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40歲的女兒》40歲也能是探索美好的年紀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夢想,不該只停留在年輕。無論幾歲都可追求。

提到40歲,會覺得時間過好快,自己從年輕變成大人的年紀,感覺步入中年應要開始穩定了,結果現實沒存款;40歲還是單身者沒人要;有婚姻還得擔心小孩種種問題不經擔憂起來,也覺得穩定了不該追逐夢想、在學些什麼都已為時已晚。

這本書要告訴你:40歲雖容易動搖,卻也是適合活出自己的年紀

《給我40歲的女兒》作者韓星姬是位精神科醫師,她把自己40歲的心路歷程寫給正面臨40歲成長的女兒。雖然我離這個歲數說近也不近、說遠也不遠,但能透過作這給的38個提醒,讓我能好好調整心態,並迎接歲月所帶來的禮物。

盲目忍耐並非好事

40歲是承擔各種責任與壓力任務的年紀,比如被婆家批評丈夫不知如何解決,這份委屈就會轉為憤怒發洩給丈夫,夫妻感情就可能產生裂痕。
憤怒並非只大聲說話,也能好好表達,但脾氣一來,怎麼可能會坐下來好好說話?如上的婆媳兩人年代相差較遠,想法會有所不同,要兩人和平相處坐下來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原地離開。冷靜下來後,整理好想說的話和對方談,若對方不願接受你的要求我們還是給予尊重。至少,我們有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

即使是家人,也都有各自的人生

婚姻除了大人相處,有些家中也會多了小生命。擁有小孩是件開心事,日後能更加熱鬧,但當小孩長越大就會替他們擔憂起來,也可能會看不慣小孩的某些行為。幾天前看一部讀者來信影片,來信者是一位媽媽,她說小孩大學畢業想讀研究所,但讀到一半壓力太大所以先在家休息,遊走一段時間後做起遊戲直播,媽媽擔心這怎麼養活自己?希望她的小孩能夠外出找工作。

曾經讀過一本書《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請舉手》作者到高中演講問學生們未來想做什麼事情,底下學生們紛紛說想做直播主、作家等等,並沒有說想去公司上班,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想是網路上會發布許多關於職場的消息,讓小孩們覺得這樣太不自由了,做直播主至少是自由的,但可能會得到不諒解。

身為大人的我們何不嘗想擁有自由呢?只是我們不斷被現實與幻想拉扯。

年紀愈大生活經驗更多,內心喜歡的做的事情發覺無法撐起生活只能被迫接受現實,而會反對小孩做無關緊要的工作,也是希望能夠穩定,但何謂穩定每個人定義都不一樣,就如同上面的遊戲直播,雖然收入微薄,但至少能養活自己也是所謂的穩定。

家長們試著放手讓小孩們做喜歡的事吧,雖然子女們長大後會陸續離開身邊難免會感到孤單,書內說道,獨處是這一生中無法避免的事,它不代表孤單,而是能讓你重新出發的充電站。工作並非只能到公司,也許遊戲直播做出熱情進一步提升技能也能發揚光大,每份職業都有敬業的地方應予以尊重。我們能力有限,能做的是輔導小孩這社會的規則,後續就讓小孩們自行挖寶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你有你的、丈夫有丈夫的、小孩有小孩的。

到了40歲依舊也能擁抱夢想

社會給人們的責任是組成家庭後,兩個人就像支柱一樣撐起這個家,若其中一條支柱不在了就會支撐不住,只能先把自己想做的事放一邊之後在說。作者快40歲時,也有同樣的困擾,想要進一步精進專業,卻被母親和妻子的身分所束縛,親友們也是極力勸說阻止,但她認為錯過40歲就再也不會實現,即使被說不是好媽媽、好妻子惡名,也是想到美國攻讀。那年,她放棄安穩生活,充滿許多挑戰與不確定性,在美國依然完成一年進修後找到平衡點,看世界的眼光更加開闊。
但並不是說你得完全拋棄家庭,即使只能抽出一點時間也能繼續走向夢想的道路,雖然會很辛苦,但這道路也走的值得。

在夢想的路上,會有人嘲笑、嘲諷,但這是你所喜歡做的事情,但那又如何?只要能讓自己幸福開心就好。

無論幾歲,每個人內心都有受傷的小孩

有人說,時間會帶走傷痛,時間久了就會遺忘;也有人說,工作做多一點就會遺忘傷痛,但有一件事我們都遺忘了:傷痛已遺留在身體每個角落,我們只是選擇忽略它
用忙碌覆蓋傷痛,腦裡想著待辦事項就不會回想,至少工作不會背叛我也能得到大家的讚賞。但每件事都有輪迴,工作久了會出現職業倦怠,疲倦感一來也會回憶起以前的痛苦,再度回到原點。
我們不一定要有成就才值得被愛,真心愛自己,才能對人生感到滿足,想要做到這點,就要好好面對心中那個受傷的孩子緊緊擁抱他
傷痛,並不只有一夕之間。也許是兒時到現在所累積的就在某天浮出讓人不知所措,我們無法抹煞過去但可以與它和解。

我很喜歡書中這段話:「成為大人不是身體長大就好,當我們可以注視自己,擁抱心中的脆弱,我們才會愛惜自己,心中沒有羈絆,成為完整的大人。」

感到痛苦,別覺得自己沒人愛,每個人來生在世值得被愛與尊重。無論幾歲,你的內心小孩代表著過去,好好擁抱與和解,內心小孩微笑了,你也就會跟著笑了。

歲月給我們的禮物

作者說,歲月送給我們的禮物是:
如何對待、感受和接受世界的新視野。

這世界不停鞭策我們要更努力,想學技能大多第一想到的是工作上用得到,而非自己真心喜歡,想學也會聽到另一頭聲音說著應該要在學生時期學,現在太晚了。學習不限年齡,若能把學習的東西的想法轉換成自己的興趣,轉成自行接案或是運用在生活上,誰說學習只能用在職場上呢?

有人認為退休後要有足夠的退休金下半輩子才有好生活,作者說道:有錢,不代表晚年一定幸福;沒錢,也不代表晚年就不幸。關鍵在於:明確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才能隨心所欲享受餘生,不受金錢擺佈。許多人認為錢越多越好,實際要多少卻是答不出來,只知道存款內數字慢慢減少就會恐慌起來。趁身體力行,好好理財清楚了解自己所需的金錢是多少才不會被金錢擺佈。

20歲是懵懵懂懂的年齡;30歲是人生轉折點;40歲是人生第2階段。無論幾歲,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40歲也能是繼續探索的年紀,即使這世界不再單純,但它依舊很美。

任何人都無法代替你過人生,你的人生自己作主,請相信你的感覺和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身邊有珍惜的人相伴,這就是成功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閱書服
16會員
75內容數
閱讀閱書服,書服每一天。哈囉,我是史迪棋。 學生時期很不愛翻書,一看到書是「嚕踏嚕ㄘㄟˋ」。 離開學校的庇護,出社會後,才了解到有許多是學校所學不到。 無論是感情、心理以及時間管理都可從書內發掘新天地。
閱讀閱書服的其他內容
2025/10/11
這本讓我想起20:80定律,也想到陳綺貞80%完美的日子這首歌,當你為了捕捉精采畫面、穿上舒適衣服,為了得到這些,得丟棄原本對你最好的,而後得到了,當退回這些生活、關上了燈,發現最終也只剩一個人,原本的溫馨已不在,眼淚也不經掉了下來。
Thumbnail
2025/10/11
這本讓我想起20:80定律,也想到陳綺貞80%完美的日子這首歌,當你為了捕捉精采畫面、穿上舒適衣服,為了得到這些,得丟棄原本對你最好的,而後得到了,當退回這些生活、關上了燈,發現最終也只剩一個人,原本的溫馨已不在,眼淚也不經掉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9/21
許多人將忙碌視為成功的指標,卻忽略了生活的平衡與夢想。分享如何運用80/20法則,釐清優先順序,拒絕不必要的工作與承諾,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找回熱情與幸福。
Thumbnail
2025/09/21
許多人將忙碌視為成功的指標,卻忽略了生活的平衡與夢想。分享如何運用80/20法則,釐清優先順序,拒絕不必要的工作與承諾,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找回熱情與幸福。
Thumbnail
2025/08/29
我這麼努力為何不見回報?努力需找對方法,並非單純的認真。《低效努力》作者從工作、人際關係、自我認知三個方面,探索十七個角度,解釋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的原因,並提供方法避免「假努力」和「自我感動」。書中也提及成長的代價與如何建立終身學習的信念,以及如何調整心態避免內耗。
Thumbnail
2025/08/29
我這麼努力為何不見回報?努力需找對方法,並非單純的認真。《低效努力》作者從工作、人際關係、自我認知三個方面,探索十七個角度,解釋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的原因,並提供方法避免「假努力」和「自我感動」。書中也提及成長的代價與如何建立終身學習的信念,以及如何調整心態避免內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一直對自己體能充滿自信的我,從四十歲開始才知道,自己也會老。  
Thumbnail
一直對自己體能充滿自信的我,從四十歲開始才知道,自己也會老。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在這說老不老、說年輕不年輕的年紀, 眼看身邊越來越好友相繼結婚,甚至有人已體會當媽媽的生活! 仔細回想「三十」這個年紀對我來說意義是什麼? 我想,『是獲得心靈上的自由』。 對於不認同的言論勇敢說不。 對於不適合的情人勇敢放棄。 對於從沒嘗試過的穿搭風格勇於接受。 對於自己的失誤勇於承認
Thumbnail
在這說老不老、說年輕不年輕的年紀, 眼看身邊越來越好友相繼結婚,甚至有人已體會當媽媽的生活! 仔細回想「三十」這個年紀對我來說意義是什麼? 我想,『是獲得心靈上的自由』。 對於不認同的言論勇敢說不。 對於不適合的情人勇敢放棄。 對於從沒嘗試過的穿搭風格勇於接受。 對於自己的失誤勇於承認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