒙的信號變得微弱或不協調(如更年期),導致全身性的功能紊亂。這是長程通訊資訊的衰減。
●細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衰老細胞(俗稱「殭屍細胞」)會停止分裂但拒絕凋亡,並持續釋放大量的發炎因子(SASP)。這些發炎因子就像在社區裡不斷廣播的「垃圾訊息」或「噪音」,干擾周圍健康細胞的正常資訊流,加速組織的老化與病變。
3.宏觀層次:功能喪失與脆弱性增加
所有微觀和中觀的資訊流失,最終會體現在我們肉眼可見的老化現象上:皮膚皺紋、肌肉萎縮、骨質疏鬆、記憶力下降。這些都不是獨立的事件,而是底層資訊系統全面衰退的外部表現。
更重要的是,資訊系統的衰退,使得整個身體的穩定性與容錯率大幅下降。年輕時能輕易應付的感染或損傷,在老年時就可能引發致命的連鎖反應。這完全符合「病」的定義——一種導致功能失常並增加死亡風險的狀態。
(待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