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政黨組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我們的政治教科書中在闡述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時的經典用語。相信所有「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的中國人都聽得耳朵磨出了繭子,至今記憶猶新。不過,物換星移,馬列主義在中國幾經變樣走形,至今已難以為繼。既不能解釋,更不能指導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落得個千瘡百孔,連作為政治裝飾服也不能「遮羞禦寒」了。事實上,隨著馬列主義在中國社會的失敗和幾乎完全失去影響力,以及馬列主義可能被用來抵制與反對中國社會的現行政策,以馬列主義為起始點的中國現今集權政權已經基本上拋棄了它,而似乎代之以「民族主義加國粹主義」。
然而,雖然馬列主義已經時過境遷,但在十月革命的炮聲中,卻有一樣伴隨著馬列主義而來的東西,在中國紮下根來,不斷「茁壯成長」,可謂「根系深廣,枝葉繁茂」。現今的中國人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它比馬列主義更具有生命力,比馬列主義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更為深遠,這個東西就是「政黨組織」。它也是當今中國社會與傳統中國社會的顯著而根本的區別之一。
一般認為,「政黨」這種表達共同觀點和共同主張的利益團體應當最先產生於17世紀末的英國議會。在1679年英國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贊成的一派發展為「托利黨」,反對的一派則發展為「輝格派」。分別是英國保守黨和自由黨的前身。考之於西方社會的政黨,它無非是議會中具有不同政治主張的政治派別,歷經數百年,其鬆散的組織形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一個公民,他可以不受政黨組織的約束,可以根據自己政治主張的改變而脫離或加入一個政黨;一個議員,一個政治人物,也可以在他任期滿後改變其政治立場,美國議員的政治主張甚至在其任期內也不受所屬黨派的嚴格約束。當然一個公民或一個政治人物輕易地和頻繁地改變自己的政治主張肯定是不可取的。他很難取得人們的信任,要麼被視為不成熟要麼被視為投機。但西方的政黨組織基本上非常鬆散是可以肯定的。英文中政黨(PARTY)和聚會 (PARTY) 是同一個詞,就說明了政黨非常近似於相同政治主張的人在一起聚會。
然而,西方這種非常鬆散的政黨組織到了共產黨那裡就變得非常嚴密了。為了通過武裝鬥爭奪取政權和維持其取得政權後的一黨專制,布爾什維克逐步將其黨組織發展為一個非常嚴密的組織。一個人,如果加入了布爾什維克,就不允許脫離和加入其他組織。如是,就是逃兵或叛徒,會遭到組織嚴厲的打擊,幾至肉體上被消滅。更為甚者,其組織本身為了保持高度的統一性,冠冕的說法是「保持組織的純潔性」,時常需要清除組織內的與最高權力者相左的異己力量。為了實現黨組織最高指令的嚴格執行和步調一致,邏輯上,組織必然要求其成員不僅對組織的思想和原則保持忠誠,而且還要求其成員對其領袖保持忠誠。這也是為什麼前蘇聯會發生那麼多的肅反運動,政黨組織遍佈社會各層次各機構,整個社會處於龐大的內務部和克格勃的嚴密監視與控制之下的內在原因。
在漢語中,「黨」這個字古已有之,有「鄉黨」和「結黨營私」之說,前者指居民組織,一百戶即稱為黨,後者指利益集團,為貶義。比如孔子就說過,「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雖然在傳統社會也存有不同政治主張的利益集團,在明末就有東林黨人與閹黨之爭,但傳統社會中所謂的「黨」與西方政黨組織和共產黨都大相徑庭。那只是存在于官僚體系內部非常不穩定的利益集團,既缺乏政治主張上的連續性,又極大地受到皇權的制約,甚至本身就是皇帝為了駕禦官僚體系而故意製造的。傳統中國社會政權和政治力量的組織形式與共產黨的「政黨組織」相比可謂是相當地「欠發達」。郡縣制的組織架構,其控制能力與控制嚴度自比分封制要強多了,但與「政黨組織」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而傳統社會中的反對力量或非「法」組織則一般採用秘密的幫派組織形式,如「小刀會」、「天地會」、「白蓮教」之類。這類幫派組織也比較鬆散,凝聚力差。它們可能有一個統一的綱領,但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的控制力很弱,各分組織之間的認同感也很低,合作與協作性很差,甚至分屬不同地盤的分組織為了各自的利益可能發生激烈的衝突。不像共產黨那樣能做到「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像什麼分堂、分舵和碼頭呀,基本上是各自為政。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同盟會也採用了這種組織形式。
隨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共產國際隨後就將布爾什維克的「政黨組織」也隨馬列主義思潮輸入到了中國,中國共產黨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也採用了這種嚴密的組織形式。隨後這種追求高度統一與專權的政黨組織形式逐漸在中國社會取得了支配地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鬥爭中發揮出極大的作用,被中國共產黨自譽為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而孫中山在經歷了多次失敗後也深感由興中會、同盟會發展而來的國民黨的組織形式不能滿足革命鬥爭的需要,也想向布爾什維克取經。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提出「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政策,並邀請蘇共幫助改造國民黨,最終也使得國民黨成為一個較嚴密的政黨組織。但由於它畢竟是從一個較鬆散的組織發展而來,其組織內部存在的利益分歧與差別由來已久,所以國民黨的組織控制能力始終比共產黨相差很遠。
在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後,它一如既往地採用嚴密的政黨組織形式來管理和控制中國社會,黨組織成為整個中國社會的「中樞神經系統」,寄居在延伸至社會最基層的街道辦和生產隊或村委會的行政組織體系中,「神經末稍「系統高度發達,遍佈全社會。組織動員能力異常強大與迅捷。意到拳到,收發自如,容易之極。雖然這個政黨組織已拋棄了它過去隨之而來和信奉的那些主張,但它本身並沒有消退。它已變異為一個純粹的利益集團,它一直在不斷地尋求新的支持點和新的理由,而頑強地盤踞在中國社會。只可憐了中國人,仍然生活在強權的控制之下,過著沒有尊嚴的生活,還一時找不到擺脫這種狀況的方法。
2006年10月28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1會員
331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應該說,中國共產黨順應了中國人民的要求。近現代中國人想得的並不是自由,也不是民主,而是一個強有力的政權,許多人為此願意犧牲一切。清廷沒有滿足這個要求,北洋政府也沒有滿足這個要求,國民政府還是沒有滿足這一要求,所以,都垮臺了。而共產黨滿足了這一要求,所以勝利了。
如果說強國往弱國移民是為了取代弱國的統治,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弱國往強國移民就是為了得到強國的統治。也就是說,現今的移民等於是「逆向殖民」。
推論一:如果一個國家絕大多數人都願意移民,那麼何必移民呢?反向移個政府來不簡單得多嗎? 推論二:既然可以移個政府,那可不自己建立一個這樣的政府呢?
美國過去的不平等存在于奴隸主與奴隸等關係之間,而中國的不平等則存在於一切社會關係中。中國現在任何人都沒有自由。不僅平民沒有自由,官員同樣沒有自由。中國的官員不享有自由,不嚮往自由,當然也不可能期望他們願意平民獲得自由。而過去美國的奴隸主享有自由,嚮往自由,才可能期望他們願意奴隸也獲得自由。
那要如何才能認清歷史呢?更具體的,如何認識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事實是什麼?這是前提,是最基本的。但僅弄清事實還不夠,還有問為什麼是這樣?此其二;最重要的是,要做出歷史評價,對還是錯?應不應該?此其三。簡單說來,就是事實如何?為何如此?應該如何?
客觀地看,當今中國社會有階層固化趨勢。但從長的歷史時期看,當今的階層固化並沒有改革開放前嚴重。那時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沒有現在高,戶籍管理非常嚴格;也沒有傳統社會嚴重。傳統社會主要靠科舉才能晉升階層,比率非常之低。
應該說,中國共產黨順應了中國人民的要求。近現代中國人想得的並不是自由,也不是民主,而是一個強有力的政權,許多人為此願意犧牲一切。清廷沒有滿足這個要求,北洋政府也沒有滿足這個要求,國民政府還是沒有滿足這一要求,所以,都垮臺了。而共產黨滿足了這一要求,所以勝利了。
如果說強國往弱國移民是為了取代弱國的統治,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弱國往強國移民就是為了得到強國的統治。也就是說,現今的移民等於是「逆向殖民」。
推論一:如果一個國家絕大多數人都願意移民,那麼何必移民呢?反向移個政府來不簡單得多嗎? 推論二:既然可以移個政府,那可不自己建立一個這樣的政府呢?
美國過去的不平等存在于奴隸主與奴隸等關係之間,而中國的不平等則存在於一切社會關係中。中國現在任何人都沒有自由。不僅平民沒有自由,官員同樣沒有自由。中國的官員不享有自由,不嚮往自由,當然也不可能期望他們願意平民獲得自由。而過去美國的奴隸主享有自由,嚮往自由,才可能期望他們願意奴隸也獲得自由。
那要如何才能認清歷史呢?更具體的,如何認識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事實是什麼?這是前提,是最基本的。但僅弄清事實還不夠,還有問為什麼是這樣?此其二;最重要的是,要做出歷史評價,對還是錯?應不應該?此其三。簡單說來,就是事實如何?為何如此?應該如何?
客觀地看,當今中國社會有階層固化趨勢。但從長的歷史時期看,當今的階層固化並沒有改革開放前嚴重。那時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沒有現在高,戶籍管理非常嚴格;也沒有傳統社會嚴重。傳統社會主要靠科舉才能晉升階層,比率非常之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德國社會民主黨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對德國勞工與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書概述討論它的發展歷程,包括成立背景、組織運作、黨員及群眾基礎的變化、黨的性質及其綱領路線的轉向。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我曾在《中國大陸淪陷74年(2023)年告國際書》一文中說,國際社會必須知道,共黨的“改革開放”是假的。在共黨的曆史上,類似的“改革開放”至少有六次。共黨在1927年——1937年間,因血腥殺戮地主、掠奪私營業主、破壞中華文化而喪盡民心,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五次圍剿之下步入死境。它為了自救,在抗戰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民主是接受挑戰而得到自由,共產是逼著你相信自己是自由。” 無奈之舉🙏,我只能夠在這裡訴說我身邊,因為中共的事,而需要低調行事。以我的生活做一個例子,你可以想像你在台灣,而你加入了國民黨,而你是其中的黨員,可是又要靠黨吃飯。可是後期你發現你要開始反共,卻被身邊的人拖累了。甚至單單人的眼神,就可以
這是在這一個部落格(VOCUS),第一次發表和「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台灣民族的形成」相關的文章, 先前在「樂多部落格」,曾經發表過有關於「日治時期」的16篇文章。接著下來的一個階段為:「黨國時期」,同樣的我們分成好幾個章節來敘述說明。此為第一個章節。 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傅正於<自由中國>196
請看反右運動時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系刊發表的《告全體同學書》,直接挑明共黨讓中華民族喪失了獨立性,這在當時的右派言論中是少見的,如今的民運人士有此見識的真是少之又少。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曆史系系刊發表了一份《告全體同學書》: “三大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是一母所生的難兄難弟,這個
Thumbnail
左翼政黨在西方發生政治重組,進步主義者的論點缺乏證據與邏輯的支持,大大影響到他們在辯論中的勝率。美國的進步主義採取與歐洲不同的策略,通過意識形態綁架控制了學術界,失去中立性加速社會共識的瓦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德國社會民主黨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對德國勞工與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書概述討論它的發展歷程,包括成立背景、組織運作、黨員及群眾基礎的變化、黨的性質及其綱領路線的轉向。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我曾在《中國大陸淪陷74年(2023)年告國際書》一文中說,國際社會必須知道,共黨的“改革開放”是假的。在共黨的曆史上,類似的“改革開放”至少有六次。共黨在1927年——1937年間,因血腥殺戮地主、掠奪私營業主、破壞中華文化而喪盡民心,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五次圍剿之下步入死境。它為了自救,在抗戰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民主是接受挑戰而得到自由,共產是逼著你相信自己是自由。” 無奈之舉🙏,我只能夠在這裡訴說我身邊,因為中共的事,而需要低調行事。以我的生活做一個例子,你可以想像你在台灣,而你加入了國民黨,而你是其中的黨員,可是又要靠黨吃飯。可是後期你發現你要開始反共,卻被身邊的人拖累了。甚至單單人的眼神,就可以
這是在這一個部落格(VOCUS),第一次發表和「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台灣民族的形成」相關的文章, 先前在「樂多部落格」,曾經發表過有關於「日治時期」的16篇文章。接著下來的一個階段為:「黨國時期」,同樣的我們分成好幾個章節來敘述說明。此為第一個章節。 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傅正於<自由中國>196
請看反右運動時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系刊發表的《告全體同學書》,直接挑明共黨讓中華民族喪失了獨立性,這在當時的右派言論中是少見的,如今的民運人士有此見識的真是少之又少。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曆史系系刊發表了一份《告全體同學書》: “三大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是一母所生的難兄難弟,這個
Thumbnail
左翼政黨在西方發生政治重組,進步主義者的論點缺乏證據與邏輯的支持,大大影響到他們在辯論中的勝率。美國的進步主義採取與歐洲不同的策略,通過意識形態綁架控制了學術界,失去中立性加速社會共識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