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就夠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要上甚麼?」變成了每天起床後準備開始的第一句話
這時候會想:如果沒有課表還會這樣問嗎? 自學計畫的要求裡面有課表這一項,所以才寫上去,如果沒有寫這一項的話,那會怎麼說?!
「那個課表是因為教育處審查時候有的要求,但我比較在意你自己想要怎麼安排你的自學生活,所以你可以自己決定你想要怎麼開始。如果你都不知道,再參考那個就可以了。也可以不管那個課表,就算沒事想做也沒關係啦就躺在地上好了。」
天回的方式不太相同,但大意差不多就是這樣,「你想做甚麼?」、「你想怎麼安排時間」、「這件事我沒有特別覺得要怎麼做,你想怎麼做」...。
然後,開始的幾天小孩就會出現很奇怪地漫無目的游走。
自學開始,沒有了規定以後,小孩似乎就出現了所謂""無所適從""的樣貌,從這個面向看的時候,想到這樣好像很符合有些人在說的﹝要有適度地限制才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所以合理化許多因應校園管理而生的威權教育,也崇尚適度地威權教育是扶助孩子學習步調的方式。如果真如他們所言,那麼眼前這個孩子接下來會怎麼發展,實在很令人好奇。
想要看見這件事情的發展,似乎更需要努力的不是小孩,而是大人。如何能夠先把自己擺在小孩的後面、如何能夠不露痕跡地先穩住自已的擔心和緊張、如何能夠先看見並等待小孩的自主性,然後陪伴並適當地協助學習。
常常想著,
如果可以在草地上奔跑,會有小孩想在教室裡走路嗎?
如果可以在自然裡爬樹,會有小孩想在家裡爬樓梯嗎?
如果可以在生活裡看見動植物,動物園、植物園還會變成景點嗎?
如果可以自由,會有人真的想逃避自由嗎?
如果有規定這麼煩人,沒有規定就真的比較好嗎?
沒有規定,真的會自己主動做嗎?
然後每想一個問題的時候,就先問自己一次「如果我...」,每每這樣的時候,就能更堅定自己的心情,更能夠等待並且陪伴自學的路。
小孩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拿起2年前買給他的相機,說要練習使用相機照相和錄影。
有時候趴在地上拍玩具、有時候對著人拍。
問「你有想要拍的故事嗎?」(搖頭)
「只是練習使用相機」
「相片可以說很多故事,拍真實的畫面,也可以因為距離不同製造假象。」
然後找出平凡人平凡事的臉書看一看,一陣嘩然之後,小孩自己開始玩。
邊玩邊想、邊玩邊調整、邊玩邊問、邊玩邊笑,就這樣又一個下午被玩掉了。
因為媽媽討厭拍照,爸爸就變成了臨演,相機被擺在櫃子上錯位
後來發現真人很難拍,而且大人都不想當臨演,就拿出皮卡丘(而且免費)
軌道玩具拿出來擺景,皮卡丘搭火車!
發現相機有夜視拍照功能,跑到廁所關門關燈拍看看
玩夠了說:「對焦好難,自動對焦根本就拍不好」、「軌道玩具這裡凸起來的地方,就會被發現是假的了」、「唉唷,反正皮卡丘也是假的」、「相片都不一定是真的,雖然拍的東西是真的有的東西,可是相片就可能看起來想是真的的假的」...
想來,夠了,這樣就夠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是不是需要照著自學計畫裡面的課表進行?! 這是大人的疑問,小孩似乎沒有拒絕一個硬梆梆的課表。
印象中小時候的國語課,除了念課文、查生字、造句、背課文、還有一堂說話課。不確定課程名稱是不是就叫說話課,也不太記得那堂課到底上了甚麼。只記得幾個畫面是:某個同學在那堂課上,說了一個成語故事---
大人心裡很知道自學計畫裡面很多內容其實都不可能達成,包括計畫的完整性和沒有彈性(像是課表部分),但是不要照著計劃走,然後呢? 要怎麼走?
如果自主學習是一個目標,那麼要怎樣才算是符合這個目標? 完全自主並且自由地主動執行某一項看起來像學習的事情,才能算嗎?如果給了一個不是自主而來的目標,但不介入走向目標的方向與過程歷時,這樣還能算是嗎?
就像成人對所有疾病的診斷都有的害怕一樣,一個專業名詞出現在生活中的時候,我們歷經的所有擔憂與恐懼,在人開始發問的時刻,就是學習的當下......
學習是甚麼? 這陣子一直在想這些事情。 學習某一件事情,絕對源自於好奇,這是動物的天性。
是不是需要照著自學計畫裡面的課表進行?! 這是大人的疑問,小孩似乎沒有拒絕一個硬梆梆的課表。
印象中小時候的國語課,除了念課文、查生字、造句、背課文、還有一堂說話課。不確定課程名稱是不是就叫說話課,也不太記得那堂課到底上了甚麼。只記得幾個畫面是:某個同學在那堂課上,說了一個成語故事---
大人心裡很知道自學計畫裡面很多內容其實都不可能達成,包括計畫的完整性和沒有彈性(像是課表部分),但是不要照著計劃走,然後呢? 要怎麼走?
如果自主學習是一個目標,那麼要怎樣才算是符合這個目標? 完全自主並且自由地主動執行某一項看起來像學習的事情,才能算嗎?如果給了一個不是自主而來的目標,但不介入走向目標的方向與過程歷時,這樣還能算是嗎?
就像成人對所有疾病的診斷都有的害怕一樣,一個專業名詞出現在生活中的時候,我們歷經的所有擔憂與恐懼,在人開始發問的時刻,就是學習的當下......
學習是甚麼? 這陣子一直在想這些事情。 學習某一件事情,絕對源自於好奇,這是動物的天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小孩放暑假了,我也為他安排了課表。 說實話,我不喜歡讓孩子整天埋頭讀書,大部分的時間我更希望他能運動和休息。 人不是電腦,生命中還有許多事物需要去體驗。 藉由運動,可以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也希望他能在未來面對不如意或壓力時,能靠運動度過低潮期。 畢竟,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個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個性,是安穩、是狂野。是守序、是破壞。是安逸、是挑戰。內心住著對曠野嚮往的野狼,被關在籠子裡,真的能澆熄牠想回奔曠野的夢想嗎?如果我可以寫一篇故事,結局我一定會寫成:野狼回歸到屬於牠的地方,「曠野」。
Thumbnail
孩子今年即將要上國小一年級了。 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聽聞不少家長開始打聽暑期及國小的安親班或補習班,而我也試探性地問了孩子是否有想去安親班的意願? 結果我得到是孩子很大的反應表示:「我不想去安親班,我下課後就要回家。」 這個答案完全在意料之內,無論在此之後我又陸續問了多少次,得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小孩放暑假了,我也為他安排了課表。 說實話,我不喜歡讓孩子整天埋頭讀書,大部分的時間我更希望他能運動和休息。 人不是電腦,生命中還有許多事物需要去體驗。 藉由運動,可以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也希望他能在未來面對不如意或壓力時,能靠運動度過低潮期。 畢竟,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個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個性,是安穩、是狂野。是守序、是破壞。是安逸、是挑戰。內心住著對曠野嚮往的野狼,被關在籠子裡,真的能澆熄牠想回奔曠野的夢想嗎?如果我可以寫一篇故事,結局我一定會寫成:野狼回歸到屬於牠的地方,「曠野」。
Thumbnail
孩子今年即將要上國小一年級了。 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聽聞不少家長開始打聽暑期及國小的安親班或補習班,而我也試探性地問了孩子是否有想去安親班的意願? 結果我得到是孩子很大的反應表示:「我不想去安親班,我下課後就要回家。」 這個答案完全在意料之內,無論在此之後我又陸續問了多少次,得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