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後,有非常少部分的知識份子不只不懷念1204年以前的帝國,相反地,他們「樂於」看到舊東羅馬崩潰。
這種異數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尼西亞帝國的超級博學家尼基福魯斯.布萊姆米德斯(Nikephoros Blemmydes)。他的基本立場跟昨天晚上講的兩位主教先生一樣,即:
羅馬罪孽深重,故遭遇上帝懲罰而裂解,大家要接受東羅馬分裂成好幾個小國家的現實,並且把希臘教會當作聯繫,形成一個文化、宗教共同體。
差別在哪呢?在於布萊姆米德斯完全不懷念先前的東羅馬。恰恰相反,他認為那麼道德墮落、罪惡橫流的帝國,活該滅亡。他反而認為,當今之世,是個更加生機勃勃的時代:同胞們!大破大立的時刻到啦!
相比起什麼尼西亞皇帝、特拉比松皇帝,布萊姆米德斯更傾向於讓希臘教會的牧首擔任共同體的真正精神領袖。事實上他還一度有機會成為牧首,但因為不想被尼西亞皇帝利用,最後拒絕了。
布萊姆米德斯的立場有多少人欣賞呢?至少敢公開表示的人不多。
他在尼西亞帝國是個被排擠的邊緣人物——合情合理,尼西亞的官宣是以東羅馬正統自居,布萊姆米德斯居然敢說「大爭之世」比good old days更好?太不長眼了。布萊姆米德斯最後也不得不退休,躲去當修士了。
不過,布萊姆米德斯的存在倒是讓人看到一個東羅馬往後不可逆轉的變化:「皇帝」的權威巨幅下滑,「教會」的影響力卻在人民心目中逆勢上漲。這點即使在尼西亞帝國奪回君士坦丁堡後,都將有非常嚴重的後果。
&
資料來源:
Michael Angold, "The Fourth Crusade: Events and Context", Pearson Education, 2003, p. 207-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