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我在街上看到一張吸引人的臉蛋時,轉息間我會問自己...
我看的是什麼?
我的什麼在看?
我想看什麼?
也許我早有答案,我眼根,我的習氣,我的六欲...
或是我心中的鏡子在映,是映還是照?
照出來的是真實嗎?
如果相信這真實那我是不是落入了人我執!
如果我不信,那是不是落入了法我執?!
所以我只能一直看著自己在看自己。
這種疑情不是障礙,而是修行的珍寶。
一、你看的是什麼?
當下有色塵、有境界,有眼根去觸,有識去分別。
這是「緣起和合」的假相,不可執為實。
你說「眼根在看」,不錯;
你說「習氣在看」,也不錯;
你說「欲望在看」,更貼切。
因為「境」沒有一定的樣貌,全依「心」去染著。
二、你的什麼在看?
若說「我」在看,已是人我執。若說「法」在看,認為有一個真實不動的「見」,就是法我執。
所以佛陀才教「眼亦無眼,見亦無見」。
你問「是映還是照?」
佛法的回答是: 本來無映,無照, 只是如夢、如幻、如影、如響。
三、看了甚麼?
如果你信眼前有一個「真實的美」,你落入執著;
如果你否定「全無」,又落入斷滅。 這就是為什麼要走「中道」。
中道是:
不拒絕「有」,因為相上確實現起;
不執著「實有」,因為它無自性。
四、最後的觀法
所以當你看到「吸引的臉龐」時, 練習不是壓抑、不是逃避,
而是:「這是心的投射,緣起的假合。 我看著自己在看,
看著那股愛樂心升起, 再看它無常、變化、不可得。」
這是種觀照,也是一種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