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從我的英國老闆身上學到的事(一)

還記得三年前拿到offer的那天,我在前往阿姆斯特丹的火車上收到了總監老闆親自打來歡迎我加入團隊的電話,電話中老闆用很誠懇的語氣說:「謝謝你接受我們的offer,很期待你加入我們的團隊。」當時我感到非常驚喜,電話中傳遞了老闆將我當成團隊未來重要一份子的熱忱,這也為我們後來的共事拉開了很好的序幕。當時距離正式到職還有快一個月的時間,我問老闆這段時間需不需要我提早準備些什麼,電話中老闆說你什麼都不用準備,好好享受工作前的假期,到時候我只需要你帶著fresh eyes進公司,把你之後觀察到的想法和建議跟我分享就可以,等你上班後我們也會再一起花時間規劃你的工作內容帶你上手。
工作的展開

我們部門將近三十個人分別來自十五個國家,主要團隊包含我自己的辦公室位於荷蘭鹿特丹總部,少數人則各別分散在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其他國家,像是我的老闆他住在英國倫敦,大約兩週飛一次荷蘭,平日我們是透過線上會議跟他保持密切的工作聯繫。
剛要加入一個新公司,內心總是特別忐忑,上班第一天,老闆讓我飛到倫敦跟他一起工作,三天下來我們每天平均在倫敦市區走上14公里,老闆帶著我穿梭在倫敦市中心了解實體通路市場還有地產商的輪廓樣貌,同時中間帶著我開了大大小小的會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每個會議前,老闆會仔細的跟我說明每個會議的背景、與會者的身份、對方和我們部門之間的利害關係、還有這次會議洽談的目的等等,老闆讓我安心的在會議中擔任觀察者角色,每個會議結束後他都會問我觀察到什麼,有什麼想法,然後進一步跟我分析他在前一個會議中使用的談判技巧,透過這樣的討論很快地幫助我掌握上手,最重要的是這樣平行的互動方式,少了上下級的階層官方對話,多了針對問題和事件的實質探討,這種方式也鼓勵了員工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相對也是建立員工自信的一種方式。
跟老闆工作三年下來,我們在工作上有過無數針對不同觀點的討論,溝通方式很直接有時候也很有挑戰性,雙方會仔細探究對方提出這個決策背後原因,進而從中找到的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我們都明白沒有人是天生什麼都能看透又或是天生就會當總監做管理下決策的,如果只是以金字塔形式去管理團隊,單讓下屬做決策執行而已,那最後只會把團隊養得越來越笨,或是老闆越來越像皇帝而已,然而,王朝不都是這樣沒落的嗎?!
開放式工作溝通文化的基礎
能夠實現這樣的開放溝通文化模式,觀察下來我覺得前提是領導者本身需要有很開放的心胸以及一定的自信度,不會把員工提出的問題或是看法連結到「他這樣說是不是覺得我不夠強或是員工是不是在質疑我」這樣的負面想法,有時候人的自卑容易對外形塑成一種自大,相信我們在工作上多少都曾或是正在遇到這樣的同事或領導者,如果不幸遇到內心極度不安或是中度以上自卑的領導者,那確實會蠻難以實現開放的溝通文化。
在工作的過程中,老闆時常告訴我他很喜歡我對他在想法及思考邏輯上的挑戰(challenge),因為這很能幫助他注意到他缺失的方向或細節,一開始我以為老闆只是客套,我只是聽一聽而已,然而隨著時間漸漸地發現老闆真得從來不會把我提出的問題當作是一種麻煩,相對地反而特別在進行重要專案或決策時,老闆一定會認真詢問我的看法和建議,當然,信任度跟在團隊的自我價值的是需要時間的累積和證明的,這部份之後再另外跟大家分享。此外,我們都知道文化的建立常常不是透過幾個人就可以單獨實現的,它很需要公司整體高層以身作則的去具體執行才有可能實現,我們辦公室是採開放式座位(open desk),除了最最頂那五個手指數的出來的最高層外,沒有人有隔間辦公室,也就是說每天你想到哪一層樓上班坐哪個位子都可以,下班後座位上不能留下任何私人用品,各大總經理、副總還有總監們基本上就是不時會出現在你的座位隔壁當你的一天鄰居,這樣的方式相對打破了辦公室隔間較容易形成的階層意識,大老闆就坐在隔壁無形中討論事情會變得更直接也更方便。
小結
以前求學時唸的是商業管理,當我讀到這一類正向工作文化的相關文章時,內心常常覺得那是不存在的,畢業後轉眼工作十年,中間我曾一度對於在台灣經歷的管理模式感到十分灰心,但也是因為這樣促使我最後決定往海外尋找這一份存在,事實證明,正向工作文化是可以被建立的,只是我也明白這份存在的機率實在是不高,所以,既然好不容易遇到了,我想把這些小小的觀察記錄下來,也當作提醒正在帶人的自己成為一位正向的主管。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或訂閱我的專題「PW的國際職場與生活觀察記」:)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