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為什麼總復發?被壓抑的信念如何變成身體的痛?
🗣️「欸你月經來喔?」
我們是不是都被這句話刺痛過?情緒一有點起伏,就被貼上標籤。沒人真的看到妳腹脹、頭痛、冷到冒汗,還得上班、顧家、照顧別人。
你嘴上說「沒事」,心裡卻在問:「我還能撐多久?」其實,我們都渴望有人能說:「你不用撐著,有我在。」
💔 身體的痛,從來不是單純的病
經痛、白帶、肌瘤,不只是婦科問題。那是身體在抗議——抗議媽媽、阿嬤、還有整個社會灌輸給我們的信念:「女生要能吃苦、要會忍、要懂事、不能太強。」
我們從小被訓練成「好女孩」,學會把委屈藏在微笑底下。但那些「吞下去的話、沒釋放的氣、強撐的笑」,都被身體記得了。久而久之,身體開始替我們發聲,用痛、用痠、用腫脹在提醒:「我真的撐不住了。」
🌙 經痛|身體記得媽媽的「硬撐」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月經來了,明明沒吃冰也會痛?而那幾天,你特別容易煩躁、容易不耐煩。
其實經痛很多時候,不只是血流不順,而是情緒流不動。
有時候我們太累、太想休息,但還是告訴自己:「要撐住。」很想被照顧,卻又覺得「我不可以倒」。你說沒事,其實身體在說:「我不想再撐了。」
這種「撐著」不是長大後才學的,而是我們從小看著媽媽學來的。小時候,看著她明明痛得彎腰,還是去工作、洗碗、帶小孩。她說:「沒關係,我習慣了。」,又或者有一天她忍不住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開了。」
那一刻,小小的我們感到愧疚,以為媽媽的痛是自己造成的;於是長大後,我們決定要乖、要懂事、要幫忙分擔。不知不覺,身體也記住了這種「硬撐的愛」。
所以,當我們經痛時,那份抽痛,其實是身體在複誦媽媽的話:「我再撐一下就好。」那不是性格,而是一種世代的身體記憶。
💧 白帶|想要不敢要的羞愧
白帶,是我們身體的界線守門員,它既保護私密處的安全,也掌管親密的流動。當白帶變多、變稠、有味道,甚至發炎,那不只是純粹的感染,而是卡住的情緒透過身體在說:「我想要,但我不敢要。」
從小,我們被教要矜持、要乖、不要太主動。
想靠近媽媽,被說「我很忙,別煩我」;
想買東西,被說「妳太貪心」。
於是我們慢慢學會了:「想要」是丟臉的,「渴望」是不對的。
那份被壓下的慾望與想被愛的渴求,就變成了白帶。因為我們的身體永遠誠實,當我們壓抑親密、壓抑需求,它就會幫我們說出來。
這份羞愧不是媽媽一個人的,是外婆傳給媽媽、曾外婆傳給外婆的生存策略。她們那年代,女人不能太強、太張揚、太自我——太有主見會沒人要、太厲害會嚇跑男人、你太強,男生不喜歡啦~
於是只好收斂自己、壓低渴望,只為換得別人的認可。這樣一代傳一代的限制性信念,變成我們現在的觀念和累積的身體症狀。
所以白帶異常和下體發炎都是代表我們內在有個很渴望卻得不到的失望和憤怒──「我渴望靠近,但我怕受傷」,特別是對媽媽的感受。
因為媽媽是從懷胎開始與我們最親密接觸的人,也是我們第一次體會到愛的感覺。所以下體發炎和痛感往往在提醒:「我渴望靠近,但我怕受傷,其實我也想被看見、被愛著」。
當我們開始療癒自己和母親的關係和創傷感受後,開始允許自己想要、允許自己靠近,就是在療癒身體和重新找回自我力量的路上了。
🌺 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當「應該」太多,創造力就被困住
子宮,是我們的創造之源,它不只孕育生命,也孕育夢想、慾望與自由。
當我們的人生被各種「應該」塞滿——要懂事、要犧牲、要溫柔、要維持關係,我們的創造力就被壓縮,那股「想說卻不敢說、想做卻不敢做」的能量,慢慢堆成了身體的重量。
也許,我們可以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是怎麼定義『當女人』的呢?」
是那個永遠要穩住情緒的? 還是那個要先照顧別人才算懂事的? 或者,是那個必須溫柔、不能太有主見的? 當我們被這些「應該」與「不能」層層包住, 就像被關進一個無形的框——好女兒、好伴侶、好媽媽。
而身體,往往就是那個替我們承受的載體。
妳的媽媽、阿嬤,也曾有夢、有氣、有痛,但她們只能笑著說「沒關係」,於是那份「我不能只為自己活」的信念,就一代代傳下來,最後卡在我們的子宮裡,由身體來承接。
當子宮肌瘤、內膜異位或囊腫出現時,除了醫療照護和追蹤,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太久沒為自己而活?我是不是又把別人放在自己前面了?」
經痛在說:「我也需要被照顧。」
白帶在說:「我想要,但我怕。」
肌瘤在說:「我想為自己創造。」
身體從不說謊,它只是太誠實。
💫 我們的創傷,來自原生家庭和世代的信念。
這些故事,並不只屬於我們,而是阿嬤那一代、媽媽那一代,也屬於這個時代仍在學習「怎麼當女人」的我們所共有的。
我們都努力成為「會被喜歡的女人」——不要太強勢、不要太情緒化、不要太自我。但在那些「不要太」之中,我們忘了問:「我快樂嗎?」
她們的犧牲裡藏著控制,我們的控制裡藏著犧牲。
不論哪一種,本質都一樣:我們把力量交給了外界,讓別人定義我們能不能被愛。
但其實,沒有人真的奪走我們的力量。我們只是忘了「自己有選擇」。當我們願意慢下來、看見那些「壓抑成習慣」的反應,身體就會開始鬆開。
生命的豐盛,不是被創造的,而是當我們真實、柔軟、回到自己時,自然流動的結果。
🌺 澳洲花晶療癒 | 回到身體的流動
當我們慢慢收回力量,身體會回應。
澳洲花晶的高頻能量是一個溫柔的橋樑,幫助我們重新「聽見身體的聲音」。
你可以在下腹、骨盆、私密處,用雙手輕輕塗抹,像撫摸小嬰兒一樣溫柔。不需急著做什麼,只要感受:這裡是緊的嗎?是鬆的嗎?有沒有哪裡覺得排斥、不自在?
那些感覺,就是身體在說話。當我們願意用「我也值得被呵護」的方式對待自己,那些卡住的地方就會慢慢鬆開。
我自己在使用的時候,也常常會在碰觸某個地方時,浮現畫面、想起某個人或一句話。這不是巧合——那是被凍結的情緒開始流動。
若想釋放女性身體的情緒印記,可以試試【2號花晶】或【情緒修護花晶】,它們能溫柔接住那些積壓已久的情緒,幫第二脈輪的能量重新流動。
不需要一次改變什麼,只要從每一次的觸碰、每一次的呼吸開始。
當我們越能感覺自己,就越能回到那個真實、有力量的自己。
有時候,身體的痛不是懲罰,而是一種提醒。
它邀請我們去聽聽:我真正需要什麼?渴望什麼?又是什麼讓我這麼難過?
身體不是壞掉了,它只是用疼痛,提醒我們回到自己。
療癒,不是讓痛消失,而是讓我們不再需要用痛去提醒自己。
生命真的不用白白受苦,我們可以允許自己「白白好過」。
🙋🏻♀️我是 Nina身心轉化療癒師
陪妳從身體看見情緒的潛意識,也陪你讓壓抑的聲音重新被聽見。
如果你也想更了解你的身體正在說什麼、想釋放那些「說不出的情緒」, 我很願意陪妳一起聽懂她,
💌 歡迎私訊我預約 <專屬身心轉化解析> 或 <一對一身心療癒諮詢>:LINE @500bogfm
💌 澳洲花晶能量轉化工具購買:LINE @500bogfm
📹 Youtube 完整版影片

📹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透過影片輕鬆了解身心覺察:Nina蕭業力身心轉化室
📘 歡迎追蹤 Facebook臉書粉專,掌握最新影音圖文:Nina蕭業力身心轉化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