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3/1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政黨組織」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我們的政治教科書中在闡述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時的經典用語。相信所有「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的中國人都聽得耳朵磨出了繭子,至今記憶猶新。不過,物換星移,馬列主義在中國幾經變樣走形,至今已難以為繼。既不能解釋,更不能指導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落得個千瘡百孔,連作為政治裝飾服也不能「遮羞禦寒」了。事實上,隨著馬列主義在中國社會的失敗和幾乎完全失去影響力,以及馬列主義可能被用來抵制與反對中國社會的現行政策,以馬列主義為起始點的中國現今集權政權已經基本上拋棄了它,而似乎代之以「民族主義加國粹主義」。
然而,雖然馬列主義已經時過境遷,但在十月革命的炮聲中,卻有一樣伴隨著馬列主義而來的東西,在中國紮下根來,不斷「茁壯成長」,可謂「根系深廣,枝葉繁茂」。現今的中國人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它比馬列主義更具有生命力,比馬列主義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更為深遠,這個東西就是「政黨組織」。它也是當今中國社會與傳統中國社會的顯著而根本的區別之一。
一般認為,「政黨」這種表達共同觀點和共同主張的利益團體應當最先產生於17世紀末的英國議會。在1679年英國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贊成的一派發展為「托利黨」,反對的一派則發展為「輝格派」。分別是英國保守黨和自由黨的前身。考之於西方社會的政黨,它無非是議會中具有不同政治主張的政治派別,歷經數百年,其鬆散的組織形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一個公民,他可以不受政黨組織的約束,可以根據自己政治主張的改變而脫離或加入一個政黨;一個議員,一個政治人物,也可以在他任期滿後改變其政治立場,美國議員的政治主張甚至在其任期內也不受所屬黨派的嚴格約束。當然一個公民或一個政治人物輕易地和頻繁地改變自己的政治主張肯定是不可取的。他很難取得人們的信任,要麼被視為不成熟要麼被視為投機。但西方的政黨組織基本上非常鬆散是可以肯定的。英文中政黨(PARTY)和聚會 (PARTY) 是同一個詞,就說明了政黨非常近似於相同政治主張的人在一起聚會。
然而,西方這種非常鬆散的政黨組織到了共產黨那裡就變得非常嚴密了。為了通過武裝鬥爭奪取政權和維持其取得政權後的一黨專制,布爾什維克逐步將其黨組織發展為一個非常嚴密的組織。一個人,如果加入了布爾什維克,就不允許脫離和加入其他組織。如是,就是逃兵或叛徒,會遭到組織嚴厲的打擊,幾至肉體上被消滅。更為甚者,其組織本身為了保持高度的統一性,冠冕的說法是「保持組織的純潔性」,時常需要清除組織內的與最高權力者相左的異己力量。為了實現黨組織最高指令的嚴格執行和步調一致,邏輯上,組織必然要求其成員不僅對組織的思想和原則保持忠誠,而且還要求其成員對其領袖保持忠誠。這也是為什麼前蘇聯會發生那麼多的肅反運動,政黨組織遍佈社會各層次各機構,整個社會處於龐大的內務部和克格勃的嚴密監視與控制之下的內在原因。
在漢語中,「黨」這個字古已有之,有「鄉黨」和「結黨營私」之說,前者指居民組織,一百戶即稱為黨,後者指利益集團,為貶義。比如孔子就說過,「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雖然在傳統社會也存有不同政治主張的利益集團,在明末就有東林黨人與閹黨之爭,但傳統社會中所謂的「黨」與西方政黨組織和共產黨都大相徑庭。那只是存在于官僚體系內部非常不穩定的利益集團,既缺乏政治主張上的連續性,又極大地受到皇權的制約,甚至本身就是皇帝為了駕禦官僚體系而故意製造的。傳統中國社會政權和政治力量的組織形式與共產黨的「政黨組織」相比可謂是相當地「欠發達」。郡縣制的組織架構,其控制能力與控制嚴度自比分封制要強多了,但與「政黨組織」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而傳統社會中的反對力量或非「法」組織則一般採用秘密的幫派組織形式,如「小刀會」、「天地會」、「白蓮教」之類。這類幫派組織也比較鬆散,凝聚力差。它們可能有一個統一的綱領,但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的控制力很弱,各分組織之間的認同感也很低,合作與協作性很差,甚至分屬不同地盤的分組織為了各自的利益可能發生激烈的衝突。不像共產黨那樣能做到「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像什麼分堂、分舵和碼頭呀,基本上是各自為政。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同盟會也採用了這種組織形式。
隨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共產國際隨後就將布爾什維克的「政黨組織」也隨馬列主義思潮輸入到了中國,中國共產黨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也採用了這種嚴密的組織形式。隨後這種追求高度統一與專權的政黨組織形式逐漸在中國社會取得了支配地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鬥爭中發揮出極大的作用,被中國共產黨自譽為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而孫中山在經歷了多次失敗後也深感由興中會、同盟會發展而來的國民黨的組織形式不能滿足革命鬥爭的需要,也想向布爾什維克取經。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提出「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政策,並邀請蘇共幫助改造國民黨,最終也使得國民黨成為一個較嚴密的政黨組織。但由於它畢竟是從一個較鬆散的組織發展而來,其組織內部存在的利益分歧與差別由來已久,所以國民黨的組織控制能力始終比共產黨相差很遠。
在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後,它一如既往地採用嚴密的政黨組織形式來管理和控制中國社會,黨組織成為整個中國社會的「中樞神經系統」,寄居在延伸至社會最基層的街道辦和生產隊或村委會的行政組織體系中,「神經末稍「系統高度發達,遍佈全社會。組織動員能力異常強大與迅捷。意到拳到,收發自如,容易之極。雖然這個政黨組織已拋棄了它過去隨之而來和信奉的那些主張,但它本身並沒有消退。它已變異為一個純粹的利益集團,它一直在不斷地尋求新的支持點和新的理由,而頑強地盤踞在中國社會。只可憐了中國人,仍然生活在強權的控制之下,過著沒有尊嚴的生活,還一時找不到擺脫這種狀況的方法。
2006年10月28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