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失真時代:設計師與用戶研究背後沒讀懂的真相?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用戶說「我覺得這設計還不錯」,那就真的代表他喜歡嗎?


在使用者訪談裡,提出對的問題是高手,但是能「聽懂」答案的人是大內高手。

很多時候,用戶說「我覺得還不錯」,其實心裡在想「怕失禮,我不想讓你太難過...」。 能讀懂這些言語背後的真正含意,才是一份真實有含金量的UR研究報告。

raw-image



「UR 的真功夫,不只是有效提問,而是從答案中讀出背後真正的涵義。」

#使用者研究 #UX設計 #人性洞察 #設計思維 #訪談技巧


你一定有遇過這樣的狀況。

一場訪談結束後,大家都說:「這設計不錯」、「我會用看看」。
團隊滿心歡喜地回去改版、開發、上線。 結果?但2週後~用戶數量好像沒多幾隻喵?

為什麼?

也許因為你們聽到的是「禮貌客套話」,不是「真實反應」。


亞洲人的禮貌,是UX研究者最大的陷阱

在亞洲文化裡,見面三分情。在面對面的訪談中用戶往往習慣婉轉發言「不說壞話」。

(不過..躲在網路發言就一個比一個凶殘。)


他們不想顯得無禮、不想讓研究員難堪, 於是會轉化原義就得到了許多模糊的詞彙:

  • 「我覺得這樣也可以啦。」(其實是:我不太喜歡,但懶得講)
  • 「蠻特別的耶。」(其實是:我不知道這東西要幹嘛)
  • 「好像還行。」(其實是:我不會用這個)

如果你只記錄文字,而沒觀察語氣、表情、身體語言,就會錯過真正的洞察。


用戶說「喜歡」或「討厭」時,你要看的不是嘴,而是臉

「聽話要看表情,記錄要看反應。」

例如:當用戶說「我覺得這畫面蠻好看的」, 但同時眉頭輕皺、語氣停頓, 那表示他可能只是在「給你面子」,這時應該在持續誘導出用戶真正的內心想法。

相反地,真正的「喜歡」通常會伴隨下列特徵:

  • 眼神會有互動,語速會漸漸變快。
  • 身體會靠近,甚至會主動比劃操作。
  • 聲音會出現興奮的上揚語調:「欸~這個很方便耶!」

這時候,八九不離十:他是真的對這個有感~是真心被打動了。


讀懂情緒,才能讀懂需求

UR訪談時除了聽「內容」,也需要同時聽「情緒」。

你要在語言之外,捕捉那些微小卻真實的反應。

例如:當用戶說「這功能很好,但我平常應該不會用」, 那句話的重點不在「功能好」,而在「不會用」。 也許真正的洞察是——他覺得這功能很好,但與他的生活中沒屁用。

這就是我們最需要聽懂的「反面訊號」。


「設計師不只要懂設計,更要懂人,才是往變強的路上的賽道。」

無良設計公司做UR服務,只是為了幫設計費灌水!

我最討論的UR服務有兩種,一個就是外行裝內行的假報告,另一種就是刻意惡性誘導,為了討客戶開心公司會誘導用戶捏造出對自己提案有利答案。

同場加映
真假UR調研大揭密:專業UR還是專業唬爛?你被當盤子了嗎?



我是未來觀察預言家 Higer吳立欣
我們下回見。

Higer 吳立欣
3U設計師(UX UI GUI)/創新顧問/未來觀察者 。
專注於設計思維、產品策略與人性洞察 ,相信創新設計不只是「設計一個新產品」,
而是設計「商業戰場下存活的獲利系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未來觀察家Higer的沙龍
17會員
84內容數
如何成為不被AI取代的未來人才,一起學習思維的多元化與同理心的培養,最重要的是用換了設計脫口秀的方式看這嚴肅的世界。 運用長年的累積的多元資訊與實戰經驗數據庫 加上敏銳的社會觀察洞見,洞察未來的產品之路,給您有效的洞見與合理的解法 讓您的產品提前>邁向未來 。
2025/10/28
現在的產品開發,往往只是延續上一代的改良 但當公司沒有 CX、UR 團隊時,設計師往往被迫兼做研究員 有了這套 VOC 收集分析軟體,終於能讓「數據」幫你挑出真正值得投資的方向
Thumbnail
2025/10/28
現在的產品開發,往往只是延續上一代的改良 但當公司沒有 CX、UR 團隊時,設計師往往被迫兼做研究員 有了這套 VOC 收集分析軟體,終於能讓「數據」幫你挑出真正值得投資的方向
Thumbnail
2025/10/27
無論是簡報還是面談,要讓現場的氣氛「氣血通順」,讓聽的人聽得開心、聽得合胃口、聽得心服口服, 這才是高手能掌控全場的關鍵。 而想要掌握現場氣氛,第一步是:學會觀察表情變化與行為暗示。 我們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會在對方臉上留下微妙的反應:皺眉、搓鼻、低頭、撇頭……
Thumbnail
2025/10/27
無論是簡報還是面談,要讓現場的氣氛「氣血通順」,讓聽的人聽得開心、聽得合胃口、聽得心服口服, 這才是高手能掌控全場的關鍵。 而想要掌握現場氣氛,第一步是:學會觀察表情變化與行為暗示。 我們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會在對方臉上留下微妙的反應:皺眉、搓鼻、低頭、撇頭……
Thumbnail
2025/10/22
當一個故事「聽起來很合理」,我們往往就停止求證。那位CEO曾告訴我:「老師多半是無法適應社會的人。」我認同、我轉述,直到我親身走進校園,發現那些老師是業界高手、創作者、設計冠軍。那一刻我才明白,觀點若不驗證,真相就永遠留在別人的嘴裡。
Thumbnail
2025/10/22
當一個故事「聽起來很合理」,我們往往就停止求證。那位CEO曾告訴我:「老師多半是無法適應社會的人。」我認同、我轉述,直到我親身走進校園,發現那些老師是業界高手、創作者、設計冠軍。那一刻我才明白,觀點若不驗證,真相就永遠留在別人的嘴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嗯!說真得,是滿細緻的描述… 【傾聽者語錄】 01--辛苦了 02--是這樣… 03--嗯!原來如此… 感覺是中性話語,不認同不反對,是可以有一些回應,但當中我始終不明白,對話中完全不回應的話,說話的人真得說的下去嗎?總結出這三句,也是書中僅有的,可能有些是我不是很明白的吧!<<當然能不回
Thumbnail
嗯!說真得,是滿細緻的描述… 【傾聽者語錄】 01--辛苦了 02--是這樣… 03--嗯!原來如此… 感覺是中性話語,不認同不反對,是可以有一些回應,但當中我始終不明白,對話中完全不回應的話,說話的人真得說的下去嗎?總結出這三句,也是書中僅有的,可能有些是我不是很明白的吧!<<當然能不回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比賽過程中,評審聽不懂意味著他們不太知道怎麼評分......
Thumbnail
比賽過程中,評審聽不懂意味著他們不太知道怎麼評分......
Thumbnail
由於不是這方面的專業,所以一切靠爬文嘗試,我的學習之路不見得正確,就記錄一下自我學習的過程。若有高手見文願指點一二,實屬我之榮幸。
Thumbnail
由於不是這方面的專業,所以一切靠爬文嘗試,我的學習之路不見得正確,就記錄一下自我學習的過程。若有高手見文願指點一二,實屬我之榮幸。
Thumbnail
沒有長期、深入的聆聽,就沒有無誤會的理解。
Thumbnail
沒有長期、深入的聆聽,就沒有無誤會的理解。
Thumbnail
外語的迷惑顛倒: 音,全社會都不懂不屑也不管; 形、義,則是同時間一起硬學。
Thumbnail
外語的迷惑顛倒: 音,全社會都不懂不屑也不管; 形、義,則是同時間一起硬學。
Thumbnail
有時候對話來自於討論某個議題,想要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多一個人一起思考多一個思維,從談話裡構築思想,也從中找出一些生活方向。
Thumbnail
有時候對話來自於討論某個議題,想要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多一個人一起思考多一個思維,從談話裡構築思想,也從中找出一些生活方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