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學校長 - 蘇仰志。你的孩子是「人」不是「你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其實自己從小很乖,但當遇見人生中的關鍵時刻,最終還是會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吧?」出身台藝大美術系的蘇仰志回憶道,因為一次「意外」參加寫生比賽獲得金牌,還得到了一隻狗做為獎品,讓他大有成就感,從此愛上藝術。但從小學藝術的他卻一直被大人恐嚇「藝術家沒前途、會餓死!」,蘇仰志出身在一個中規中矩的家庭,爸爸是警察,媽媽是家庭主婦,原本對他從小學藝術不以為意,但到了大學也難免開始擔心。
「藝術家沒前途、會餓死」?
那時的蘇仰志成績還不差,考上了師範學院與台藝大,最後不顧家人反對選擇了藝術,差點鬧家庭革命,他當時對爸爸說:「去師院是教別人藝術,去藝術大學是要當藝術家。」爸爸聽到氣得斷絕與蘇仰志的所有金錢來源,但他不以為意,依然堅持著自己要走的路。
後來當了學生會長的他,在一次舉辦活動時邀請爸爸來,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開心地投入自己喜愛的事物,並且好像有了一點點的成就,從那一刻就稍微釋懷了。因為東方的家庭,父子之間很少有交心的對話,一天晚上爸爸突然走進校長房間對他說:「有時候我蠻羨慕你的。你以為我想當警察嗎?要不是為了養你們我才不會為了五斗米折腰。」頓時校長的眼淚就落下,但也因為這個原因,更堅定了自己的目標:「因為我很怕自己老的時候,要跟自己的孫子說:『要不是因為你們,我早就….. 』」
因為我很怕自己老的時候,要跟自己的孫子說:「要不是因為你們,我早就….. 」
2016 雜學校主視覺

喚醒你心中的「三太子」

誰知,當年放棄教職選擇藝術的蘇仰志,如今竟峰迴路轉變成大家口中的「校長」,他說人生就是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意外,這也是人生有趣的地方。第二年的「雜學校」以前年的「不太乖」發想,將「三太子」作為主視覺。那時這麼一段文案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個三太子,挪吒出生便擁有三頭六臂、火焰槍、風火輪。但因為『體制教育』的關係,我們必須把火焰槍收進書包、將風火輪藏起來,強迫自己變成體制下的『好學生』」學生家長們感同身受,雜學校當年更創下了華山單入最高售票額。
人生就是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意外,這也是人生有趣的地方。
跟不守紀律、什麽都不管的「不乖」不同,「不太乖」是不被社會的框架所侷限。我們常被制約,被社會期待要讀好書,當醫生、律師、公務員,然後我們便朝這這個方向去,如此在人生中載浮載沉。
在現有教育體制中常在教導我們「認知能力」,也就是知識。但通常能改變人一生的,反而是那些「非認知能力」:毅力、創造力、幽默感。這些能力必須創造一個環境,讓人透過不斷地嘗試才能從中領悟。而網路的普及也讓「認知能力」的教學顯得越來越不重要,例如,芬蘭在三年前便宣布,學校不能教授所有在 Google 上搜尋得到的東西。
人應生而「雜學」不怕犯錯,時下流行的 AI 與人類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不會出錯,但回顧歷史,有很多偉大的發明卻都是在不經意地犯錯與失誤下創造的?人類最大的價值就是「創造力」,而這類藝術、人文資產是 AI 所無法取代的,蘇仰志開玩笑地說:「電腦就不會創辦不太乖教育節呀!」
人類最大的價值就是「創造力」,這是 AI 所無法取代的

「斜槓」與「雜學」有何不同?

「斜槓」一詞正在流行,問到前者與「雜學」有何不同,蘇仰志認為現在斜槓一詞有點被濫用,好像大家都沈浸在自我的斜槓之中,而出現了「標籤化」的現象,但真要講現在的人有誰不是斜槓?像小編這個新時代職業就是最佳的斜槓代表,要會行銷、剪輯、拍攝、修圖、文案、甚至還要兼做客服。
相比斜槓,雜學是一種持續自主學習、探索的過程或態度,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反標籤」。什麼是標籤?例如在以前常會聽到長輩說:「女生不念書就去洗頭,男生不唸書就去做黑手。」但蘇仰志就有一個朋友在做黑手,修理廠開得跟咖啡廳一樣,常常帶全家人出國玩,生活品質是很多「認真唸書」的上班族比不上的。
「修東西沒什麼不好,他從小就愛東修修西修修,做黑手又有什麼錯?這就是台灣人眼中的『標籤』。黨派分藍綠也是標籤,學歷也是標籤,但這些東西在未來其實並不太重要。當然我不否認學歷的價值,但在學歷之外,我們是不是還有更多的可能?」
在學歷之外,我們是不是還有更多的可能?
2017年 雜學校包下整座華山
「雜學校」很喜歡與實驗教育合作,上次葉丙成老師辦了一場國中一年級的創業課程,讓小朋友知道創業有多麽辛苦。在過程中他們需要主動打電話給客戶,面對貨出不來、成本沒算好的壓力,如果賠本就只能把自己的零用錢拿出來賠,但這不就是創業嗎?蘇仰志說,這樣的學習效果可能會比坐在書桌前學習創業要好很多:有的孩子很適合學校體制,但有更多的孩子其實根本不適合。
「唐鳳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如果現在在學校,可能早就自殺了。他是極度聰明卻又敏感的孩子,曾在國小四年級時試圖自殺過兩次。往往他所思考的事物都早已超齡,後來跟大學數學系的學生一起算數學,這個孩子如果還待在舊有的教育體制,他不會是今天的唐鳳,而還有更多的孩子是這樣。」
有的孩子很適合學校體制,但有更多的孩子其實根本不適合。
校長自比為一枚幸運兒,生命中的意外,讓他走上美術這條路。以前學藝術的就常常被人標籤:「你學這要幹嘛?沒有用,好好念書!這能當飯吃嗎?」但很抱歉,這就是能當飯吃,校長說,現在他就在證明這點。台藝大是全世界最多不同系所的一間學校,有戲劇、廣電、舞蹈、電影,所有你想得到與藝術有關的戲都在裡面。我們學的東西,都會變成我們的涵養,就算沒用,那也是豐富我們的生命,幹嘛一定要有用?更何況大多數人的「有用」是在用過去的邏輯在判斷,未來還有很多未出現的職業等著我們去發掘!
Source by:公視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而談到台灣近期火紅的影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當中以多個面向探討在台灣社會、教育體制下,父母「過度的愛」束縛著孩子的靈魂。校長對此也有深刻的感受:「為什麼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因為他是『人』是個有自由思想的獨立個體,不屬於家長,更不是家長拿來達成未竟之志的工具。所以家長必須 follow 小孩的自由意志,是引導不是強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因為他是「人」
回到前面的論點,「非認知能力」需要的是環境,環境最重要的因素在於「生物多樣性」,多樣性造就了生態的平衡。反觀人類社會,在工業革命後的教育體制下不尊重個體的生物多樣性,只注重效能。在上位有錢有權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成為生產機器中的一顆螺絲,好好的待在那,安份守己地做好一件事就好,才能讓他們的賺錢機器妥善運行。
此次雜學展邀請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孔雀、必須過動》編劇,夏康真參與講座。/ Source by:雜學展,PC:莊永鴻
但時代不一樣了,再加上台灣夠民主,尊重個體發展,其實我們很有機會在教育上做出改變。美國的「民主教育聯盟」靚過,在體制外的學校,台灣永遠是裡面最多的。「四年來我接觸了台灣一千多個教育創新團隊,去哪個國家能找到這麼多?」
校長當初舉辦「不太乖教育節」是因為覺得台灣教育很爛,但策展後受邀到各國,才在他們的眼中看到自己,原來我們這麼強!「我覺得台灣的教育在未來將是國家的亮點,甚至可以向國際輸出,為這片土地長了很多很細膩且多元的東西,到了別的土地不見得長得出來。」
但台灣的教育固然多元,卻有愛掌控小孩的父母,壓迫著孩子往他們認為該走的路徑走。「父母必須得學習改變,雖然很難,像我自己有時也會突然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怎麼突然變成那種很撈叨的父母。」
「小孩不讀書沒關係,但你必須告訴我你喜歡什麼?你的志向與熱情在哪?如果還不知道那就去探索吧!大膽嘗試,永不設限!這樣你才會長大!」

大膽嘗試,永不設限!

現在的人很少探索自己,但基因影響著未來的我們5-6成。「叫一隻魚爬樹是非常怪的一件事,但往往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隻魚,我每天在爬樹因為大家告訴我爬樹是對的,你不覺得很可憐嗎?」把自己丟到不同領域,就會知道哪些東西適合自己、自己喜不喜歡。
根據教育部統計,現在有不少超會讀書的博士都找不到工作,這就像賭博時把所有賭注都壓在同一件事上,賠率很高,但要多久才會翻身?雖然不能說這是錯的,但蘇仰志覺得我們應該要與時俱進,雜學校就是在創造這樣的環境,讓這些非典型、有趣的東西聚在一起。
「雜學」是運用環境將教育體現生活中,未來蘇仰志更預計成立實體學校,顛覆以往大眾對學校的印象,甚至將這樣的模式複製到不同城市。如果說校長的粉絲都是他的學生,那雜學校就是全台灣最大的學校了,十萬個人一起改變思維,台灣教育就有可能被改變!
本文引自:Accupass 生活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走進康定路上的太和餅舖,視線越過架上零瑯滿目的糕餅點心,櫃檯後方鑲嵌牆面的偌大「太和」兩字,於喜氣紅底的映襯下,捉住了人們的視線。招牌下方以小字寫著「台北老店.1946」,隱約提示著它曾經的歲月風華,卻也依然歷久彌新。
東三水街市場的一角,「大豐魚丸」明亮的招牌下,有個身影正埋首辛勤地工作著。他是鄭靖騰,大豐魚丸的三代掌櫃。見到我們,他停下手中工作熱情地招呼,領著眾人來到一處靜僻,侃侃談起大豐魚丸店的創店始末。
西昌街224巷是萬華青草舖的發源地,在各種藥草的簇擁下,青草巷往內延伸,在微光下飄蕩著一股神秘的魔幻,四知青草舖古樸的招牌靜靜地豎立一旁。已有百年的歷史的「四知青草舖」,店內瀰漫迷人的草藥味,牆上的斑駁映出藥舖與艋舺一起度過的百年歲月…
台灣早期,家族中出「家將」事件光宗耀祖的大事,「陣頭文化」是台灣獨有的文化遺產,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讓這份文化能夠傳承、變得更好、被國際所看見,是每個台灣人的責任。透過這次「2018萬華創意街區特展」,我們有機會訪問到艋舺八將面師林自賢,讓我們透過他的口述,一窺台灣八將文化的包羅萬象。
梳起油頭,一搓小胡配上無框眼鏡,斯文中帶點恰到好處的瀟灑,說起話來幽默風趣,卻能條理分明,故事絲絲入扣,他是台灣葡萄酒界新星 – 流浪嗜酒師 Peter。尋尋覓覓,歷經十載苦難磨練,才找到一路追尋的葡萄酒使命 …
從小熱愛民俗活動,台灣大大小小的文化節慶:媽祖繞境、鹽水蜂炮、東港燒王船一個都不放過,她是「雨都漫步」的創辦人 Mila 。在一次的外國民俗活動中,深刻的感受到台灣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返國後以自己的家鄉「基隆」為出發點,成立城市散步式的小旅行,透過深度的導覽,帶大家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走進康定路上的太和餅舖,視線越過架上零瑯滿目的糕餅點心,櫃檯後方鑲嵌牆面的偌大「太和」兩字,於喜氣紅底的映襯下,捉住了人們的視線。招牌下方以小字寫著「台北老店.1946」,隱約提示著它曾經的歲月風華,卻也依然歷久彌新。
東三水街市場的一角,「大豐魚丸」明亮的招牌下,有個身影正埋首辛勤地工作著。他是鄭靖騰,大豐魚丸的三代掌櫃。見到我們,他停下手中工作熱情地招呼,領著眾人來到一處靜僻,侃侃談起大豐魚丸店的創店始末。
西昌街224巷是萬華青草舖的發源地,在各種藥草的簇擁下,青草巷往內延伸,在微光下飄蕩著一股神秘的魔幻,四知青草舖古樸的招牌靜靜地豎立一旁。已有百年的歷史的「四知青草舖」,店內瀰漫迷人的草藥味,牆上的斑駁映出藥舖與艋舺一起度過的百年歲月…
台灣早期,家族中出「家將」事件光宗耀祖的大事,「陣頭文化」是台灣獨有的文化遺產,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讓這份文化能夠傳承、變得更好、被國際所看見,是每個台灣人的責任。透過這次「2018萬華創意街區特展」,我們有機會訪問到艋舺八將面師林自賢,讓我們透過他的口述,一窺台灣八將文化的包羅萬象。
梳起油頭,一搓小胡配上無框眼鏡,斯文中帶點恰到好處的瀟灑,說起話來幽默風趣,卻能條理分明,故事絲絲入扣,他是台灣葡萄酒界新星 – 流浪嗜酒師 Peter。尋尋覓覓,歷經十載苦難磨練,才找到一路追尋的葡萄酒使命 …
從小熱愛民俗活動,台灣大大小小的文化節慶:媽祖繞境、鹽水蜂炮、東港燒王船一個都不放過,她是「雨都漫步」的創辦人 Mila 。在一次的外國民俗活動中,深刻的感受到台灣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返國後以自己的家鄉「基隆」為出發點,成立城市散步式的小旅行,透過深度的導覽,帶大家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八分之一的家長】   開始當老師的時候,有感於現在學生和父母的狀態讓我心生恐懼,所以我那時就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先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因為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實在是太簡單了,完全不用思考,要脫離這個範疇,需要時時刻刻保持理智,才有機會成功。      我想
每個人出生時,運氣各有不同,有的是投胎富貴之家,有的是窮苦人家。比如說,藍優羊出生於小康家庭,但從小求學順遂,一路過五關斬六將,考上一流大學,拿到博士,甚至得到夢想的職位。他目前任職於台沙經濟綜合研究院,沒幾年,高升研究員。根據他祖父的轉述,優羊出生當天,延請助產士來接生,身後竟然跟隨著一位挑著
Thumbnail
台灣社會至目前仍無法擺脫成績至上的魔咒,看看這位父親以一位父親的腳色,去設計瘋狂的 "親子共創業" 實驗,如何更實際更有目的性的方式,帶領孩子選擇另類的 "做中學、學中做" ,不同於傳統學校教育的學習模式。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戰國時代的六國宰相蘇秦不但有深刻的憂患意識,並且善用根基與危機糾結的態勢,養著危機做根基,使危機存而不得作怪。 三、請將不如激將 張儀,戰國時代魏國人,與蘇秦都是鬼谷先生的學生,不過,蘇秦一直覺得自己的才學不
Thumbnail
南一教育集團董事長蘇偉銓提出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高度認同,並強調「適性揚才」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育應該兼顧學生個別需求,創造終身學習,並提出數位與傳統教育融合的趨勢。文章深入探討「適性揚才」在未來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面對時代變遷所需的教育調整。
Thumbnail
王安石與蘇軾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人格。 王安石重視事物的根本原理,偏愛系統與架構,渴望建立統一秩序,性格堅毅,鐵面無私,絕不妥協,可能是INTJ (建築師)或 INTP(邏輯學家)人格。 蘇軾則興趣廣泛,學問駁雜,行事風格飛揚跳脫,具有藝術創造方面的天才,且善於交際,與朝廷官員們打成一片,可能是E
因為父母要時常工作,沒有人管我,小學時代的我根本是個野小子。有慧眼的父母,見到我接近他們的孩子,會把自己的孩子關起來不和我玩。他們的眼神,現在我回想起來,就像問我:你為什麼不讀書?好好學習。 小學時代,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同學,是男孩子,他父親是當警察的,很少華人當警察。他帶我到他家玩,是在警察局裡
Thumbnail
這是一篇探討斜槓人生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面對迷惘的心路歷程和多次經歷選擇之後找到的屬於自己的方向。文章中提到了斜槓文化、迷茫的一代、不同時代父母的困境等觀點,最後鼓勵讀者敢於面對自己的迷惘,去嘗試、去吃果醬,因為只有在挑戰中,我們才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八分之一的家長】   開始當老師的時候,有感於現在學生和父母的狀態讓我心生恐懼,所以我那時就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先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因為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實在是太簡單了,完全不用思考,要脫離這個範疇,需要時時刻刻保持理智,才有機會成功。      我想
每個人出生時,運氣各有不同,有的是投胎富貴之家,有的是窮苦人家。比如說,藍優羊出生於小康家庭,但從小求學順遂,一路過五關斬六將,考上一流大學,拿到博士,甚至得到夢想的職位。他目前任職於台沙經濟綜合研究院,沒幾年,高升研究員。根據他祖父的轉述,優羊出生當天,延請助產士來接生,身後竟然跟隨著一位挑著
Thumbnail
台灣社會至目前仍無法擺脫成績至上的魔咒,看看這位父親以一位父親的腳色,去設計瘋狂的 "親子共創業" 實驗,如何更實際更有目的性的方式,帶領孩子選擇另類的 "做中學、學中做" ,不同於傳統學校教育的學習模式。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戰國時代的六國宰相蘇秦不但有深刻的憂患意識,並且善用根基與危機糾結的態勢,養著危機做根基,使危機存而不得作怪。 三、請將不如激將 張儀,戰國時代魏國人,與蘇秦都是鬼谷先生的學生,不過,蘇秦一直覺得自己的才學不
Thumbnail
南一教育集團董事長蘇偉銓提出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高度認同,並強調「適性揚才」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育應該兼顧學生個別需求,創造終身學習,並提出數位與傳統教育融合的趨勢。文章深入探討「適性揚才」在未來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面對時代變遷所需的教育調整。
Thumbnail
王安石與蘇軾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人格。 王安石重視事物的根本原理,偏愛系統與架構,渴望建立統一秩序,性格堅毅,鐵面無私,絕不妥協,可能是INTJ (建築師)或 INTP(邏輯學家)人格。 蘇軾則興趣廣泛,學問駁雜,行事風格飛揚跳脫,具有藝術創造方面的天才,且善於交際,與朝廷官員們打成一片,可能是E
因為父母要時常工作,沒有人管我,小學時代的我根本是個野小子。有慧眼的父母,見到我接近他們的孩子,會把自己的孩子關起來不和我玩。他們的眼神,現在我回想起來,就像問我:你為什麼不讀書?好好學習。 小學時代,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同學,是男孩子,他父親是當警察的,很少華人當警察。他帶我到他家玩,是在警察局裡
Thumbnail
這是一篇探討斜槓人生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面對迷惘的心路歷程和多次經歷選擇之後找到的屬於自己的方向。文章中提到了斜槓文化、迷茫的一代、不同時代父母的困境等觀點,最後鼓勵讀者敢於面對自己的迷惘,去嘗試、去吃果醬,因為只有在挑戰中,我們才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