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悉那一句話:「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講這句話時,我們幾乎都是那一個個準備進入村莊,拿起廚具炒飯的廚師、端起書本講課的老師、掛著聽診器候診的醫師和護理師、修剪公園草坪的工人、疊著磚頭蓋起庇護所的建築師、在街邊唱歌跳舞逗著孩子破涕為笑的雜耍小丑——這很好,我們還沒看見那個「被全村的力量養大的孩子」,就已經捲起袖子,準備好當那「全村的力量」的一部分。
那麼,「被全村的力量養大的孩子」,在哪裡呢?
十年前,我是一個帶著個人創傷與憤世忌俗,順著社群網絡時代,自媒體的興起,而接觸社會議題、社會運動的青少年。每天泡在網路上「評論」社會時事;在學校裡「質疑」教育體制;在街頭上抗議和警察起衝突,那時候的我,是一個再也不願意因著創傷和不公義的對待,而壓抑自己,全身上下只剩下憤怒的力量支持著我前進的青少年。
流著血的、憤慨的、孤注一擲的青少年,不懂得愛惜自己的未來與生命,總是願意將信念所託非人,或者根本仍不知何為「人」、何為「非人」。所幸,在這一次又一次的交付與信念崩塌的輪迴,我仍然遇見一些懷揣良心正道的「人」,彷彿抓捕流浪幼貓般小心翼翼地靠近,餵養我理論知識、給予我溫暖的關愛包裹、遠遠在那等待我一邊低鳴嘶吼一邊一步步走出汽車底盤,然後用時間告訴我——會長大的,會好起來的。
這些成年人,主要分為兩大類群,一部分的他們是高中老師、大學教授,在校園裡打磨多年,看盡許多受苦的孩子,懷著教育的理想,在體制內極盡所能地拉拔一個一個孩子,包含了我;而另一些人則是在社會福利機構內勤勤懇懇的工作者。而幫助過我的其中一個非營利組織,便是「人本教育基金會」。
當然,台灣有太多勤勉於各類社會議題的非營利組織了,光是與我有些淵源的,就還有致力於協助受暴婦女與青少女的勵馨基金會、致力於台灣人權倡議的台灣人權促進會。我寫這一小段,免得前輩們偶然滑過,吃點小醋,我開玩笑的。
人本教育基金會,長年來是我們這樣在教育體制內感受不到足夠奧援的學生/家長/甚至第一線教師,無論是格格不入也好,受到欺侮霸凌也好,不正當判定也好,仍然相信一個更加公義與「以人為本」的教育環境的人們,倚靠的,小小的一座山丘。
而如今,「那個被全村的力量養大的孩子」,能夠回到村莊裡,拿起工具,賺些小錢,抬頭挺胸地說一次「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了。無論你是拿起廚具炒飯的廚師、端起書本講課的老師、掛著聽診器候診的醫師和護理師、修剪公園草坪的工人、疊著磚頭蓋起庇護所的建築師、在街邊唱歌跳舞逗著孩子破涕為笑的雜耍小丑——都好,你也曾經是那個需要全村的力量養大的孩子,不僅僅是我。
現在,是 人本教育基金會,也是許多其他的社會福利團體年終募款的季節。非營利組織,若要肩負起關懷社會、監督政府的第三部門的責任,就需要大量仰賴民間的力量,持續性的捐款,才能夠持續性投入社群工作、改造體制、修正錯誤、迎向有更多孩子,健康成長的村莊。
今年十月十九日,人本教育基金會募款餐會「聚賢會」,誠摯邀請您,成為村莊的一份子。
支持人本&參加聚賢會 https://hef.org.tw/2025f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