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襪子入睡可以改善睡眠品質,「先暖後涼」原則有很好的助眠效果!
在研究支持下,專家們表示:先讓皮膚變暖,尤其手跟腳,會引發睡意,但也還要保持室內涼爽。如果在臺灣,就是穿著襪子睡覺,蓋好被子,但同時調整好冷氣溫度。
常被引用的1999 年《Nature》研究發現,腳部血管的擴張程度(例如穿上暖襪時),是預測人們多快能入睡的最佳指標。專業ㄧ點說,手腳(末梢)相對軀幹(近端)的皮膚溫度梯度,會決定我們好不好睡。末梢血管擴張、散熱增加,入睡就更快。2018年的小型實驗發現,在較冷環境中睡覺時穿襪子的成人,平均提早約7.5分鐘入睡,夜間醒來次數更少,且總睡眠時間多了約32分鐘。
另一個針對 46 名 60 歲以上男性的研究顯示,連續六星期,每晚在睡前一小時泡腳,能改善入睡速度和總睡眠時間。
其他研究發現,睡前1-2小時進行10分鐘的溫水浴,對加快入睡與睡眠品質會有幫助,對老人效果更好。如果再搭配穿襪子,效果會更提升。
當穿上襪子,皮膚的血管擴張時,能幫助身體核心體溫下降。接著維持較低的臥室溫度,讓夜間核心體溫維持較低水平,減少中途醒來、讓睡眠品質更好。
但每個人睡眠時的「最佳室溫」可能不太一樣。一般來說,15-20度適合多數人,但老人在20-25度可能感覺最好,而女性又比男性更偏好溫暖的睡眠環境。有時夫妻、情侶可能會為了睡眠時的室溫吵起來。
如果有睡眠困擾,可以在睡前兩小時泡個10分鐘溫水澡,睡前一小時泡腳10分鐘,然後穿著襪子入睡。可選擇比較厚但寬鬆的襪子,睡到一半覺得熱可以輕鬆脫掉。也可以選擇蓋兩層棉被,半夜覺得太熱可踢掉上層棉被,保持涼爽但不至於完全沒蓋被。
還可注意的是:有些止痛藥會使小血管收縮、抑制夜間褪黑激素,並在研究中觀察到增加夜間醒來次數、讓睡眠效率變差。這時,可選擇改用「普拿疼」之類藥物,減少對睡眠的干擾。
睡眠很重要,有些人長期失眠,最後只好到診所拿個短效鎮靜劑與助眠劑。但在開始使用藥物之前,配合睡眠時間運動、洗澡、泡腳、穿襪子、戴眼罩、蓋厚重棉被、聽白噪音,都有可能帶來不比藥物差的助眠效果。做好「睡眠衛生」,可以減少未來罹患各種慢性病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