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毛澤東思想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與寡頭專制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這組詞出現的頻度很高。從字面理解有二種意思,一是從改革開放起始點算起,已經有了40年。二是將改革開放作為一個過程,至今已持續了40周年。比如1861年開始的洋務運動,距今已經157年;但洋務運動只持續了35年。那洋務運動157周年,就是前一個意思。改革開放40周年則是後一個意思。
40周年夠長了!已經占了中共執政一多半,比前30年多了10年。一個歷史進程要麼因失敗而結束,如洋務運動因甲午戰敗而結束;要麼因達到目標而結束,轉入實現更高的目標。如新文化運動以成功發起「五四」運動建立起國家主義而結束。改革開放40年之久仍在持續中,說明其既沒有達到目標,效果不佳;又還沒完全失敗,還有待時間來檢驗。
但無論如何,改革開放40年足夠重要。對中國和中共都很重要。以中國而論,改革開放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廣泛而密切,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國民物質生活水準得到極大提高,有了一些自主權利;以中共論,因改革開放而重新獲得了較大的合法性,維持和加強了其統治。
然而在40年之際應該熱烈慶祝之時,中國經濟和社會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難和內外壓力,改革開放已是「強弩之末」。失望和悲觀籠罩著整個中國社會。在此之時,以不同角度來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辨析哪些政治人物及其政治決策及行動起到了何種作用,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在我看來,中共對毛澤東的政治遺產的處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改革開放的可能高度,決定了改革初期以鄧小平為主的寡頭專制,和為權貴資本主義的滋生提供了溫床。
在遭到西方侵入後,中國近現代選擇了建立更強大更集中的權力來應對外部的挑戰。最終,毛領導的中共借助於列寧式的政黨組織模式和西方的技術,進一步加強了專制權力,以此來抵禦西方勢力的侵入和消除西方思想對中國的影響。相應的,中國也從郡縣制轉為了党國制,以黨組織為依託來統國治國。實現了「政教合一」,國家領導人完成了「君師」一體的融合,同時擁有政治權力和思想權威;消除了宗法家族,將政權延伸到了農村基層社會。党國制更加強化了傳統的大一統格局,使得專制得以再次升級。党及其領袖對國家和社會控制的範圍和深度大大拓展。党的領袖的權力大大超過皇權專制的皇帝所擁有的權力。而毛是這一歷史進程的代理人、完成者和最具象徵意義的歷史人物。
毛成功地將馬列主義中國化,打通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土壤之間的關節,讓中共在中國落了地,如魚得水,就如古希臘神話中的安泰,從此獲得生生不息的力量。就此而言,毛是中共党國制的總建造師,或如中共所言「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是中共唯一加「締造者」尊號的党和國家領導人。中共為了奪取政權,不惜將毛推上神壇,以利用民眾或顯或隱的盼望救世主或「真龍天子」的傳統心態來凝聚力量。而這讓毛取得了在黨內唯我獨尊的地位,可以唯所欲為。他自詡為「和尚打傘,無法無天」。而其它老一輩革命家對他無可奈何。他的神主地位可以「挾民眾而令官僚」。因而,毛的治下是獨裁專制。這讓廣大「幹部群眾」和老一輩革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和慘痛的代價。
毛的統治以「階級鬥爭為綱」,造成一系列人道和政治災難,經濟民生凋敝。中共的統治合法性被大大削弱,民怨官怨頗深,已難以為繼。毛去世後,才有機會改正他的錯誤政策。但對中共來說,毛居功至偉,即便認為他後來犯了再多再大的錯誤,也不能全部否定。除非它願意放棄權力。
所以,以鄧小平為首的老一輩革命家對毛及毛的政治遺產採取了總體肯定,部分否定的策略。完全繼承了毛時代的党國制,從整體上高度肯定了毛澤東思想,而拋棄了毛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策,轉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毛的錯誤大部分推給林彪、「四人幫」集團,並用慣用的「辯證法」將所謂的毛的晚年錯誤與「毛澤東思想」切割開來。進而將毛澤東思想界定為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又是智慧,又是結晶,當然評價很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稱,「全會一致同意華國鋒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所提出的決策,現在就應當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及時地、果斷地結束全國範圍的大規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稱,「因為毛澤東同志晚年犯了錯誤,就企圖否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對毛澤東同志的言論採取教條主義態度,以為凡是毛澤東同志說過的話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這兩種態度都是沒有把經過長期歷史考驗形成為科學理論的毛澤東思想,同毛澤東同志晚年所犯的錯誤區別開來,而這種區別是十分必要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我黨許多卓越領導人對它的形成和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同志的科學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所謂「中國共產黨集體」,就是指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後面緊跟「許多卓越領導人對它的形成和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說得明白。這個論斷相當重要,它是中共元老集體分享權力和改革開放集體領導制形成的歷史依據。其潛臺詞是中共的政權是老一輩革命家集體打下的。既然毛澤東思想是中共奪取政權的指導思想和法寶,而「許多卓越領導人對它的形成和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所以大家理應當分得「一杯羹」。
廣為傳聞的陳雲對毛澤東的評價,「建黨他有份,建國他有功,治國他無能,文革他有罪」,雖未有看到有官方文獻證實,但符合「毛澤東思想是集體智慧結晶」的論斷。還有文章披露了陳雲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對此的解釋,「如果說中國共產黨是毛主席締造的,那麼李大釗陳獨秀怎麼說,所以只能說他有份;在座的建國都有功,但沒有他老人家的功勞大」(陳雲評價毛澤東,《渤海學刊》1993年第3期)。這話也沒可證實的出處,但符合實情。不用懷疑,為了神化毛,老一輩革命家或多或少將自己的創舉和貢獻歸功於或讓渡給了毛。
以「在座的建國都有功,但沒有他老人家的功勞大」來衡量,毛在世時獨享權力當然不公平。而毛去世後,其它元老才得到他們應有的那一份。不僅如此,還瓜分了毛去世後留下的最大一份。毛的嫡親沒有分得一份。當然,如果元老們的後代在改革開放中也沒有繼承或借用權力的話,這也沒話說。但話說回來,以毛「治國無能,文革有罪」而言,也說得過去。因為沒有過去那樣明確的功爵及承襲制度,但實際上還是論功行賞與子承父蔭,就成了一筆糊塗賬。
這就是40年改革開放的起點。通過對毛澤東思想,毛的遺產的繼承和分割,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陳雲等中共元老為輔的集體領導,並在江胡時期成為制度。相對于毛時期的獨裁專制,這就是寡頭專制。寡頭專制較之于獨裁專制,因為有一定的權力分散和相互制衡,可能沒有獨裁專制決策有效率,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獨裁專制的任意妄為,避免給人民和國家帶來巨大災難;有相對積極的一面。
而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經濟的增長,寡頭專制及其隱性的權力世襲,也成為滋生權貴資本主義的溫床。以權力尋租巧取豪奪國有和民有資產大行其道,極大地損害了公平競爭和經濟績效,阻礙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使得人們喪失了對改革開放的熱情和信心。
回過頭來看,從現實政治考慮,改革開放伊始中共對毛的遺產的評價和分割是穩妥的,有利於國家的大政方針從政治鬥爭轉向經濟建設。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仍然固守毛的政治遺產,維護党國制,堅持黨對國家的絕對領導和不進一步放鬆對社會的控制,不繼續深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就限定了改革開放所能達到的高度和不能釋放更大的經濟活力。當達到政治體制所能提供的經濟改革空間的極限時,改革開放就陷於停滯。只能做一些事倍功半、詞澡華麗,故作高深、花樣百出、與民爭利、騙取民心的微操作。
而寡頭專制又無法克服它所滋生的大量腐敗,也使寡頭專制和集體領導難以保持穩定。不進則退,這就為重新回到獨裁專制提供了可能。
2018年12月26日
江上小堂
不一樣的角度!關注現實,追究歷史,探尋未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就導致中國將更多的資源和時間投入到凝聚大眾成為一個統一行動整體,而不是增強個體能力上。在「改造國民性上」,就著重培養國民對組織的適應性,而反對培養國民的獨立性和發揮個性,要求一致性和消除差異。「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注重提高國民的教育水準和才能,僅僅夠用就行了,而不能損害組織的統一性和一致性。
「戊戌變法」失敗後,其教育改革的政策主張在清末新政中才得到了落實。但中國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始終趕不上日本,教育普及程度比日本相差甚遠。然而相同的是,近代中日兩國精英都是從強大國家的目的來主張提高國民素質的,提高國民素質被當成手段而非目的。這分別導致日本走向軍國主義和中國建立起國家主義意識形態。
從政治制度而言,日本搞「君主立憲制」是加強國家和君主的權力;而中國搞「君主立憲制」則是削弱國家和君主的權力。維新派和立憲派提出「以日為師」,則混淆了政治制度和政治態勢的區別。自然政治進程和結果都不相同。
總而言之,中國的官僚文人在政治政務方面比武士差,武夫在軍事上也比武士差。雖然,日本後來廢除了武士階層,中國廢除了科舉制,但兩個國家傳統的精英特質還是沿襲了下來。甲午戰爭中,中方的官兵的軍事素質比日方的差遠了,輸是必然的。「明治維新」的成功和 「戊戌變法」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更廣泛地比較「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那為何在近代,日本努力成為強國成功了,而中國的努力失敗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和日本對西方的衝擊和挑戰所抱有的態度和採取的對策不同。一個是吸收西方,一個是融入西方。
然而,將「戊戌變法」與 「明治維新」對比還是有些不恰當。時間跨度相差很大。實際上,更廣泛而言,問為何中國近代失敗了而日本成功了,更為恰當。觀察期大致相同。人們之所以愛把這兩者比較,是因為「戊戌變法」就是甲午戰敗後中國在主觀意圖上對「明治維新」的效仿。
這就導致中國將更多的資源和時間投入到凝聚大眾成為一個統一行動整體,而不是增強個體能力上。在「改造國民性上」,就著重培養國民對組織的適應性,而反對培養國民的獨立性和發揮個性,要求一致性和消除差異。「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注重提高國民的教育水準和才能,僅僅夠用就行了,而不能損害組織的統一性和一致性。
「戊戌變法」失敗後,其教育改革的政策主張在清末新政中才得到了落實。但中國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始終趕不上日本,教育普及程度比日本相差甚遠。然而相同的是,近代中日兩國精英都是從強大國家的目的來主張提高國民素質的,提高國民素質被當成手段而非目的。這分別導致日本走向軍國主義和中國建立起國家主義意識形態。
從政治制度而言,日本搞「君主立憲制」是加強國家和君主的權力;而中國搞「君主立憲制」則是削弱國家和君主的權力。維新派和立憲派提出「以日為師」,則混淆了政治制度和政治態勢的區別。自然政治進程和結果都不相同。
總而言之,中國的官僚文人在政治政務方面比武士差,武夫在軍事上也比武士差。雖然,日本後來廢除了武士階層,中國廢除了科舉制,但兩個國家傳統的精英特質還是沿襲了下來。甲午戰爭中,中方的官兵的軍事素質比日方的差遠了,輸是必然的。「明治維新」的成功和 「戊戌變法」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更廣泛地比較「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那為何在近代,日本努力成為強國成功了,而中國的努力失敗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和日本對西方的衝擊和挑戰所抱有的態度和採取的對策不同。一個是吸收西方,一個是融入西方。
然而,將「戊戌變法」與 「明治維新」對比還是有些不恰當。時間跨度相差很大。實際上,更廣泛而言,問為何中國近代失敗了而日本成功了,更為恰當。觀察期大致相同。人們之所以愛把這兩者比較,是因為「戊戌變法」就是甲午戰敗後中國在主觀意圖上對「明治維新」的效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5)於司法法制委員會《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審查詢答時,針對「停止退休所得替代率降低」議題,提出具體質疑。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了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及其歷史背景,並討論了習近平在當前形勢下重啟類似文革的可能性。透過對大飢荒和歷史重挖的回顧,分析了小人物在權力結構中的角色,以及對中國政治的影響。最後,文章也提到中國年輕一代對習近平的態度,並提出對未來的疑問。
Thumbnail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疑因錯誤解讀中共20屆三中全會決定遭到禁言!前車之鑑殷鑑不遠,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美媒專訪,回應外界對中國經濟的疑慮時,竟然又稱20屆三中全會傳遞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重要訊息,將以改革促發展,並繼續主動對世界張開雙臂,邀企業共享中國紅利。他會跟胡錫進同樣下場嗎?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Thumbnail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 作者是亞歷山大.潘佐夫。 這是一本毛澤東的傳記,其實毛澤東的傳記不少見,最早一本是艾德加.史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史諾當年親自到延安跟毛澤東見面,毛澤東也抓緊能夠以好形象出現在歐美各國眼前的機會,史諾的書因此成為一個交相賊的產物。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改革是近年來政治的重要議題之一。希望透過改善立法效率、降低政治角力、提升民意代表素質、強化監督力量、建立透明公開機制和公司化治理等方面,讓立法院能夠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能。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Thumbnail
伊東市位於伊豆半島東部、靜岡縣的最東端,面向相模灣是溫暖的海洋陸地,尤其是冬季,天氣溫和日照時間長,全天氣溫變化不大。主要經濟產業為漁業和觀光業,市區44.7%的面積被指定為「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地區」,背靠險峻的天城山脈,前望深藍色的相模灣,南臨平緩的高原,是一座風景如畫的國際旅遊溫泉文化名城,一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5)於司法法制委員會《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審查詢答時,針對「停止退休所得替代率降低」議題,提出具體質疑。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了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及其歷史背景,並討論了習近平在當前形勢下重啟類似文革的可能性。透過對大飢荒和歷史重挖的回顧,分析了小人物在權力結構中的角色,以及對中國政治的影響。最後,文章也提到中國年輕一代對習近平的態度,並提出對未來的疑問。
Thumbnail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疑因錯誤解讀中共20屆三中全會決定遭到禁言!前車之鑑殷鑑不遠,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美媒專訪,回應外界對中國經濟的疑慮時,竟然又稱20屆三中全會傳遞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重要訊息,將以改革促發展,並繼續主動對世界張開雙臂,邀企業共享中國紅利。他會跟胡錫進同樣下場嗎?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Thumbnail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 作者是亞歷山大.潘佐夫。 這是一本毛澤東的傳記,其實毛澤東的傳記不少見,最早一本是艾德加.史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史諾當年親自到延安跟毛澤東見面,毛澤東也抓緊能夠以好形象出現在歐美各國眼前的機會,史諾的書因此成為一個交相賊的產物。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改革是近年來政治的重要議題之一。希望透過改善立法效率、降低政治角力、提升民意代表素質、強化監督力量、建立透明公開機制和公司化治理等方面,讓立法院能夠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能。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Thumbnail
伊東市位於伊豆半島東部、靜岡縣的最東端,面向相模灣是溫暖的海洋陸地,尤其是冬季,天氣溫和日照時間長,全天氣溫變化不大。主要經濟產業為漁業和觀光業,市區44.7%的面積被指定為「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地區」,背靠險峻的天城山脈,前望深藍色的相模灣,南臨平緩的高原,是一座風景如畫的國際旅遊溫泉文化名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