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5/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社會流動不等於社會平等

我發現一些人將社會流動簡單地等同於社會平等。例如有這樣一種觀點,傳統中國社會,底層人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也有做官的機會,所以比歐洲封建社會的貴族制更平等。還有一種說法,中國過去的皇帝也不是萬世一系的,劉邦、朱元璋這樣的社會底層也有機會當皇帝,所以比西方社會也更平等。
這些謬論,是建立在對基本概念不清的基礎上的,誤將社會流動當成了社會平等。確實歐洲的君主制和貴族制是以血統為依據的,君主只能從有王族血統的人中產生,平民即使有再大的軍功,也不能成為國王。而貴族也非常封閉,基本上也是血統為依據,平民能獲得貴族稱號和封地的人微乎其微。也許更加開放和流動的官僚制相對于更加封閉和少有流動的貴族制,有一些優越之處;但顯然,不能萬世一系的帝國制比能萬世一系的君主制代價大得多,每一次改朝換代都要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遭受極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這是題外話了。
其實,這裡涉及到四個相互關聯的概念。平等、流動、等級和階層。一般說來,我們現在所說的平等都是指「政治上的平等」或「權利上的平等」,而不是經濟上的平等和社會地位上的平等。不平等的社會就是等級社會,等級社會就是不同等級的人具有不同的權利或特權。顯然,中國傳統社會和歐洲的封建制都是不平等的社會。中國傳統社會的不平等是建立在權力基礎上的,但有一定的流動性;而西方社會的不平等是建立在權利基礎上的,缺乏流動性。等級社會仍然可能有一些社會流動,一個低等級的人可以通過努力進入另一個等級。就如中國的科舉制,如果老百姓考取了功名,就可以當官;即便當不了官,也擁有一些特權,如可以不交皇糧,見官可以不下跪等。也就是說,雖然可以有等級間的流動,但等級始終存在,仍然是不平等社會,社會流動不等於就是社會平等。
當然,社會平等能實現更充分的社會流動。在平等的社會裡,不存在等級,但仍存在階層。階層是依據財富、能力、聲望等因素形成的,但不同階層的人具有同等的政治權利。社會平等能充分地實現人們在階層間的流動。平等社會中,官員或公職人員也會享有一些特權,但那是人民授權給他們的以便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如議員享有刑事豁免權;同時官員也因此喪失一些權利以便於人民監督其對權利的行使。如對官員的隱私,法律的保護就沒有平民那麼嚴格。這與等級社會官員或貴族享有的特權本質上是不同的。
現在西方國家,則實現了社會平等。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在受教育方面,公立教育差距不是很大。教育比較公平。在職業發展和個人晉升上,憑個人能力。家庭背景只是一個間接的因素,而非直接因素,也不能用於做利益交換。
而當今中國社會,權利不平等現象還比較多見。有農村和城市戶口之分,城市基礎教育和農村基礎教育水準相差很大。高等教育則存在嚴重的地區不平等。在個人就業和職業發展上,家庭背景起到很大的直接作用,從而加強了階層固化。
總之,社會平等的比較不能只依據社會流動這一現象,還需要考慮其它方面,要進行總體比較,還要比較社會等級的差異大小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2014年8月10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