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分享不是分紅而已】如何讓員工更有向心力,企業績效一起升級?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公司賺的錢,員工也要有感」?

在許多企業裡,分紅或利潤分享往往被視為額外的獎勵,但其實它背後蘊藏著更深的管理哲學。當員工不只是「領薪水的人」,而是能分享公司成果的「夥伴」,那種心理上的歸屬感與責任感,會直接反映在工作投入度與組織績效上。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利潤分享」這個制度:它的法律基礎、實際案例、以及為什麼它能成為提升員工向心力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工具。

raw-image

利潤分享的法律基礎

根據《公司法》第 235-1 條的規定,公司必須在章程中明訂,依照當年度的獲利情況,拿出一定比例或定額來分派員工酬勞。如果公司還有累積虧損,則必須先彌補。

這些分配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股票,通常要經過董事會決議,最後再報告股東會。目的很清楚,就是避免公司單方面忽略員工的貢獻,確保獲利成果能被合理分享。

換句話說,這不是「公司要不要給」的問題,而是一個制度性的保障,讓員工和股東的權益取得平衡。

為什麼利潤分享能提升員工向心力?

過去的研究顯示,當企業願意分享利潤,員工會更有「心理擁有感」。他們不再只是「替公司工作的人」,而是覺得自己和公司是一條繩上的夥伴。這樣的心態會讓員工展現更多主動性的「組織公民行為」,例如自願幫助同事、提出改善建議,甚至在關鍵時刻願意付出更多努力。

特別是當利潤分享與「員工參與決策」搭配時,效果更為顯著。因為員工不僅享有成果,還能參與過程,這種雙重參與會讓組織更有凝聚力,也對財務績效產生正向影響。

產業案例:從科技龍頭到傳產服務業

利潤分享最早多見於科技業,例如台積電、大立光、鴻海等,每年分紅金額動輒數百億元。以台積電 2018 年為例,獲利超過 3,500 億元,光是員工分紅就達 471 億元,平均每位員工領到近 110 萬元!這種獎勵方式,對人才吸引與留任的效果非常明顯。

不過近年來,利潤分享已經不再是科技業的專利,金融、餐飲、製造業也逐漸導入。甚至在中國的華為,公司會直接透過股權與紅利制度,把利潤的 35% 拿來回饋員工,確保核心人才能持續與公司共進退。

推行利潤分享需要注意什麼?

利潤分享雖然有助於激勵,但並非「一套公式走天下」,需要考量幾個要點:

  1. 產業特性:高獲利或研發導向的產業,通常效果最明顯。
  2. 公司體質:若公司長期獲利不穩,利潤分享反而可能讓員工產生落差感。
  3. 透明度:分紅計算過程需要公開透明,否則容易造成內部不滿。
  4. 搭配制度:最好能結合員工決策參與與績效考核,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小結:利潤分享是「共好」的最佳實踐

利潤分享不是單純的「多給獎金」,而是一種讓員工和公司站在同一陣線的方式。當員工感受到「我的努力真的和公司成果有連結」,那麼組織凝聚力與長期績效自然會提升。對企業而言,這不只是獎勵工具,更是一種打造永續競爭力的管理策略。

🌸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 與你互動的三個問題

  1. 你覺得如果公司把獲利分享給員工,會對你的工作動力有影響嗎?
  2. 你認為利潤分享應該「人人平等」還是依「績效表現」分配?
  3. 如果你是主管,你會選擇用現金還是股票分紅?為什麼?

📩 想知道怎麼設計一套符合自己企業文化的利潤分享制度?

📲 歡迎加入花果山官方 LINE,和我們聊聊你的想法: https://lin.ee/isv4RJ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花果山成長基地
10會員
144內容數
花果山成長基地致力於提供專業的職場知識與成長策略。我們專注於以下三大領域: ✅ 職業經驗分享|深入探討勞動法諮詢、人力資源管理、教育訓練等實務經驗。 ✅ 實用指南|手把手教你如何進行人力資源盤點、建立公司內部制度。 ✅ 個人成長|我們提供職涯規劃、職場軟實力提升的實戰技巧,助你打造更亮眼的未來!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其他內容
2025/09/18
你覺得職涯成長是靠運氣、還是靠每天小小的習慣累積? 吳惠瑜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就看起來像是「飛躍」,其實是由一連串有意識的準備與檢視堆疊起來的。她從業務助理一路走到英特爾台灣區首位女性總經理、並在威盛、研華等集團擔任要職,關鍵不只是能力,更是「如何管理自己、如何準備下一步」的態度。
Thumbnail
2025/09/18
你覺得職涯成長是靠運氣、還是靠每天小小的習慣累積? 吳惠瑜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就看起來像是「飛躍」,其實是由一連串有意識的準備與檢視堆疊起來的。她從業務助理一路走到英特爾台灣區首位女性總經理、並在威盛、研華等集團擔任要職,關鍵不只是能力,更是「如何管理自己、如何準備下一步」的態度。
Thumbnail
2025/09/16
在變化快速的職場裡,我們再也不能只是被動等待機會上門,而是要學會「經營自己的人生事業」。職涯規劃不只是年輕人畢業前的功課,而是一輩子的長期旅程。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今天就帶大家透過兩個重要工具——職業導向與優劣勢資產負債表,一步步梳理出專屬於自己的職涯藍圖。
Thumbnail
2025/09/16
在變化快速的職場裡,我們再也不能只是被動等待機會上門,而是要學會「經營自己的人生事業」。職涯規劃不只是年輕人畢業前的功課,而是一輩子的長期旅程。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今天就帶大家透過兩個重要工具——職業導向與優劣勢資產負債表,一步步梳理出專屬於自己的職涯藍圖。
Thumbnail
2025/09/14
在職場上,我們常聽到一個名詞——「玻璃天花板」。這是一種隱形卻真實存在的障礙,阻擋了許多女性晉升到高階主管的位置。雖然法律和政策早已強調性別平等,但實際上,女性要走到組織頂端,往往比男性要付出更多努力。那麼,這道玻璃天花板到底從哪裡來?企業又能怎麼做,幫助更多女性突破限制?
Thumbnail
2025/09/14
在職場上,我們常聽到一個名詞——「玻璃天花板」。這是一種隱形卻真實存在的障礙,阻擋了許多女性晉升到高階主管的位置。雖然法律和政策早已強調性別平等,但實際上,女性要走到組織頂端,往往比男性要付出更多努力。那麼,這道玻璃天花板到底從哪裡來?企業又能怎麼做,幫助更多女性突破限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了解並激發員工的真實動機,是職場中每個管理者面臨的重要挑戰。Uri Gneezy 在其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創新的方法來診斷和解決這個問題-離職獎金。這個方法不僅能幫助企業留住真正有熱情的員工,還能讓那些失去動力的員工體面地離開。 首先,讓我們來看
Thumbnail
了解並激發員工的真實動機,是職場中每個管理者面臨的重要挑戰。Uri Gneezy 在其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創新的方法來診斷和解決這個問題-離職獎金。這個方法不僅能幫助企業留住真正有熱情的員工,還能讓那些失去動力的員工體面地離開。 首先,讓我們來看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前幾天在跟幾位退休大哥聊天,談起我在職場夙夜匪懈戮力工作的情形,他們一邊聽一邊哈哈大笑。
Thumbnail
前幾天在跟幾位退休大哥聊天,談起我在職場夙夜匪懈戮力工作的情形,他們一邊聽一邊哈哈大笑。
Thumbnail
本文作者將從老闆的角度以及員工的角度做換位思考,帶大家一起了解在一間新創企業之中,究竟老闆與員工到底各自懷抱那些想法? 又各自面臨那些問題與難題?
Thumbnail
本文作者將從老闆的角度以及員工的角度做換位思考,帶大家一起了解在一間新創企業之中,究竟老闆與員工到底各自懷抱那些想法? 又各自面臨那些問題與難題?
Thumbnail
身為傳產製造業的一員,好像很難避免因為一些循環訂單量低的時候,老闆免不了就會想到這個方案。也許換個角度比起被資遣好一些,但總的來說對於勞工總是收入減少,但遇到了總是要處理與面對,就來分享一下一些要點。 #一定要雙方協商 雖然實務上不太真的有太多協商的過程,但如果我們身為執行者就在這一
Thumbnail
身為傳產製造業的一員,好像很難避免因為一些循環訂單量低的時候,老闆免不了就會想到這個方案。也許換個角度比起被資遣好一些,但總的來說對於勞工總是收入減少,但遇到了總是要處理與面對,就來分享一下一些要點。 #一定要雙方協商 雖然實務上不太真的有太多協商的過程,但如果我們身為執行者就在這一
Thumbnail
基法第29條及公司法第235條之1僅規定公司於章程明定,用於分派員工酬勞之獲利狀況之一定定額或比例,以及公司如有盈餘,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予獎金或分配紅利。 至於如有盈餘時,如何核發給個別員工,法無明文,雇主自得考量企業經營治理之需、獎勵之目的、員工之表現,以及薪酬之公平合理性等因素,
Thumbnail
基法第29條及公司法第235條之1僅規定公司於章程明定,用於分派員工酬勞之獲利狀況之一定定額或比例,以及公司如有盈餘,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予獎金或分配紅利。 至於如有盈餘時,如何核發給個別員工,法無明文,雇主自得考量企業經營治理之需、獎勵之目的、員工之表現,以及薪酬之公平合理性等因素,
Thumbnail
EP20 精華重點: 1.員工權益與法規 正確認列工時、加班費、請假制度等符合勞基法規定 投保勞健保是基本義務而非福利 避免固定發放獎金或津貼,以免被視為薪資 留意例假日加班的條件限制 2.激勵員工及福利 分紅制度較配股更實在 現金獎勵比零食或聚餐更受年輕員工歡迎 活動設計需鼓勵性
Thumbnail
EP20 精華重點: 1.員工權益與法規 正確認列工時、加班費、請假制度等符合勞基法規定 投保勞健保是基本義務而非福利 避免固定發放獎金或津貼,以免被視為薪資 留意例假日加班的條件限制 2.激勵員工及福利 分紅制度較配股更實在 現金獎勵比零食或聚餐更受年輕員工歡迎 活動設計需鼓勵性
Thumbnail
人家都說,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到底要怎麼等同於金錢? 上班打卡之後,反正老闆有付錢,所以怎麼用時間無所謂?
Thumbnail
人家都說,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到底要怎麼等同於金錢? 上班打卡之後,反正老闆有付錢,所以怎麼用時間無所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