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自由就夠了嗎?

    「今天要上甚麼?」變成了每天起床後準備開始的第一句話
    這時候會想:如果沒有課表還會這樣問嗎? 自學計畫的要求裡面有課表這一項,所以才寫上去,如果沒有寫這一項的話,那會怎麼說?!
    「那個課表是因為教育處審查時候有的要求,但我比較在意你自己想要怎麼安排你的自學生活,所以你可以自己決定你想要怎麼開始。如果你都不知道,再參考那個就可以了。也可以不管那個課表,就算沒事想做也沒關係啦就躺在地上好了。」
    天回的方式不太相同,但大意差不多就是這樣,「你想做甚麼?」、「你想怎麼安排時間」、「這件事我沒有特別覺得要怎麼做,你想怎麼做」...。
    然後,開始的幾天小孩就會出現很奇怪地漫無目的游走。
    自學開始,沒有了規定以後,小孩似乎就出現了所謂""無所適從""的樣貌,從這個面向看的時候,想到這樣好像很符合有些人在說的﹝要有適度地限制才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所以合理化許多因應校園管理而生的威權教育,也崇尚適度地威權教育是扶助孩子學習步調的方式。如果真如他們所言,那麼眼前這個孩子接下來會怎麼發展,實在很令人好奇。
    想要看見這件事情的發展,似乎更需要努力的不是小孩,而是大人。如何能夠先把自己擺在小孩的後面、如何能夠不露痕跡地先穩住自已的擔心和緊張、如何能夠先看見並等待小孩的自主性,然後陪伴並適當地協助學習。
    常常想著,
    如果可以在草地上奔跑,會有小孩想在教室裡走路嗎?
    如果可以在自然裡爬樹,會有小孩想在家裡爬樓梯嗎?
    如果可以在生活裡看見動植物,動物園、植物園還會變成景點嗎?
    如果可以自由,會有人真的想逃避自由嗎?
    如果有規定這麼煩人,沒有規定就真的比較好嗎?
    沒有規定,真的會自己主動做嗎?
    然後每想一個問題的時候,就先問自己一次「如果我...」,每每這樣的時候,就能更堅定自己的心情,更能夠等待並且陪伴自學的路。
    小孩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拿起2年前買給他的相機,說要練習使用相機照相和錄影。
    有時候趴在地上拍玩具、有時候對著人拍。
    問「你有想要拍的故事嗎?」(搖頭)
    「只是練習使用相機」
    「相片可以說很多故事,拍真實的畫面,也可以因為距離不同製造假象。」
    然後找出平凡人平凡事的臉書看一看,一陣嘩然之後,小孩自己開始玩。
    邊玩邊想、邊玩邊調整、邊玩邊問、邊玩邊笑,就這樣又一個下午被玩掉了。
    因為媽媽討厭拍照,爸爸就變成了臨演,相機被擺在櫃子上錯位
    因為媽媽討厭拍照,爸爸就變成了臨演,相機被擺在櫃子上錯位
    後來發現真人很難拍,而且大人都不想當臨演,就拿出皮卡丘(而且免費)
    軌道玩具拿出來擺景,皮卡丘搭火車!
    發現相機有夜視拍照功能,跑到廁所關門關燈拍看看
    玩夠了說:「對焦好難,自動對焦根本就拍不好」、「軌道玩具這裡凸起來的地方,就會被發現是假的了」、「唉唷,反正皮卡丘也是假的」、「相片都不一定是真的,雖然拍的東西是真的有的東西,可是相片就可能看起來想是真的的假的」...
    想來,夠了,這樣就夠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