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傳來王菲哼唱的《浮躁》,伴著冷氣望向窗外藍得不可思議、點綴幾片白雲的天空──是的,雖然還有點熱度,但秋天要來了。
Intro「夏三月,此謂蕃秀⋯⋯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順從身體,一點一點地放鬆頭腦、心靈、意識。
- 感覺很有行動力,想到什麼大多能立刻去做,類似打坐後的清明和輕鬆,更帶點積極和朝氣。內心不知哪裡來的形容詞是「氣足了」,不曉得跟站樁是否有關,也或許是飯後散步的功勞,很難科學驗證(RCT)。
- 觀察身體的徵兆,許多是食物和睡眠引起的——更可能是我只能推斷出這些連結——愈來愈細小,可能只是口腔裡一絲不平滑、搭車時打的呵欠、汗液滲出皮膚表層、本月缺席的沈甸感⋯⋯"Hello World!"
- 聽工作低潮的朋友說話。即使八成以上的內容都聽不懂,好像也漸漸投入情境裡,是 thinking environment,是心流,甚至近似神秘體驗的連結。隔天才知道,原來這就是 empathy(共情)嗎?共情不必要理解,一直太執著於後者了。就像格友秋來坡上一片麥說我把漫畫《東京日日》的心得寫出分鏡感,捧腹大笑。
- 思索自己某次憤怒的原因,不得其解,求助朋友才被點出,原來我不允許自己不合理地生氣;重點不是生氣(我允許了啊!)重點是「不合理」。不必要合理,我值得 empathy for myself.
- 練習不說「關我屁事」,因為這句話不是事實:任何事都是一體的,會迂迴地關聯我,不會與我無關;而同時任何事都不能影響我,除非我允許。
- 工作時感覺到情緒,內心同時升起 "let it wash over me" 和「人間不值得」的聲音,然後自己加一句,「我值得」。這是生活的辛香料,也是生命的修行。
延伸a. 盡力做出好作品,交出去的瞬間覺得「可能會被改得面目全非吧」,同時回應「它已經脫離我了」,它不是我的,它不是我。不執著是不obsessed.
- 與朋友談起金錢與欲望的課題。有人的功課是:「鼓起勇氣去看內心深處的慾望,花錢這個行為到底是想填補什麼。」有人的功課是:「省錢是想得到什麼安全感,或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什麼。」
延伸a. 「差不多夠用就好」是知足,也是富足的不在意。
延伸b. 欲望是生活的香辛料。工作是生活的香辛料。而我不是想煮一鍋酸辣湯。
- 夢到前伴侶。夢裡的我們已分開了,我在人群中設想了許多理由,因為所以,想跟他道歉。轉換場景到了日本,眾聲喧嘩,對方絮絮叨叨地說他媽媽如何如何、太太如何如何⋯⋯聽了一陣子,我突然開口說對不起。他像是聽到發語詞,等著我說下去,而那其實已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了,夢裡的我決定直接跳過原因,總之是對不起。
延伸a. "No" is a full sentence. "I'm sorry" is a full sentence, too.
延伸b. 像做了一次心理治療。雖然這個時空之中的他聽不到,但在我腦內時空的他聽到了。前者後者,孰輕孰重。醒來之後,體會到(意識的?)束縛,許多模糊的感覺被(邏輯?)壓抑住了,比方說我怎麼樣都想不起來,在夢裡編織的長串道歉理由究竟是什麼。也比方說,第一次試圖告訴朋友時,我不敢(羞恥於?)直說自己跟前伴侶道歉。
延伸c. 惆悵之餘翻了日記,發現兩週前做了另一個夢,是在視野兩邊被白色方塊切削為長方形的走廊裡,向對面的父母說出長大回看小時候的不合理之處。這個月並不像之前(請見七月回顧之3.)那樣鋪墊夢的前奏,但顯然潛意識已準備妥當,好戲正上場。
- 看陳魯豫訪問鄧紫棋和梁洛施。膚淺的觀察是,兩人好像都在遭遇一段感情時,解除舊的工作關係,開啟新的人生。梁洛施特別讓我意外。在快轉人生後,透過鏡頭漫發出佛教徒的氣質和餘裕,「不是和解,而是接受」。
- 換著花樣吃開心農場夏日盛產的秋葵和茄子,最搭的是綠咖哩;還可以用橄欖油和黑胡椒焗,正餐後意猶未盡,把簡單美味的醬汁滴在冰淇淋上,是為神龍擺尾。
延伸a. 本來沒有鍋子,然後有了鍋子。本來鍋面沒有刮痕,然後被自己弄出刮痕。本來不在意鍋面什麼樣,然後聚焦尋找刮痕。「本來無一物」,很有哲理的自找苦吃。
延伸b. 歡迎新朋友,扁身矽膠食物袋(取名為百恵)、摩艾冰塊盒、以及合手筷子。
延伸c. 廚藝進展之間,外出用餐會想著怎麼在家復刻或者將靈感加入日常,因此更有樂趣。Asparagi alla Milanese(蘆筍半熟蛋)是最健康簡易的夜宵。兼可感受今日與昨夜的蘆筍之間微妙的差異。
- 植物小記:阿芋有三片葉子突然萎黃,緊張地問原主怎麼回事,手忙腳亂。過幾天停等紅燈時看到一片落葉,啊,家裡的植物也是這樣嗎?就沒那麼緊張了,該換水換水、該曬太陽曬太陽,靜觀其變。過一陣子再看,那幾葉還是黃黃的,但未有擴大,其他枝枒又開始抽出新葉子,有段氣根還迅速碰到水面生了毛毛根。萬物自然。
- 「比起以前,現在更願意看著朋友去犯錯誤,而不是非要跳進去阻止它。給予尊重和陪伴,不去剝奪對方在困境中覺醒的機會,讓每個人完成自我成長的功課。」呼應上月回顧之2.
讀賞:《小幸福寶典》感謝格友推薦!、《黎智英傳》比想像中的好看三倍,心得已寫,敬請期待、《Mozart: String Quintet in C Major, K. 515》聽導聆比較莫札特和海頓怎麼點falafel,笑死了、《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終究也是讀了這本書,感謝好友共讀、《消失的孩子》感謝格友鼓勵我讀完最後一部,大成!、《Fleabag》惆悵有味的結尾,好劇、《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內容中上,但臺灣的出版團隊拉了這本書一大把,可以理解為何圖書館有4千多人預約、《薯條與油封大蒜》陳陸寬的文筆一言難盡⋯⋯因為一言難盡所以時不時得停下來翻翻別處,看到常客倪先生說:「幸好阿寬小時候沒繼續玩樂團發唱片,不然這些年他就沒地方可以吃飯喝酒了」。我想照樣照句,幸好阿寬小時候沒繼續當雜誌編輯⋯⋯、《女神下午茶》關鍵句的中文字幕好像翻相反啦、《越軌暗戀》、《深讀的技術》、《閱讀的方法》、《發財好你》、《你是我的榮耀》、《獅子的點心》、《我的前半生》

這裡 ©Clayd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