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和伴侶的關係越來越穩定、心靈越來越靠近時,
你是否反而感受到,內心深處有一絲難以言喻的焦慮浮現?
你開始變得挑剔、退縮、患得患失,像是在關係裡踩著剎車,
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車毀人亡。
在關係裡,我們都曾被恐懼纏繞過——
害怕失去、害怕被拒絕、害怕自己不夠好。
我們拼命想抓住愛,想靠努力換取安全感。
但那樣的用力,其實不是在愛,而是在防禦。
恐懼的根源:來自童年未竟的渴望
心理學家指出,親密關係中的恐懼,往往源於童年的情感經驗。
當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曾被忽略、責罵,或在愛中感受到不安全,
那個小小的自己,學會了一套生存法則——如何「不被拋下」。
▸ 害怕被拋棄: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 害怕被批評:擔心真實的自己太糟糕。
▸ 害怕失控:害怕被關係吞噬,失去自我。
這些策略在童年時期保護了我們,
讓我們能在不確定的環境裡維持連結。
然而,長大之後,每當關係出現不穩,
這層「防禦盔甲」就會自動啟動——
我們變得敏感、焦慮,渴望被看見,卻又害怕太靠近。
恐懼,於是成了一種「延續愛」的方式;
一種不再天真的、帶著防備的愛。
療癒的功課:將恐懼轉化為愛的力量
如果你也發現自己常常被恐懼牽引,請溫柔地提醒自己:
這不是你的錯,而是一個正在被看見的機會。
療癒的起點,不在於改變,而在於接納——
願意對自己展現全然的理解與溫柔。
與你分享我的三個練習:
▸ 練習一:暫停,覺察情緒的源頭
當你感到焦慮、退縮或想推開伴侶時,
請先深吸一口氣,為自己「按下暫停鍵」。
不要急著反應,而是問自己:
「這份不安,是來自伴侶『當下』的行為,
還是勾起了我『過去』的舊有創傷?」
大部分時候,我們不是在回應現在的伴侶,
而是在回應那個曾被忽略、被誤解的自己。
辨識出這個舊傷,就是療癒的第一步。
▸ 練習二:自我肯定,成為自己的安全基地
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將快樂與價值感寄託在伴侶身上,
渴望從對方那裡得到「你愛我,所以我值得」的證明。
但真正的安全感,只能源於自我療癒。
當你開始練習自我肯定、誠實表達需求,
你便在內心建立起新的信任關係——
那個小孩知道:「我不用再害怕,我會在這裡陪你。」
▸ 練習三:勇敢面對脆弱,選擇真實
關係最療癒的力量,不在於誰更堅強,
而在於誰願意先誠實。
我曾經在情緒低落時糾結該不該說出口:
說了怕對方覺得我太敏感、太負面;
不說又讓小劇場在腦中反覆播放,甚至想哭。
直到有一次,我試著誠實地對伴侶說:
「如果我心情不好,不一定是你的問題。
我只是需要一個擁抱,不需要被解決。
我怕你會覺得我只在乎自己,但我正在努力覺察。」
後來,他時常在我焦慮時,
用深刻的擁抱和親吻安撫我。
我才發現——
原來脆弱並不等於軟弱。
當我們願意放下防禦、表達真實,
愛也會以更深的方式回到我們身上。
愛與恐懼的共存:在矛盾中找回自由
恐懼和愛,從來不是對立的兩極。
它們更像光與影——
恐懼讓我們看見愛的缺口,
而愛,讓我們有力量照亮恐懼。
真正成熟的親密,不是沒有恐懼,
而是能在恐懼中仍然選擇靠近。
當你不再逃避恐懼,
你會發現,它其實正引導你走向更深的愛。
下次,當你感到害怕時,問問自己:
「我現在,是讓恐懼來防衛,還是將它視為一個溫柔的提醒,選擇用愛回應?」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歡迎追蹤 Sun☀️晴感談心室。
願我們都能學會在恐懼裡選擇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