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議室裡的裂縫 午後三點,公司的會議室亮得刺眼。 電腦風扇嗡嗡作響,像一種壓抑的提醒。 沈書瑜、林知芃、周允誠三人坐在長桌另一端。 陳昱衡翻著簡報,聲音平穩卻帶著壓力。 「專案延誤了兩週。」 他指著圖表,「我希望你們能更抓緊節奏, 最好跟我一樣。」 書瑜的眉微微縮了一下。 知芃筆上的蓋子被她來回轉著,手心冒汗。 允誠的腿在桌下輕敲,不自覺、急促。 昱衡沒看見。 他盯著圖表,卻完全忽略三個人眼中的微微暗淡。 他以為他在提醒他們。 但其實他正在讓他們「消失」。 2|咖啡館裡的對話:細緻而尖銳的真心 書瑜坐在窗邊,杯中的拿鐵已經涼了一半。 她試著開口,又忍住; 再試一次,聲音終於穩定: 「昱衡,我必須說……你沒有看見我們。」 昱衡怔住,「我?怎麼說?」 書瑜緩緩抬起頭,眼神裡像藏著一段 很久沒被說出口的委屈: 「你要我們『像你』。 像你的速度、你的習慣、你的邏輯…… 但昱衡,我不是你。」 她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語氣不失控: 「我需要的是與客戶對話、需要蒐集市場氛圍、 需要在晚上突然有靈感…… 但這些,你都看不到。」 她聲音微微發顫: 「你知道當我被要求變成一個不是我的樣子時,
那是什麼感覺嗎?」 昱衡沉默了。 書瑜低下頭,手指緊扣著杯身: 「我開始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快、不夠像你…… 久了,我甚至忘記我原本的樣子。」 這句話刺痛了昱衡。 不是因為責備, 而是因為 他忽然看見她眼底那個被壓抑太久、 快要窒息的「自己」。 3|深夜的一盞燈:聽見自己的聲音 家裡很安靜,只剩書桌上一盞暖黃的檯燈。 昱衡合上筆電,手停在上頭好幾秒。 他第一次問自己: 「我什麼時候開始,把別人當成模組了?」 記憶突然湧現 多年前的他,也曾被迫「像誰」。 像前主管、像前輩、像那套「標準流程」。 他曾經覺得委屈, 覺得自己被壓扁, 覺得自己被當成一顆可替換的零件。 他甚至想過離職,只因為沒有空間做自己。 可是後來,他竟然把同樣的方式複製給別人。 他輕聲喃喃: 「原來我也忘記……我自己也是人。」 那一刻,他的胸口鬆了。 一個被自己壓抑多年的內在聲音終於出來: 「你不是機器。 你也有害怕、焦慮、不安…… 那你怎麼能要求別人用機器的方式運作?」 昱衡閉上眼,第一次感覺到一種柔軟的羞愧 不是低落,而是醒來。 4|重啟的會議 隔天。 昱衡站在會議室門口,深吸一口氣。 這一次,他不是主管。 他只是一個願意負責的人。 「我……昨天想了很久。」 他放下遙控器,雙手交握。 「對不起,我忽略了你們每一個人的方式、 特質、需要。」 三人呆住。 昱衡繼續,聲音比平時低一度: 「我不該要你們像我。 因為你們比像我,更應該像你們自己。」 知芃的眼眶一下紅了。 允誠深吸一口氣,像終於能呼吸。 書瑜低下頭,嘴角像是鬆了一點。 昱衡看著他們,第一次很真誠地問: 「什麼樣的方式,能讓你變成最好的你?」 允誠說得很快:「我需要明確的方向, 然後我會自己找到方法。」 知芃的聲音輕輕的:「我需要空間。你給我邊界, 我就會把畫面做到最好。」 書瑜抬起頭,眼睛亮亮的: 「我需要你相信我的節奏, 而不是叫我跟著你的跑。」 昱衡聽進去了。 不是「聽懂」, 而是「聽進心裡」。 他微微點頭,「好,那我們就照你們的方式來。」 那一刻, 三個人好像在同一個時間長大了; 昱衡在那一刻,也終於卸下肩上那個假裝很強的殼。 5|信任之後,一切都會自動運作 一個月後,專案提前一週完成。 允誠的結構乾淨得讓其他組都來請教; 知芃的設計被客戶說: 「這是我看過最有溫度的視覺」; 書瑜的策略讓客戶直接續約。 昱衡在結案會議上,看著三個人笑得那麼亮, 忽然懂了: 當一個人能做自己時,他根本不需要你推。 他會自己往前走。 因為那不是被激勵, 是被尊重。 ⭐ 後記 管理不是塑形,而是看見。 真正的「帶人」,是讓每個人都有勇氣成為自己。 因為人不是物品, 你要做的不是換零件, 而是點亮他心裡的那盞燈。 ⭐ 如果這個故事的某一句話、某個場景、某段對話 讓你想起了誰,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感受、你的故事、 或你想對自己說的一句話。 每一則留言,都有機會參加 大寶炸貨店每月抽獎活動。 願我們都能在被理解,看見的路上, 慢慢長出屬於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