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和朋友晚飯,鄰桌坐了一家三口。餐廳是小店,員工客人相熟,週末晚坐滿也不過三十人。本來沒留意鄰桌,但見那十三四歲男孩吃飯毫不專注,不時東張西望,才引起我注意。一看原來男的是某被法院判襲擊罪入獄的前警司,大名響遍網絡,早前出獄也有報章報導,難怪他的孩子那麼慌失失。
報導影響的並非只得犯案者,從他兒子那頓飯大半時間都慌張張望的神態看來,他實在深受其父所作所為影響。不在此評論其父,畢竟他已被法律制裁,還望其改過自新。但孩子呢?十來歲而已,正值大好青春,但要惶恐地活在別人眼光之下,想必不會好受。
父母所作所為影響的不單是自己,更多時還有其下一代。從那一家三口的晚餐看來,這家人感情不差,父母也疼愛孩子,才會三人上街吃飯享天倫樂。可惜的是孩子的不安有誰懂?但見那見慣風浪的父親不卑不亢地用餐,妻子忙着照顧,孩子卻四處找尋令其不安的情緒,那刻同是為母的我不免唏噓。
難怪吾母於我小時候常跟我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平生不作虧心事」;「報應要是落在自身還好,最痛是在最愛身上」。
早兩天車子被撞尾,已是今年第二遭。香港司機特別心急,但被撞時兩個孩子在車後座,雖有繫上安全帶,聽到那「嘭」的一聲時心還是離了一離。孩子們沒事,但警方十分緊張,建議可以跑跳對答如流的兩人坐救護車到醫院檢查清楚得個安心。後車是收掣不及,但被撞後下車檢查那刻我內心竟然前所未有的平靜大於煩燥。感恩孩子們沒事,車子只是小問題;後車司機沒大礙,自己沒受傷,跑趟醫院還只是確保安全而已,車禍如此實是萬幸,還不感恩?雖然後來孩子在醫院的急診室待了五小時(反正非緊急輪候時間比較久),折騰了大半晚家長會去不了晚飯聚沒有了,但所謂車禍還只是這樣,上天也真的厚愛我們幾位。
孩子從來是父母心頭肉,於我而言是;於那罪成警司亦然。孩子們的身心理應是父母最關心的一環,家長可別以為吃飽穿暖供書教學便盡了責任,這只能令我們免於被控虐兒的最低警戒線,卻非育兒標準。
物質充裕的香港即使財力稍遜的父母也能令子女有温飽,加上免費教育,孩子的知識不會相差太遠。但品格呢?情商呢?自我形象呢?對社會的看法和體會呢?如此種種孩子都得在身邊人身上找答案量標準。要是孩子發覺別人因父母或家庭背景向其投以不同眼光,內心產生不安感時父母也得循循善誘令其解開心結重拾自信免得其遑遑不可終日。
若果那天車禍我如昔日沒孩子時那心浮氣躁的話,那我只會令孩子們覺得「車禍就是要罵;就是要發颷;就是要得勢不饒人;就是只有winner takes all。」感恩沒人受傷,連孩子都問:「啊,原來車禍就是這樣?記錄一下去趟醫院就成?那賠款呢?法庭程序呢?警察們原來都這麼冷靜啊?」「對,就是各安其份,解決問題為先,對錯判斷在現場並不合用,若有需要留待法庭稍後解決。」
自問非冷靜的人,但孩子們的出現就像天賜了顆「冷靜」按鈕給我一樣。萬大事別急別亂別怕別忙,否則孩子們長大後只會青出於藍。和好友說笑,也許天就知我太不堪,才不得已派孩子整治我,好等我這蠻女學點禮教修養罷。
世界之大人未能一一看懂,但成年人眼界尚算得比孩子廣闊;為人父母,放輕鬆心情放寬廣胸懷吧,把孩子的世界交給他們,別讓我們的負面情緒/經驗/言行玷污其心靈,做不到好榜樣沒關係,起碼每天爭扎着別墮落做壞榜樣,或從自己的錯中反省,改過給下一代看,已經足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164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resa H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歸屬感,非與生俱來,我反而覺得是要周邊所有人用心經營。只要對成長之地有歸屬感,位位小朋友都可以是模範生。
女兒高小了,功課量增加。開學整整一個月,媽媽們都笑說因為挑燈夜讀(其實是做功課),九時後聲浪變大,十時後每每有親手殺子衝動。讀私校還得這樣吃力,不敢想像官津校的功課有多排山倒海。
躲在夢中很易,但睡醒還是痛苦;人生就如莊周夢蝶,可惜這邊覺醒了,就睡不回夢的那邊去。我明白女兒這年紀很想要一個「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理」的肯定,不過吾非孔孟,何德何能導她半點?人生,還是由她自己去領悟參透。
沒了學校,孩子和家人的規律都沒有了。暑假快到時充滿憧憬:今年暑假甚麼都別做,除了玩!結果玩是玩,玩死自己條老命啦。但見到這刻都未完成作業的女兒睡前趟在牀上高呼「媽媽今天我很開心啊!因為我又和最好的朋友見面了!」
家人的寵溺可以造成多大的笑話?看看香港前特首的「行李門」事件推到輸司法覆核貽笑大方便知。可惜的是那父母的心眼一早盲掉,還劍指守法的對家「把事情推到政治層面」。以史為鑑尚不如,反面教材歷歷在目,為母豈能不警剔?
「那你該明白世界實在很大,競爭也四周林立。」女兒沉默,可能她在想自己的舞台可以有多大多遠。「爭取眼前有的機會,好好創造自己的舞台吧。有天你也必然可以站在屬於自己的台上。」
歸屬感,非與生俱來,我反而覺得是要周邊所有人用心經營。只要對成長之地有歸屬感,位位小朋友都可以是模範生。
女兒高小了,功課量增加。開學整整一個月,媽媽們都笑說因為挑燈夜讀(其實是做功課),九時後聲浪變大,十時後每每有親手殺子衝動。讀私校還得這樣吃力,不敢想像官津校的功課有多排山倒海。
躲在夢中很易,但睡醒還是痛苦;人生就如莊周夢蝶,可惜這邊覺醒了,就睡不回夢的那邊去。我明白女兒這年紀很想要一個「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理」的肯定,不過吾非孔孟,何德何能導她半點?人生,還是由她自己去領悟參透。
沒了學校,孩子和家人的規律都沒有了。暑假快到時充滿憧憬:今年暑假甚麼都別做,除了玩!結果玩是玩,玩死自己條老命啦。但見到這刻都未完成作業的女兒睡前趟在牀上高呼「媽媽今天我很開心啊!因為我又和最好的朋友見面了!」
家人的寵溺可以造成多大的笑話?看看香港前特首的「行李門」事件推到輸司法覆核貽笑大方便知。可惜的是那父母的心眼一早盲掉,還劍指守法的對家「把事情推到政治層面」。以史為鑑尚不如,反面教材歷歷在目,為母豈能不警剔?
「那你該明白世界實在很大,競爭也四周林立。」女兒沉默,可能她在想自己的舞台可以有多大多遠。「爭取眼前有的機會,好好創造自己的舞台吧。有天你也必然可以站在屬於自己的台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面鄰居兒子亂停重機,被隔壁鄰居吼叫把車停好,兒子就大聲叫囂,飆一大堆三字經,家長也跟著出來吼接著駡,剛開始是在駡自己兒子,隨後變調走鐘,駡起所有鄰居,怪說大家都很自私小氣,車庫門前不讓別人停車。 奇怪的是……他們自己家的車庫放東西,一家五、六台機車放在別人車庫門前,擋住大家車庫汽車出入,竟然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生命現場-受害者心態 我們家兒子是個吃貨,每次帶他外食,他總是毫不客氣的點最貴的那道菜。 後來我了解了這點,覺得食色性也,孩子想吃好吃的,倒也不是什麼問題。只是如果我有預算考慮時,會事先告訴他上限。他也都會遵守。如果沒先說,就表示我那天“心情很好啦”! 期末和老師面談孩子狀況,鮮少的體驗到身為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黃昏,一名爸爸帶著三歲兒子在田間小路散步好不愜意,突然兒子被一顆石頭絆倒哇哇大哭,爸爸心疼不已趕緊安慰,同時也將那顆石頭撿起來丟得遠遠,懷中的兒子不哭了。這位爸爸用「報復」的身教教兒子,兒子長大了,也會用一樣的方式解決令他不愉快的人與事,小小的言行大大的影響。 常常聽老一輩人講「人品貴重」,人
Thumbnail
只要家長真心想陪伴孩子,不管多忙碌,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而且,孩子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這將會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力量。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面鄰居兒子亂停重機,被隔壁鄰居吼叫把車停好,兒子就大聲叫囂,飆一大堆三字經,家長也跟著出來吼接著駡,剛開始是在駡自己兒子,隨後變調走鐘,駡起所有鄰居,怪說大家都很自私小氣,車庫門前不讓別人停車。 奇怪的是……他們自己家的車庫放東西,一家五、六台機車放在別人車庫門前,擋住大家車庫汽車出入,竟然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生命現場-受害者心態 我們家兒子是個吃貨,每次帶他外食,他總是毫不客氣的點最貴的那道菜。 後來我了解了這點,覺得食色性也,孩子想吃好吃的,倒也不是什麼問題。只是如果我有預算考慮時,會事先告訴他上限。他也都會遵守。如果沒先說,就表示我那天“心情很好啦”! 期末和老師面談孩子狀況,鮮少的體驗到身為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黃昏,一名爸爸帶著三歲兒子在田間小路散步好不愜意,突然兒子被一顆石頭絆倒哇哇大哭,爸爸心疼不已趕緊安慰,同時也將那顆石頭撿起來丟得遠遠,懷中的兒子不哭了。這位爸爸用「報復」的身教教兒子,兒子長大了,也會用一樣的方式解決令他不愉快的人與事,小小的言行大大的影響。 常常聽老一輩人講「人品貴重」,人
Thumbnail
只要家長真心想陪伴孩子,不管多忙碌,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而且,孩子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這將會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力量。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