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薪水往往是最直接、最敏感的話題。很多人會以為薪資只是「付出勞力換取金錢」,但其實薪資制度的設計,背後藏著影響人才吸引、留任、激勵,甚至企業策略成敗的關鍵力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薪資的六大功能,帶你看見它不只是數字,而是影響企業與員工關係的核心。

1. 吸引人才:高薪就是最強的招牌
對求職者來說,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薪水與待遇。當其他條件差不多時,誰給得高,誰就更容易搶到好人才。像科技業的聯發科,甚至直接開出百萬年薪來吸引研發菁英,這就是最直接的吸引力。
2. 留住人才:不只是底薪的戰爭
單靠高底薪很難留住人才,因為市場永遠有更高的數字在等著。但如果結合分紅、配股、績效獎金,員工會覺得「這家公司有我的一份」,自然更願意留下。微軟就是靠股票選擇權創造強大的黏著度,而惠普則走高底薪加分紅的路線,各有不同策略。3. 激勵員工:沒有獎勵,哪來衝勁
《黃石公三略》有句話:「軍無賞,士不往。」在公司也是一樣,如果沒有獎勵制度,員工怎麼會拼命?像王品集團透過高頻率的分紅,讓主管甚至員工都有強烈的「主人翁感」,這就是激勵的力量。
4. 發展能力:會的人越多,薪水越高
傳統的年資制已經不合時代,現在越來越多公司導入「能力論薪」。意思是,你的專業技能越多、越深,薪水就越高。像國泰人壽就透過專業證照津貼,讓員工更有動力去學習、考照。這不僅提高了個人價值,也同步推升了企業的專業水準。
5. 影響勞資和諧:薪水公平,爭議就少
薪資往往是勞資爭議的最大來源。不公平的薪資分配,很容易引爆罷工或抗爭。相反地,如果薪資制度透明、合理,勞資關係也會更穩定,避免衝突。
6. 支持企業策略:讓薪資成為推動力
最厲害的公司,懂得把薪資制度當作推動企業策略的工具。IBM 就曾透過改造薪資結構,讓組織文化更符合改革需求,進而快速回應市場。換句話說,薪資不是單純的支出,而是企業轉型的重要槓桿。
總結來說,薪資不只是發錢而已,它可以吸引人才、留住菁英、激勵表現、發展能力、維持勞資和諧,甚至支持企業策略。
企業若能善用薪資制度,就能讓它成為最有力的管理工具,而不是單純的成本。
🌱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和你互動一下
- 你覺得自己目前的薪資制度,有沒有真的激勵到你?
- 如果公司提供分紅或配股,你會更想留下嗎?
- 你認為薪資和企業文化,哪一個對留才更重要?
👉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
👉 也別忘了加入我們的 LINE 社群,獲得更多職場與管理的第一手資訊: 點我加入LINE
📢 課程分享
我們現在和某管顧公司合作,推出了一門 「薪資設計」 的專業課程,帶你一步步學會如何設計出吸引、留才又能激勵員工的薪資制度。
👉 課程報名連結:點我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