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不該只停留在年輕。無論幾歲都可追求。
提到40歲,會覺得時間過好快,自己從年輕變成大人的年紀,感覺步入中年應要開始穩定了,結果現實沒存款;40歲還是單身者沒人要;有婚姻還得擔心小孩種種問題不經擔憂起來,也覺得穩定了不該追逐夢想、在學些什麼都已為時已晚。
這本書要告訴你:40歲雖容易動搖,卻也是適合活出自己的年紀。
《給我40歲的女兒》作者韓星姬是位精神科醫師,她把自己40歲的心路歷程寫給正面臨40歲成長的女兒。雖然我離這個歲數說近也不近、說遠也不遠,但能透過作這給的38個提醒,讓我能好好調整心態,並迎接歲月所帶來的禮物。盲目忍耐並非好事
40歲是承擔各種責任與壓力任務的年紀,比如被婆家批評丈夫不知如何解決,這份委屈就會轉為憤怒發洩給丈夫,夫妻感情就可能產生裂痕。
憤怒並非只大聲說話,也能好好表達,但脾氣一來,怎麼可能會坐下來好好說話?如上的婆媳兩人年代相差較遠,想法會有所不同,要兩人和平相處坐下來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原地離開。冷靜下來後,整理好想說的話和對方談,若對方不願接受你的要求我們還是給予尊重。至少,我們有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
即使是家人,也都有各自的人生
婚姻除了大人相處,有些家中也會多了小生命。擁有小孩是件開心事,日後能更加熱鬧,但當小孩長越大就會替他們擔憂起來,也可能會看不慣小孩的某些行為。幾天前看一部讀者來信影片,來信者是一位媽媽,她說小孩大學畢業想讀研究所,但讀到一半壓力太大所以先在家休息,遊走一段時間後做起遊戲直播,媽媽擔心這怎麼養活自己?希望她的小孩能夠外出找工作。
曾經讀過一本書《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請舉手》作者到高中演講問學生們未來想做什麼事情,底下學生們紛紛說想做直播主、作家等等,並沒有說想去公司上班,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想是網路上會發布許多關於職場的消息,讓小孩們覺得這樣太不自由了,做直播主至少是自由的,但可能會得到不諒解。
身為大人的我們何不嘗想擁有自由呢?只是我們不斷被現實與幻想拉扯。
年紀愈大生活經驗更多,內心喜歡的做的事情發覺無法撐起生活只能被迫接受現實,而會反對小孩做無關緊要的工作,也是希望能夠穩定,但何謂穩定每個人定義都不一樣,就如同上面的遊戲直播,雖然收入微薄,但至少能養活自己也是所謂的穩定。
家長們試著放手讓小孩們做喜歡的事吧,雖然子女們長大後會陸續離開身邊難免會感到孤單,書內說道,獨處是這一生中無法避免的事,它不代表孤單,而是能讓你重新出發的充電站。工作並非只能到公司,也許遊戲直播做出熱情進一步提升技能也能發揚光大,每份職業都有敬業的地方應予以尊重。我們能力有限,能做的是輔導小孩這社會的規則,後續就讓小孩們自行挖寶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你有你的、丈夫有丈夫的、小孩有小孩的。
到了40歲依舊也能擁抱夢想
社會給人們的責任是組成家庭後,兩個人就像支柱一樣撐起這個家,若其中一條支柱不在了就會支撐不住,只能先把自己想做的事放一邊之後在說。作者快40歲時,也有同樣的困擾,想要進一步精進專業,卻被母親和妻子的身分所束縛,親友們也是極力勸說阻止,但她認為錯過40歲就再也不會實現,即使被說不是好媽媽、好妻子惡名,也是想到美國攻讀。那年,她放棄安穩生活,充滿許多挑戰與不確定性,在美國依然完成一年進修後找到平衡點,看世界的眼光更加開闊。
但並不是說你得完全拋棄家庭,即使只能抽出一點時間也能繼續走向夢想的道路,雖然會很辛苦,但這道路也走的值得。
在夢想的路上,會有人嘲笑、嘲諷,但這是你所喜歡做的事情,但那又如何?只要能讓自己幸福開心就好。
無論幾歲,每個人內心都有受傷的小孩
有人說,時間會帶走傷痛,時間久了就會遺忘;也有人說,工作做多一點就會遺忘傷痛,但有一件事我們都遺忘了:傷痛已遺留在身體每個角落,我們只是選擇忽略它。
用忙碌覆蓋傷痛,腦裡想著待辦事項就不會回想,至少工作不會背叛我也能得到大家的讚賞。但每件事都有輪迴,工作久了會出現職業倦怠,疲倦感一來也會回憶起以前的痛苦,再度回到原點。
我們不一定要有成就才值得被愛,真心愛自己,才能對人生感到滿足,想要做到這點,就要好好面對心中那個受傷的孩子緊緊擁抱他。
傷痛,並不只有一夕之間。也許是兒時到現在所累積的就在某天浮出讓人不知所措,我們無法抹煞過去但可以與它和解。
我很喜歡書中這段話:「成為大人不是身體長大就好,當我們可以注視自己,擁抱心中的脆弱,我們才會愛惜自己,心中沒有羈絆,成為完整的大人。」
感到痛苦,別覺得自己沒人愛,每個人來生在世值得被愛與尊重。無論幾歲,你的內心小孩代表著過去,好好擁抱與和解,內心小孩微笑了,你也就會跟著笑了。
歲月給我們的禮物
作者說,歲月送給我們的禮物是:
如何對待、感受和接受世界的新視野。
這世界不停鞭策我們要更努力,想學技能大多第一想到的是工作上用得到,而非自己真心喜歡,想學也會聽到另一頭聲音說著應該要在學生時期學,現在太晚了。學習不限年齡,若能把學習的東西的想法轉換成自己的興趣,轉成自行接案或是運用在生活上,誰說學習只能用在職場上呢?
有人認為退休後要有足夠的退休金下半輩子才有好生活,作者說道:有錢,不代表晚年一定幸福;沒錢,也不代表晚年就不幸。關鍵在於:明確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才能隨心所欲享受餘生,不受金錢擺佈。許多人認為錢越多越好,實際要多少卻是答不出來,只知道存款內數字慢慢減少就會恐慌起來。趁身體力行,好好理財清楚了解自己所需的金錢是多少才不會被金錢擺佈。
20歲是懵懵懂懂的年齡;30歲是人生轉折點;40歲是人生第2階段。無論幾歲,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40歲也能是繼續探索的年紀,即使這世界不再單純,但它依舊很美。
任何人都無法代替你過人生,你的人生自己作主,請相信你的感覺和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身邊有珍惜的人相伴,這就是成功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