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飯碗看似很美好,我卻不想抱著它一輩子,爸媽認為這個鐵飯碗很穩定,他們也確實從中獲得不少好處。但是,人生很長,我想試試看不同的選擇,看看不同的風景,不是現在,但是可能不久的將來,我一直都在想要怎麼跟爸媽說並獲得他們的認同及支持。
直到聽到周慕姿心理師podcast「十分鐘心理學」其中一集 總想先得到認同? 先學會站在自己這一邊。
裡面提出幾個很不錯的觀點:
1. 爸媽的想法跟我們不一樣很正常(年代、環境已不同),他們不需要無條件支持我們。
2. 情感支持固然很重要,但也需了解自己能承受失敗、代價的範圍,把注意力放在我是如何決定的,而非我做這個決定對他們的影響或想法是什麼,這樣在跟父母討論"談判"時,也比較有籌碼,讓父母知道我做這決定並非一頭熱,而是有認真思考過。
3. 覺得對方不支持我或很在乎對方的想法,代表我們對於決定本身有焦慮、不確定性,正面面對那些焦慮及不確定性,看有沒有其他作法可以降低這些恐懼帶來的想像。
原來,沒有勇氣面對父母可能的不支持,或一些落井下石的言論,所以說不出口,可是,另一個沒有勇氣說出口的真實原因,也可能是我根本還沒準備好去承擔失敗及要付出的代價。
如果做某件事已堅定到我根本不管別人怎麼想時,就代表那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縱使會讓別人失望,溝通永遠達不到共識,可是我們要接受人生就是會有這種遺憾。
別人沒有義務成為我們想像的樣子,
我也沒有義務成為別人想像的樣子。
本文已先於 Medium 發表(文章連結:carol105105.mediu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