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的一天,也是一種豐盛
一、當什麼行程都不排,世界反而變得溫柔
週日早晨,我刻意讓自己不排任何行程。沒有待辦清單,沒有社交聚會,
只有一個念頭——讓身心真正地放鬆
完成例行的靈氣療癒與靜心後,我泡杯茶,
打開電腦,剪今天要上架的長片,
再排好下週三支短片的檔期。
中午前,一切都安排妥當。
我發現,原來放鬆不等於懶散,
而是讓行動更流暢、更有節奏。
二、一碗虱目魚肚湯的「自我款待」
中午,我懶得出門,就用 Uber Eats 點了外送。
選了想念已久的虱目魚肚湯,加上一碗滷肉飯。
那碗湯濃郁又暖胃,一口喝下,整個人都被療癒。
兩百塊的小奢侈,卻有種「對自己很好」的踏實感。
原來,自我照顧不一定是遠行或儀式,
有時,只是一餐你願意細細品嚐的熱湯。
三、河堤的80分鐘,讓靈感慢慢發酵
吃飽後原本只想去領個包裹,
卻被外頭的天氣吸引——沒有太陽、也沒有雨。
風是柔的,空氣涼涼的,我心想:
「要不,就去河堤走走吧。」
於是穿著拖鞋、順著河邊快走。
一來一回,竟走了80分鐘。
步伐之間,我的腦子開始轉動,
不斷思考著「覺察陪伴」的一對一報名表要怎麼設計,
還有回饋表該如何讓來訪者更自然表達感受。
等我回到家,靈感化成行動,
那兩份表單立刻被我完成。
我也趁勢把所有社群平台、YouTube 置頂留言、
甚至部落格介紹頁,全都更新好連結。
那一刻,我對自己微笑:
「原來行動力,來自於清楚知道自己想成為誰。」
四、從害怕到輕盈:晚間的 NLP 練習
晚上八點半,我上了 NLP 的刻意練習課。
這堂課要實作「次感元轉化」——
一個學習如何從情緒中回到中正狀態的練習。
當我被引導時,腦中浮現的是父親的畫面。
那種被大聲斥責的壓力,
讓我多年來一想到就會頭緊、肩膀發硬。
但隨著老師引導我切換畫面,
我看見自己和妹妹在香港迪士尼的城堡前轉圈、笑著、跳著。
那份喜悅慢慢取代了恐懼。
我觀想那個可怕的畫面越變越小、聲音漸漸遠去,
整個頭部的壓力也一點一點鬆開。
那一刻,我感受到——
原來療癒,不是對抗,而是重新看見。
五、溫柔的收尾:被愛包圍的日常
結束課程後,我心中充滿感謝。
感謝自己願意學習,也感謝家人的支持。
爸媽最近都很尊重我的節奏,
即使我常晚睡,他們也不打擾我。
早上媽媽煎了餅給我當早餐,
中午則選擇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讓我們姊妹倆自己解決午餐。
那一刻,我為她感到開心。
因為我看見,她也在學習「把自己放在重要的位置」。
六、覺察結語
今天沒有特別的行程、沒有遠方,
卻有滿滿的豐盛:
靈氣冥想的寧靜、剪片的成就感、
一碗熱湯的溫度、河堤風的陪伴、
以及一場從恐懼走向輕盈的 NLP 練習。
有時候,最美的進步,不在外面發生,
而是在我們願意慢下來、
好好對待自己、也相信——
光是在當下「活著」,就已經足夠。
🪷 延伸閱讀・艾琳的療癒日常
如果你也在學習與自己同行、整理內在的節奏,
歡迎來看我的影片
一起練習在生活中找到力量與柔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