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的自救指南:當AI奪走技能,什麼才是最後的救生艇?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我一直很怕失業,但我現在更怕了....

AI出現後,設計這個行業成了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之一。尤其是影像生成與動畫生成的速度與完整度,已經遠超人類。 那些曾經自稱「懂設計」的業主,現在反而拿AI作品問你:「你行不行啊?」

往壞處想>>>真他X的,鹹酥雞藥燉哈密瓜。
往好處想>>>AI讓全民的美感都提升了。 (佛系想法捨己為人...)
現在的AI不會生出那些「客戶自以為高級、實際上超醜」的設計。 某種程度上,AI像是替台灣開了一門免費的「全民美感教育」課,說真的,有點偉大,某種程度上真的是免費的美感啟蒙。

平心而論,設計師的種類繁多,從平面設計、工業設計、UI/UX 到品牌策略,每一種被取代的機率都不盡相同。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技能平庸、缺乏市場辨識度的設計師,最容易也最有機會被 AI 取代。

對二十出頭的年輕設計師來說,時間仍是最大的本錢,他們可以不斷學習、進化、轉型。但對三十五歲、四十歲以上、有房貸、有家庭責任的老設計師來說,那股焦慮感就像海浪一樣一波又一波地拍打,別說轉職了~先保住現有的工作才是重點。 過去那些得花上一年才能熟練的高階技能,還可以在菜鳥面前秀一波,現在 AI 一秒就能生成,狠狠的打臉自己。 AI 不只會畫、會排版、會動畫,甚至能自動生成創意概念。 這時候,設計師不免開始懷疑自己:「那我還能貢獻什麼?」

更現實的是,新一代設計師比我們更焦慮,因為職缺變少了,競爭對象不再只是同屆同學,而是學長姐與前輩們一同與AI搶飯碗。
整個設計圈職場,彷彿變成一場「殘酷配對遊戲」因為配對的甲乙雙方數量懸殊。

老闆的腦袋則想得更快。他們看著 AI 的神速表現,心裡早就在盤算:

  • 「這樣我是不是可以更快完成專案、接更多案子、賺更多錢?」
  • 「我是不是可以節省人力,讓資源投入其他部門?」
  • 「太好了,終於有理由讓財源(裁員)滾滾來了。」

在這場變革洪水中,AI 不只是設計師的工具,它也變成了職場規則的重寫者的利器。

根據台灣設計研究院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在《設計服務業2025–2027專業人才需求推估調查》中的分析指出:AI工具的導入正在加速,設計師被迫轉向「策略設計、品牌研究與AI應用能力」等高階工作內容??

同時,104人力銀行在《2025台灣職場變了?》白皮書中也指出:中高齡職缺年增率達32%,兼職市場創歷史新高。這些數據反映出AI與數位化的職場變動正全面發酵,設計師所面臨的挑戰,不只是技術取代,也許是整個職涯結構的重新洗牌。
反觀學校雖然已經提前準備,但還在求學的學子們焦慮感其實還是反增不減~因為AI每一季都在進化,當年覺得AI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從現在的演算法看來已經沒有不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這波焦慮大海中,新生代設計師(+.+)還有人不知道自己正漂浮在失業的洪水中,知道清醒的設計師們則焦慮的搶著搭上救生艇與找浮木...但各位設計師們不知道的是...
老一輩的設計師們~大家則都在想的是:如何買到遊輪的船票!!
當船在大海漂浮時,活下去是第一步;但若你只在船上沒有方向性前進,不思考登陸,就算沒被淹死,也會因為沒糧食、沒水而終究變成一艘鬼船。這時最關鍵的能力,不再只是設計得漂亮、提案報告精美,而是能否在混亂中整合資源、協作與談判。

在現在與未來的AI職場裡,「溝通與交涉能力」將成為設計師新的黃金技能。 真正能拿到船票搭上遊輪的人:會是那些能創造利益共榮、懂得合作而非競爭的人。
如果能搭上大型遊輪,我們才有更多的資源與時間,來去探索找到新陸地的方向。


末日大浪一來,「創新設計思維」會是搭上郵輪的傳票嗎?

各位應該也看過很多文章與新聞都會提到:「AI不可取代的是人的溫度」。那我想請問各位~這份溫度是什麼呢?~請自己想一想...這個不可取代的溫度是否能給對方價值?沒有價值的話,那一份溫度就只是「熱臉貼冷屁股」蠟筆小新屁屁.溫度了.....

AI浪潮下的設計師焦慮越來越嚴重,AI也的確改變了工作模式,所以危機就是轉機這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將是人類設計師的不可取代價值?」
(一定不會是溫度,長年以來設計師的高溫怒點已經給了工程師與老闆很多了...)

這正是我在「創新設計」課程中最常提醒學生的一點+++
AI可以取代技術,短期無法取代「觀察人心、整合跨域思維、打造情緒價值」的能力。
新一代設計師要學會輸出洞察,將洞察轉換為商業價值。 當你能夠結合AI與人類創造力,你不僅不會被取代,也許還能與AI協力成為這一波浪潮的領航者。本來世界上就沒有能一直穩定的職場,但增強自身能力永遠是可以持續的,我們可以學習思考其他切入與整合的可能性。我們都在漂流,但誰能找到陸地,關鍵不在技術,而在思維。
(PS:如果你沒結婚沒房貸本身還年輕~自身就帶著無限的可能性。搞不好一個人都可以游泳找到陸地!)

活下去是第一步;但沒有思維方向的設計師,
就算搭上了救生艇,也會成為漂流在海上的鬼船。


陸地在哪~我也在積極地探索,希望這場「創新設計課程」能讓我與其他設計師們一同前往可以前往變強的航道上。

raw-image

就這樣....
我遇到梁靜茹之後,我決定提起「勇氣」連同我的脂肪肝+各種結石,帶著那20多年「沒有很成功、也沒有很失敗」的設計人生經驗,踏入校園,和同學們分享我的淬鍊心得。

對我而言,這不單只是教學,是一場散播「集體讓利」與「設計同理心」種子的行動。

設計系學生若能學會這兩招,再搭配各種設計基本功,也許就能組出千變萬化的強力連續技。 不僅能讓他們的設計思維更開闊,也能把這套心法運用到職場相處與人生探索中。 對我自己來說,這同樣是一種修煉+++在與學生的互動火花中,我希望自己也被不斷磨練、啟發、成長。

不過說句內心話:我踏入校園還有一個更大的私心...
那就是培養未來可以「拉我一把」的CEO。 畢竟現在的新創公司CEO動不動就20出頭,誰知道哪一天,我的學生會不會就是下一個帶我上外太空的人?哈哈!
歡迎各位學生找老師一起飛阿!!!

raw-image



最後和大家分享我很喜歡的一部韓劇

圖片來源:tvN《我的大叔》

圖片來源:tvN《我的大叔》

這部韓劇內有一個我很喜歡的人生金句:那些會幫助別人的好人們,其實都是豐裕的人,因為它們還有餘力幫助別人。但他們之所以是好人,就是因為他們過的很豐裕。
富裕一詞的定義在這部韓劇的定義大概就是衣食無缺,如果你也是個衣食無缺的人,那我們不就更應該當個好人嗎?

在補一句~出自鬼滅之刃:
為了幫助別人而行動,到最後也會幫到自己。

希望大家一同來擁有同理心用「集體讓利」讓世界善循環。

我是未來觀察預言家 Higer吳立欣
我們下回見。

3U設計師(UX UI GUI)/創新顧問/未來觀察家 。
專注於設計思維、產品策略與人性洞察 ,相信創新設計不只是「設計一個新產品」, 而是設計「商業戰場下存活的獲利系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未來觀察家Higer的職場生存學
17會員
84內容數
如何成為不被AI取代的未來人才,一起學習思維的多元化與同理心的培養,最重要的是用換了設計脫口秀的方式看這嚴肅的世界。 運用長年的累積的多元資訊與實戰經驗數據庫 加上敏銳的社會觀察洞見,洞察未來的產品之路,給您有效的洞見與合理的解法 讓您的產品提前>邁向未來 。
2025/11/01
用戶說「我覺得這設計還不錯」,那就真的代表他喜歡嗎? 在使用者訪談裡,提出對的問題是高手,但是能「聽懂」答案的人是大內高手。 很多時候,用戶說「我覺得還不錯」,其實心裡在想「怕失禮,我不想讓你太難過...」。 能讀懂這些言語背後的真正含意,才是一份真實有含金量的UR研究報告。 「UR
Thumbnail
2025/11/01
用戶說「我覺得這設計還不錯」,那就真的代表他喜歡嗎? 在使用者訪談裡,提出對的問題是高手,但是能「聽懂」答案的人是大內高手。 很多時候,用戶說「我覺得還不錯」,其實心裡在想「怕失禮,我不想讓你太難過...」。 能讀懂這些言語背後的真正含意,才是一份真實有含金量的UR研究報告。 「UR
Thumbnail
2025/10/28
現在的產品開發,往往只是延續上一代的改良 但當公司沒有 CX、UR 團隊時,設計師往往被迫兼做研究員 有了這套 VOC 收集分析軟體,終於能讓「數據」幫你挑出真正值得投資的方向
Thumbnail
2025/10/28
現在的產品開發,往往只是延續上一代的改良 但當公司沒有 CX、UR 團隊時,設計師往往被迫兼做研究員 有了這套 VOC 收集分析軟體,終於能讓「數據」幫你挑出真正值得投資的方向
Thumbnail
2025/10/27
無論是簡報還是面談,要讓現場的氣氛「氣血通順」,讓聽的人聽得開心、聽得合胃口、聽得心服口服, 這才是高手能掌控全場的關鍵。 而想要掌握現場氣氛,第一步是:學會觀察表情變化與行為暗示。 我們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會在對方臉上留下微妙的反應:皺眉、搓鼻、低頭、撇頭……
Thumbnail
2025/10/27
無論是簡報還是面談,要讓現場的氣氛「氣血通順」,讓聽的人聽得開心、聽得合胃口、聽得心服口服, 這才是高手能掌控全場的關鍵。 而想要掌握現場氣氛,第一步是:學會觀察表情變化與行為暗示。 我們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會在對方臉上留下微妙的反應:皺眉、搓鼻、低頭、撇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客觀評估AI狂潮的重量級建議: 投資界編織的AI神話終會破滅,但是它最終會回歸正常演化創造商機。如果你要繼續上班,你要用心學習AI。如果你想要創業賺錢,你要開始研究這個產業,尋找可以切入的契機。
Thumbnail
客觀評估AI狂潮的重量級建議: 投資界編織的AI神話終會破滅,但是它最終會回歸正常演化創造商機。如果你要繼續上班,你要用心學習AI。如果你想要創業賺錢,你要開始研究這個產業,尋找可以切入的契機。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2023年回顧時寫過一篇關於AI欲望與佛法的想法,2024年初,人類世界又迎來了一波AI應用的暴發。 人類該懼怕AI嗎? 答案是,怕也沒用。 AI會搶走人類的工作嗎? 是的,而且會大量取代人工。
Thumbnail
2023年回顧時寫過一篇關於AI欲望與佛法的想法,2024年初,人類世界又迎來了一波AI應用的暴發。 人類該懼怕AI嗎? 答案是,怕也沒用。 AI會搶走人類的工作嗎? 是的,而且會大量取代人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