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程天縱的專業力》後記/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站作者程天縱先生繼《經營學》與《管理力》二本暢銷管理實務作品之後,訂於2018年12月4日出版第三本作品《程天縱的專業力》;本文是這本新書的後記,也道出了專業經理人與創業者的差異、以及他們將如何從本書中獲益。

程天縱
1979到1997服務於惠普,1992到1997擔任中國惠普總裁;1997到2007擔任德州儀器亞太總裁;2007加入富士康擔任集團副總裁,2011年兼任集團子公司富智康CEO。已出版《程天縱的經營學》與《程天縱的管理力》二冊作品。tuna.toa
《程天縱的專業力》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不只是寫給企業經營者,也是寫給上班族看的。上班族看了可以學習,然後成長為專業經理人;老闆看了,也可以更瞭解上班族和專業經理人的心態。
大家都知道,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創業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曾經是上班族或專業經理人,但為什麼需要看我的文章,才會更瞭解上班族和專業經理人的心態呢?
因為,「屁股指揮腦袋」這句話是不變的真理。大部分的人,當坐在不同的位置上時,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而對於自己創業當老闆的人而言,我的文章或許也可以起一些提醒的作用。
因此,在這本書結束之際,我把40年職涯中所觀察到「專業經理人」和「創業老闆」的差異做個總結,來和讀者分享。

專業經理人

成功專業經理人的工作動機,通常來自於對「工作成就」的追求。他們藉著企業的大舞台,來滿足「做大事」的成就感;如果能因而達到「賺大錢」的結果,當然就更好了。
為了登上企業金字塔的頂端,擁有更大的舞台來做更大的事,他們必須學習管理理論與領導方法;因此,他們相信「專業」、懂得規劃與計劃、行事風格屬於「謀定而後動」的類型。
在工作方面,他們服從組織指揮體系(Chain of Command),經常扮演救火隊,收拾殘局、不爭功、不諉過。
在性格上,他們抬轎子、守本份,懂得自律、自我約束,避免在衝動之下做決定。
同時,為了避免「功高震主」,必須經常扮演「幕後推手」的角色,一切功勞都歸於老闆。
在領導統御方面,專業經理人身為老闆與團隊之間的橋樑,非常重視對上與對下的溝通;為了避免內部衝突、保持團隊和諧,決策方式通常採取多數決(Majority Vote)或共識決(Consensus Decision)。
也因為如此,專業經理人最大弱點就是容易妥協、對於自己的想法不能堅持到底,因而給人「奴性」重的印象;碰到企業中的「玻璃天花板」,往往束手無策、無力反抗,最後只有選擇離開,另謀生路。

創業老闆

大部分成功的創業家,創業和努力的動機則來自對「利益」的追求;如果在「賺大錢」的同時,還能夠得到「做大事」的結果,就真的是「名利雙收」了。
他們創建了自己的企業金字塔,而且就是自己金字塔的頂端;然而,當他們從頂端往下望的時候,不可避免,註定是孤獨的。
由零到一、從無到有,開疆闢土建立霸業,他們不講理論、不重視專業,他們憑的是自己的直覺,與過去成功的經驗。
他們會不停的「自我學習」,會聽專家學者意見,但是只服膺於比自己更成功的企業家。
他們會積極參與社交圈子,以便建立人脈、發現商機;但碰到困難時,他們不會與屬下商量,也不會聽從屬下的意見。在無助的情況下,他們甚至會選擇相信「風水」、相信「鬼神」,但最終相信的還是「自己」。
台灣早期大部分成功的創業老闆都追求「自我實現」、以自我為中心,所有的員工都要圍著他打轉(當然也有很多不是這樣);因此,在企業內部,老闆大部分沒有「時間管理」的觀念,經常不守時,開會沒有議題、沒有議程。
由於接觸外界的訊息量大又雜,因此主意經常改變,標準的「計劃跟不上變化,變化不如一通電話。」
他們也比較不重視規劃與計劃,大都屬於雷厲風行的行動派;加上身處金字塔頂端,朝令夕改又沒有耐心溝通,屬下往往被操得七葷八素,「忙、盲、茫」之餘,往往不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在領導統御方面,他們極端堅持已見,絕不妥協、打死不退;決策時通常採取「獨裁為公」或「少數決」的方式。也因為如此,往往專業經理人認為不可行、做不到的事情,創業老闆就做到了。
優點和缺點往往是一體的兩面。如果強要把創業老闆的缺點改掉的話,他們的優點可能也就不見了。
我對創業成功的定義,就是「能夠存活下來」的就算成功了。至於能夠存活多久,就看他們隨著科技潮流、產業趨勢變化的能力有多強大了。
不重視專業、不重用專業經理人,或許不會影響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但必定會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就如同專業經理人會碰到自己的玻璃天花板一樣,企業也會受限於創業老闆的格局,碰到「企業規模的天花板」,而有些就永遠落在中、小、微型企業的規模裡了。
縱使有些企業能夠發展成跨國大企業,卻仍然不重用專業經理人,或是堅持成為「傳子不傳賢」的家族企業,終究會影響到未來企業轉型升級的能力。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最後,我要指出大部分成功創業老闆的一個盲點:他們總希望屬下員工和專業經理人都能抱持「小老闆」的心態,都能夠如同自己一般,為企業的發展而拼搏。
但是他們不瞭解,專業經理人和創業老闆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價值觀的不同。成功的專業經理人認為「工作與生活要平衡」(Work and Life Balance),而創業老闆則認為「工作就是生活」(Work is Life)。
我在惠普及德州儀器服務的30年中,一直與歐美的專業經理人頻繁接觸與共事;我深深感受到,他們對於工作與生活的態度,和華人企業的員工有很大的不同。
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在海峽兩岸客戶發生問題時,他們會立刻回應、即時趕到客戶端去解決技術或產品問題;但碰到一些出乎意料、難以解決的問題,結果拖到感恩節、聖誕節等節慶的時候,他們就一定放下手邊的工作回家渡假。
華人企業的員工碰到這種情況時,一般都會加班加點、犧牲假期;但歐美企業的員工則認為「工作與生活平衡」比什麼都重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普及,即使是華人社會的企業老闆,也要瞭解員工和老闆在心態上、價值觀上的不同。做老闆的人,要調整自己對員工和專業經理人的期望,勞資雙方才能夠和諧共存、合作共榮。
再偉大的企業,如果光憑老闆一個人,能做出什麼偉大的成就?偉大企業的背後,必須要有無數的快樂員工和專業經理人共同合作,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如果員工和專業經理人都能夠像老闆一樣的拼命,把工作當做生活,那麼這些人留在企業內的時間也不會太久,早晚都會出去自己創業。
所以,企業老闆不應該對專業經理人存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希望他們個個都能像老闆自己一樣拼命。
即使是創業的老闆,也必須要調整心態,工作和生活必須要平衡;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台灣的經濟要發展、產業要茁壯、企業要走出去,就必須培養大批的專業經理人,而創業家的心態也必須隨著改變。
希望這本書能為讀者們帶來一些新的觀念,和成為專業經理人所需要、而且真正能用於職場上充實自我的理論與實務方法。

參考閱讀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喜愛」圖像、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這三個名詞,都是最近經常被提起的行話;它們彼此緊密相關,但意義又不太相同,偶爾還會被誤用。本文就用白話來說明一下,這三個奇妙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Apple的Macintosh電腦有個很坎坷的身世:問世太晚、價格很貴、定位不明;然而,這些問題卻帶來了不同的機會。雖然Mac在初次亮相時一片叫好,但它真的能擋住來勢洶洶的IBM PC和相容機嗎?
許多老闆都沒有耐心去理解市場分析,反而喜歡「隔空抓藥」迫使下屬接受不合理的年度業績目標,使得訂定目標成了上下之間爾虞我詐的例行公事。老闆們是否該反思一下,重新考慮採用市場分析模型來訂定合理的目標?
筆者沒有待過創投公司,不過卻是會計師、創業者、也有募資經驗。為了多積福報,決定把自己的經驗寫出來,分成10個重點跟大家分享,希望能讓你少走點冤枉路、少繳點學費。
最近談起資安相關的話題時,發現其他人有些觀念可能有待澄清。筆者因為過去的經歷,在這方面也算是有點心得;所以這裡就來探討幾點大家可能比較有興趣、但觀念上可能跟一般研發經驗不一樣的地方。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這三個名詞,都是最近經常被提起的行話;它們彼此緊密相關,但意義又不太相同,偶爾還會被誤用。本文就用白話來說明一下,這三個奇妙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Apple的Macintosh電腦有個很坎坷的身世:問世太晚、價格很貴、定位不明;然而,這些問題卻帶來了不同的機會。雖然Mac在初次亮相時一片叫好,但它真的能擋住來勢洶洶的IBM PC和相容機嗎?
許多老闆都沒有耐心去理解市場分析,反而喜歡「隔空抓藥」迫使下屬接受不合理的年度業績目標,使得訂定目標成了上下之間爾虞我詐的例行公事。老闆們是否該反思一下,重新考慮採用市場分析模型來訂定合理的目標?
筆者沒有待過創投公司,不過卻是會計師、創業者、也有募資經驗。為了多積福報,決定把自己的經驗寫出來,分成10個重點跟大家分享,希望能讓你少走點冤枉路、少繳點學費。
最近談起資安相關的話題時,發現其他人有些觀念可能有待澄清。筆者因為過去的經歷,在這方面也算是有點心得;所以這裡就來探討幾點大家可能比較有興趣、但觀念上可能跟一般研發經驗不一樣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文化中,我們常常聽到「老闆永遠是對的」這種說法。彷彿一旦坐上主管的位置,就自動獲得了無上的智慧和權威。但是,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聽聽阿德的故事,看看這個意外當上主管的菜鳥是如何從自己的部屬身上學到寶貴的管理經驗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是否需要在每一個領域都超越下屬的問題,並分享了一位主管的故事。透過分享的故事,提出了一個優秀的主管應該具備的能力,並呼籲職場勇士們要記住團隊的成功遠比個人的能力重要。
之前有說過創業系列的文章,而這是當事人想要創業,就算我不知道命主的八字如何,我透過行為觀察、談吐大概就得知你創業的方向,這跟你的考運極好完全兩碼子的事,人在順境總是認為人定勝天,但同時也是迷失自我的開始,就如你進台積電後想要創業的盲點。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上次談2024年的職場軟實力,今天就來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跟大家分享。 這個案例我真的覺得值得紀錄。 在我經歷的職場生涯中,80%集團主管或者老闆幾乎可以說是超理性派(這裡不談會破口大罵的領導者,這些人除了部分天才特例,絕大部分的老闆只會把員工嚇跑)。近期我加入的一間歷史悠久的集團。由於是集團,因
Thumbnail
這本是由今周刊出版的投資理財書籍,主要作者之一是知名的肯恩.費雪,這本書主要在介紹10種賺大錢的類型,譬如創業、求職、成為明星、房地產、創作、投資、甚至是和好對象結婚。 10種類型分成10個章節介紹,每個章節都有針對該類型做深入的說明,以上提到的賺錢方式,肯定不會有人全部都做,能夠做好其中的一兩種就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文化中,我們常常聽到「老闆永遠是對的」這種說法。彷彿一旦坐上主管的位置,就自動獲得了無上的智慧和權威。但是,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聽聽阿德的故事,看看這個意外當上主管的菜鳥是如何從自己的部屬身上學到寶貴的管理經驗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是否需要在每一個領域都超越下屬的問題,並分享了一位主管的故事。透過分享的故事,提出了一個優秀的主管應該具備的能力,並呼籲職場勇士們要記住團隊的成功遠比個人的能力重要。
之前有說過創業系列的文章,而這是當事人想要創業,就算我不知道命主的八字如何,我透過行為觀察、談吐大概就得知你創業的方向,這跟你的考運極好完全兩碼子的事,人在順境總是認為人定勝天,但同時也是迷失自我的開始,就如你進台積電後想要創業的盲點。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上次談2024年的職場軟實力,今天就來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跟大家分享。 這個案例我真的覺得值得紀錄。 在我經歷的職場生涯中,80%集團主管或者老闆幾乎可以說是超理性派(這裡不談會破口大罵的領導者,這些人除了部分天才特例,絕大部分的老闆只會把員工嚇跑)。近期我加入的一間歷史悠久的集團。由於是集團,因
Thumbnail
這本是由今周刊出版的投資理財書籍,主要作者之一是知名的肯恩.費雪,這本書主要在介紹10種賺大錢的類型,譬如創業、求職、成為明星、房地產、創作、投資、甚至是和好對象結婚。 10種類型分成10個章節介紹,每個章節都有針對該類型做深入的說明,以上提到的賺錢方式,肯定不會有人全部都做,能夠做好其中的一兩種就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