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3/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解決問題的兩把鑰匙│談改變與接受

    一個星期內連著三天上褚士瑩老師的燒腦課,上完課出校門都感覺頭頂有不完全燃燒的一陣煙!雖然老師授課完畢還安慰我們說:「如果太燒腦的話,去外面吹吹風就好。」但是我想老師沒說出來的是:大腦訊息過載時,就會呈現兩眼發直,進入超級餓狀態。這可不是吹風就可以解決的事。 這次課程屬於進階系列,老師先在「問題解決」的前提下,把六個解決問題的面向列出來讓我們去思考,先分類因素再來想問題可能怎麼解決。而問題解決有兩個選擇:改變跟接受。這兩種選擇又再分:改變自己還是改變他人;接受自己還是接受他人。 這時老師講出一個場景:在一個單位裡,有一位天兵同事犯了錯,被主管究責時,同事回答主管說:「你又不是第一天認識我,我本來就是這樣啊。」 老師問我們在這裡要做什麼選擇。 有人說直接讓他去不重要的位置工作,老師答得精闢:「台灣的私人企業應該不存在這種位置。」另外有的同學還說會優化流程,讓他不要再出一樣的包,還有另一個答案是主管自己會反省,帶人方式有什麼要改進的。看來天兵同事的事蹟實在讓這些主管級同學開了眼。 這時老師說:「接受就是全盤的接受。」如果接受天兵同事的行為並不要求他改變,那麼要改變的便是自己。 接著,老師以課堂上另一位身障同學為例,詢問同學來上課有什麼感受,並請我們來練習思考如何解決他的困境。 雖然身障朋友我認識不少,但他們也不會沒事抓著我,大聊特聊他們的困境。再說誰會一直把自己困境當談資講不停,非障礙者如果沒有家人是身障者的話,實在不易完全理解身障者的思路。 困境起因是這位當事人想要有選位子的自由。因為現場是一個三層環狀劇院型教室,考慮到「不用麻煩別人」這個因素,這位同學說他選擇第三層為座位就是因為上廁所方便。但他也希望可以到有機會第一排去上課,現實狀況讓他沒辦法到第一排去。
    這時老師開始引導他思考:坐第一排跟坐第三排,差在哪裡?同學說可以方便打瞌睡跟滑手機,但這樣看來似乎第三排就是個尊榮不凡的風水寶地。有人認為可以坐第一排離老師近是好處,不過也有學生就是想要離老師遠一點才早來佔比較遠的位子,後來身障同學經過思考後說,他覺得第三排位子也很棒。 經過大家的思考與討論後發現:他不能自由選位,這會導致個人的自主權被損害。老師也引導我們如何以觀察來說出當事人的感覺,後來再請當事人回頭驗證,比如說歸納出在不能自由選位這件事上,以同學提出的改善建議選項,分類起來歸因可能有:「無力感、受困、依賴、被忽視、遷就」五個元素。當事人確認後認為:無力感與受困與依賴是有的,而被忽視與遷就是沒有的。 這位身障同學特別指出,他不想有特別為身障者的無障礙設施,也不想要有身障者保留席,因為那會讓他跟人群隔離開來,特別顯得他不一樣。這時我忽然理解到群眾與障礙者的對等關係。當群眾理解到對障礙者而言,特別有設施與保留席,只是在強化身障者的“特別”,似乎沒有人問障礙者說這個是不是他們所想要的。障礙者認為有以「通用設計」為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與非障礙者無差別,也許這是障礙者心裡「我想跟別人一樣」的真實盼望。
    這次的課程有兩段練習,在同學的這個例子中,我聽到身障者的真實反應。我一直都很支持身障朋友要多出來走動,順便場勘公共硬體要如何改善。現在很多人在做這些事,非障礙者確實需要身障者們來告訴他們,如何看到真正的困境,才會知道有什麼方式可以更好。 不得不說這次真的很幸運,課堂上的兩個例子都非常的精彩,對我來說獲益頗深。第二個例子是「公辦長照保險能不能改善照護困境?」這麼大哉問的問題,運用老師的課堂上傳授工具,也可以解答。 每次上完課我都發出「這是什麼神奇的妖術!?」的感嘆。如果會使用這些思考工具的人多了,也許更多人願意理性思考,就會做出對未來更好的選擇。 特別的經驗,與你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