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改革的心理學|系列 3-研究發現與討論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改革心理學的秘密:人性如何影響改革成敗

💡 改革失敗的心理原因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面對變化時,常會感到:

  • 失控感:對新環境或新制度缺乏掌控
  • 恐懼感:害怕失敗或犯錯
  • 不確定感:對未知結果感到焦慮

這些心理因素比資源不足或策略不清楚,更容易成為改革的阻力。


❄️ 「現狀偏誤」(Status Quo Bias)

人類天生傾向維持現狀,即使現狀不理想,也不願踏入陌生領域。這種心理現象叫做 現狀偏誤

案例:

  1. 企業制度 → 公司導入新流程或績效系統,但員工仍按舊流程操作,改革無法落地。
  2. 個人習慣 → 想養成早起或運動的新習慣,但每天都拖延回到舊習慣。
  3. 科技導入 → 組織導入新軟體或數位工具,部分員工因害怕操作錯誤或失敗,寧願使用舊工具完成工作。
  4. 教育改革 → 學校推行新的教學方法,但老師和學生仍習慣舊課程,導致改革效果有限。
  5. 生活方式改變 → 想要改變飲食或減重計畫,但每次面對新菜單或運動計畫時,容易退回熟悉的飲食與生活模式。

心理學告訴我們:要推動改革,必須設計策略克服現狀偏誤,例如提供心理支持降低風險分階段導入,並營造小勝利以增強信心。


🔑 控制感與參與感的重要性

研究顯示,改革成功的關鍵之一,是讓人感到掌控感與參與感

  • 掌控感 → 參與決策或調整步驟,降低未知帶來的焦慮。
  • 參與感 → 給予意見、參與實驗,提升改變意願。

實務建議:

  • 先溝通改革的原因與目標。
  • 分階段推動改革,讓參與者看到小勝利。
  • 建立回饋與調整機制。

📚 延伸閱讀

  • 《Switch:當改變困難時》(Chip & Dan Heath)
  • 《組織心理學》(Stephen P. Robbins)<變革抗拒:哈佛組織心理學家教你不靠意志力,啟動變革開關>購書連結

#改革心理學 #人性抗拒 #現狀偏誤 #心理抗拒 #改革阻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光之旅人設計所
4會員
35內容數
在開始創作之前,我曾經是一位靜靜走在靈性旅程上的人。 我閱讀、冥想、療癒自己,也不斷問:「我能不能把這些內在的轉化,變成一種創作?一種分享?一種邀請?」 這個頻道——光之旅人設計所——就是我給自己的答案。
光之旅人設計所的其他內容
2025/10/04
改革為什麼這麼難?心理學理論完整解析 ~~ 💡 為什麼改革總是困難? 提到「改革」,我們直覺想到策略、規則或流程的改變,例如企業導入新系統、政府政策改革,或個人想養成新習慣。然而,心理學提醒我們:改革成敗的核心,不在制度或技術,而在人心。 改革過程中,面對未知與不確定性,人們常感到焦慮、抗拒
2025/10/04
改革為什麼這麼難?心理學理論完整解析 ~~ 💡 為什麼改革總是困難? 提到「改革」,我們直覺想到策略、規則或流程的改變,例如企業導入新系統、政府政策改革,或個人想養成新習慣。然而,心理學提醒我們:改革成敗的核心,不在制度或技術,而在人心。 改革過程中,面對未知與不確定性,人們常感到焦慮、抗拒
2025/10/03
為什麼改革總是失敗?心理學帶你看見關鍵阻力 「改革」這個詞,常常伴隨著理想與願景出現。無論是在企業組織中進行流程再造、政府政策的調整,還是個人想養成新習慣,改革的目的幾乎都是為了「更好」。 然而,現實卻告訴我們,絕大多數改革都以失敗收場。根據哈佛商學院教授 John Kotter 的研究,高達
2025/10/03
為什麼改革總是失敗?心理學帶你看見關鍵阻力 「改革」這個詞,常常伴隨著理想與願景出現。無論是在企業組織中進行流程再造、政府政策的調整,還是個人想養成新習慣,改革的目的幾乎都是為了「更好」。 然而,現實卻告訴我們,絕大多數改革都以失敗收場。根據哈佛商學院教授 John Kotter 的研究,高達
2025/10/02
系列總簡介|推動改革的心理學 改革,無論是在組織、政策,還是個人生活中,聽起來都充滿希望, 但現實卻往往令人挫敗。 研究顯示,高達 七成以上的改革計畫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真正的阻力往往不是制度或資源,而是「人性」。 心理學提供了一把關鍵的鑰匙,幫助我們理解: 人為什麼本能地抗拒改變?
Thumbnail
2025/10/02
系列總簡介|推動改革的心理學 改革,無論是在組織、政策,還是個人生活中,聽起來都充滿希望, 但現實卻往往令人挫敗。 研究顯示,高達 七成以上的改革計畫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真正的阻力往往不是制度或資源,而是「人性」。 心理學提供了一把關鍵的鑰匙,幫助我們理解: 人為什麼本能地抗拒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深入探討《心理摩擦力》一書,揭示心理障礙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克服心理摩擦力、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以及保持一致性和責任感。
Thumbnail
深入探討《心理摩擦力》一書,揭示心理障礙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克服心理摩擦力、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以及保持一致性和責任感。
Thumbnail
沒有答案,探索人生的各種體驗狀態,轉化每次發生的心態,再次回頭看事情,有不同的心境與變化時,代表我的自己的人生歷練又變得豐富了一些,不再拘限於前幾次的看法與想法。舊有的思維,已轉換為新的能量。 你有遇過,與一些人在一起,慢慢地會變得焦慮、暴躁、恐懼、不自信嗎? 情緒與感受,並非壞事,而是...
Thumbnail
沒有答案,探索人生的各種體驗狀態,轉化每次發生的心態,再次回頭看事情,有不同的心境與變化時,代表我的自己的人生歷練又變得豐富了一些,不再拘限於前幾次的看法與想法。舊有的思維,已轉換為新的能量。 你有遇過,與一些人在一起,慢慢地會變得焦慮、暴躁、恐懼、不自信嗎? 情緒與感受,並非壞事,而是...
Thumbnail
在我們在引導尋求療癒的當事人進入內心最深處,試圖找出情緒困擾的根源時,因為每位當事人習慣的表達方式或是使用的詞彙甚至對事情的理解方式都天差地別,有時就會像進入複雜的迷宮一樣,不但走不出來,甚至可能會離出口越來越遠,這時,當然就得修改路線,重新開始 記得有一次,當我覺得路線開始偏移時,腦海中突然出現
Thumbnail
在我們在引導尋求療癒的當事人進入內心最深處,試圖找出情緒困擾的根源時,因為每位當事人習慣的表達方式或是使用的詞彙甚至對事情的理解方式都天差地別,有時就會像進入複雜的迷宮一樣,不但走不出來,甚至可能會離出口越來越遠,這時,當然就得修改路線,重新開始 記得有一次,當我覺得路線開始偏移時,腦海中突然出現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並非容易的事情,但對於改變這一過程,理解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透過創造新的經驗,並不斷強化這些經驗,才有可能讓真正的改變發生。本文將深入探討情感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角力,以及如何通過創造新經驗實現真正的改變。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並非容易的事情,但對於改變這一過程,理解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透過創造新的經驗,並不斷強化這些經驗,才有可能讓真正的改變發生。本文將深入探討情感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角力,以及如何通過創造新經驗實現真正的改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