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事語境裡,不是誰說得多,而是誰還在頻率裡
在制度與自我之間,有一種設計靜靜發揮—不爭奪,不解釋,只是默默存在。 —————————————————————
設計靜聽發揮#22溝通真的是件困難的事。在公事上,各部門都有其立場,難免會有意見相左。 這時,情緒中心無定義的我,被這些伴隨多方情緒的不同意見搞得好煩躁、完全不想參與討論,但喉嚨中心有定義的我,有時又不小心說出想法…… 突然覺得自己很矛盾。不是因為我想介入,而是因為我真的看不下去。
這時如果明文規定清楚,大家依照流程做事,就算有意見,也必須遵守條文吧?
但現實是—管理者必須守住立場,依條文形式,卻常常有例外,導致標準前後不一,員工也開始看事辦事。
時間久了,要撥亂反正就必須花上幾倍的力氣。
碰上專案主導者的話語偏離了條文,導致傳達訊息的人,會錯意,造成其他部門主管的反彈。了解狀況後,發現擺明就是溝通不良。
大家都斷章取義,語氣漂浮,責任模糊。這樣的制度,還能承載什麼?處理事情,不是寫文章。語言不清,責任就會漂浮。為什麼每次都不說清楚、講明白?
該做的程序就應該照流程進行,平時不要求,稽核前夕才補資料,這樣不就失去稽核的基本精神?
開始懷疑: 語言的責任感,是否已經失效? 制度的語感設計,是否已經斷裂?
不是在要求完美,而是在守住語言的誠實。 如果語言不能承載責任,那麼流程只是表面,制度只是幻象。
我的情緒中心正在感知,我的喉嚨中心正在辨識。 我不是在逃避流程,而是在守住語言的誠實。
因為我知道,真正的制度,不是誰說得多,而是誰還在頻率裡。
設計靜靜發揮—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