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想走,而是怕不確定
很多人工作滿一年後,腦袋常出現這些想法:
- 「每天都在複製貼上,學不到新東西。」
- 「這份薪水不高,但至少很穩定。」
- 「我知道該離職,可是下一份會不會更糟?」
結果就這樣拖了半年、一年,依舊沒有動作。
你以為是「理智的選擇」,其實只是——大腦在迴避不確定性。
👉 其實你卡住的,不是選擇,而是「害怕不確定性」
人生的第一個「職涯十字路口」
Z 世代的我們,最常陷入一種焦慮:
「我已經做了一年,卻還是常懷疑,這份工作是不是我想要的?」
有些人會告訴你「撐過三年再說」,有些人則會說「不快樂就走啊」。
但真相是:我們真正卡住的,往往不是環境,而是心裡的那份 「不確定」。
我想起 Marc Schoen 在《你的生存本能正在作祟》裡提到的一句話:
「人類最強大的本能,不是追求快樂,而是避免不確定性。」
這句話完全戳中盲點。很多人不是因為公司真的很好才留下,而是因為「外面太未知」。於是我們寧願留在熟悉的痛苦裡,也不願意踏進未知的可能性。
為什麼「不確定性」讓你焦慮?
回想一下:
- 明明覺得這份工作學不到什麼,但想到離職卻心慌。
- 明明上班常常倦怠,但一打開 104,看到一堆陌生的職缺就焦躁。
- 明明渴望改變,卻又害怕「下一份更糟」。
這就是「生存本能」在作祟。大腦會自動告訴你:「留在熟悉的地方比較安全」,即使那個地方根本不適合你。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寧願留在一份「不快樂但穩定」的工作裡,也不敢冒險去追求「可能更好但未知」的選擇。
所以,你不是沒有勇氣,而是被大腦的生存模式綁架了。
而Marc Schoen 認為,若要成長,就必須練習「和不確定性做朋友」。
3 個練習面對不確定性
既然我們的焦慮來自「未知」,那就從小地方開始,逐步強化自己「與不確定共處」的肌肉。以下三個方法,可以直接拿來練習:
1. 呼吸法:安撫焦慮的大腦
焦慮來的時候,大腦會進入「戰或逃」模式。這時候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呼吸把自己拉回來。
🌀 4-7-8 呼吸法:
- 吸氣 4 秒
- 憋氣 7 秒
- 呼氣 8 秒 連續做 3–4 次,就能讓心跳慢下來,焦躁的情緒會緩和。
這個方法很適合在通勤時、面對離職念頭的夜晚,或和主管面談前使用。
2. 行為小實驗:挑戰熟悉的舒適圈
Marc Schoen 建議我們透過「小實驗」來適應不確定。比如:
- 平常只點固定口味的午餐,今天試試新菜色。
- 習慣搭捷運回家,改走另一條公車路線。
- 開會時平常只聽,這次嘗試提一個小問題。
看似微不足道,但這些「打破慣性」的動作,會讓大腦逐漸習慣「未知也沒那麼可怕」。當真正面對職涯抉擇時,你就更有勇氣踏出舒適圈。
3. 設定安全網:讓選擇更有底氣
很多人不敢離職,是因為「沒有退路感」。所以在決定之前,先建立屬於自己的安全網:
✅ 財務安全網:存下至少 3–6 個月的生活費,給自己轉換跑道的緩衝。
✅ 技能安全網:在工作之外,培養可轉移技能(例如數據分析、簡報力、社群經營)。
✅ 人脈安全網:持續和前同事、學長姐、社群連結,保持資訊流動。
有了安全網,未知就不再那麼可怕。因為你知道:即使換了環境,也有足夠的底氣應對。
💡4 個問題判斷是否離開
1.學習曲線
👉 這半年你有沒有新挑戰?還是在做重複瑣事?
2.價值認同
👉 你的努力有被看見嗎?你覺得自己被肯定、被需要嗎?
3.未來連結 👉 這份工作跟你想要的 3–5 年藍圖有連結嗎?對未來有價值嗎?
4.支出平衡 👉付出和收穫之間,還算平衡嗎?收穫不一定是錢,也包含經驗、人脈、挑戰性。
如果4題大部分答案都是「沒有」,那其實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你只是「被不確定性嚇住」,而不是「真的該留下」。
🔑 思維反轉:穩定 ≠ 安全
大腦告訴你:「留在這裡比較安全。」
但真相是:
- 在一份沒有成長的工作裡待太久,才是最危險的事。
- 你的市場競爭力會逐漸下降,等到真的想走,反而更難被市場接受。
不確定不是敵人,而是你成長的必經之路。
不只「走或留」二選一,而是「你想成為誰」
很多人把職涯當成單選題:要嘛留下,要嘛離開。
但更精準的問題應該是:
👉「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你把焦點放在「自己想成長的樣子」,而不是「這家公司如何」,選擇就會變得清晰。
🛠給正在掙扎的你
第一份工作滿一年,的確是一個分水嶺。你會焦慮、猶豫,甚至覺得自己被卡住。
但記住:這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你和自己對話的開始。
就像 Marc Schoen 說的——我們的本能會推開不確定,但成長往往藏在未知裡。
- 本週試著做一次 4-7-8 呼吸法,安撫焦慮的心。
- 安排一個 小實驗:刻意打破一個生活習慣,去適應未知。
- 花一個晚上檢視財務,開始存下你的 安全網基金。
- 寫下三個「我想培養的核心能力」,對照現在的工作環境是否能滿足。
- 把這篇文章存下來,當你再度陷入猶豫時,提醒自己:恐懼不是理由。
如果你也正卡在「要走還是要留」的掙扎,不妨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或收藏這篇文章,在未來徬徨時提醒自己:別讓恐懼決定你的選擇。
因為真正的成長,不在於留或走,而在於你是否敢和未知同行。
當你意識到「害怕不確定」只是本能, 那就能選擇用理性去推動自己邁向下一步。
因為真正讓你進步的,從來不是穩定的舒適圈,
而是那些看似不確定、卻能逼你升級的挑戰。
👉 下一篇,我會帶你進一步設計 「職涯藍圖」:
不只是要不要離職,而是 離開後,你要怎麼規劃自己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