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私小之後,孩子的確花了一點時間適應,也跟我分享了她看到的和公小不同的地方。優點方面,孩子就讀的是歷史悠久的私立學校,校方有一條龍的教學體系,只要成績達標就可以直升國中,,老師教學的品質大部分都很好、流動率低,班上教學氣氛佳,一方面是沒有特殊生,另一方面也是老師仍保有較高的權威。也因為提供直升的管道,所以在升上國小六年級時,就已經開始銜接國中的心理及學習上的輔導,協助同學可以更順利地銜接國中課程,這點是我覺得公立國小完全沒有提供的。
但缺點的部分當然也是有,首先孩子反應的是,同學間競爭性大很多,班上一些家庭狀況好的小朋友(女生比較明顯),會比較矯揉做作、難以交心。讓我想到以前有一位朋友,也跟我分享過她孩子念的貴族學校,同學間攀比嚴重,同學會說出「巧克力我只吃Godiva的!」,而且Godiva一定要唸「狗黛娃」,絕對不可以唸「狗遞娃」。慶幸我孩子的學校不會這麼誇張。
孩子的學校有分為雙語班跟普通班兩種編班,雙語班也就是所謂的國際班,學費是普通班的一倍,但跟普通班比起來,雙語班能優先參與國際交流,所以相較之下,我的孩子反而就爭取不到校外交流的名額了。至於雙語班攀比的情況嚴不嚴重,我就不是很知道了。有一些家長會說,念公立學校再加上補習的錢,其實就跟唸私立學校一樣,還不如一開始就送私立學校,關於這點,我個人是覺得私校還是比較花錢,因為就算唸私校,還是很多同學會有額外的補習或家教,這些費用都是額外加上去的。
很多家長都說要快樂學習,但我自己本身的想法是,根本就沒有所謂快樂學習這件事。學習都是辛苦的、需要花費大量精力的,除非家裡有產業可以繼承,或是家長願意栽培在家自學,不然沒有這麼好可以讓孩子只挑自己喜歡的科目學習。透過辛苦努力的學習,獲得的成就感,才是快樂的來源。在私小學習壓力的確大,加上我的孩子是一個高焦慮、對自己要求高的孩子,所以轉學後常常都說她不想去上學,但我覺得這也是她必須要學習的人生功課,家長能做的,也就是陪在她的身邊、不停的鼓勵她,挑戰自己、離開舒適圈、才能適應未來劇烈變化的社會。但家長也要有心理準備,不順利或功課壓力大時,孩子多少還是會責怪家長為什麼要轉學去私立學校。
同時待過公小與私小,我仍不會說哪一個選擇才是更好、更正確的,因為每個小孩的狀況真的不一樣,轉換之前建議還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跟決定,最後希望每個辛苦的家長,都能夠放寬心,一條路最好的,想想電影侏羅紀公園最重要的那句話:「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共勉之!
如果還有其他的疑問,歡迎留言給我,如果有餘力,也歡迎請我喝杯茶,讓我可以繼續寫下去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