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回望:自此國家成為中國人的精神支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爆發於1919年5月4日,距今將近百年。今天,我們將「五四」運動爆發日設立為青年節,以資紀念。
「五四」運動雖然是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政治運動,但其影響之廣泛深遠,其意義不僅限於青年。可以說,「五四」運動及其思想前導新文化運動,建立起了中國人的國家意識。自此之後,國家就成為了中國人唯一的精神支柱。從這個意義而言,將「五四」運動看成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也言之成理。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中國人有兩大人生價值,一是「忠」,一是「孝」。這兩大價值均來自於儒家思想。《論語》中講,「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孝經》則言,「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父」和「忠君」構成了傳統中國人的兩大精神支柱,賦予了他們以人生的意義。
但自「鴉片戰爭」始,中國在軍事、政治和文化上不斷受到來自於西方打擊和衝擊,對儒家思想提供的價值最終產生了懷疑。於是在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器物層面和制度層面的改革均失敗後,最終產生了改變文化價值的要求,這就有了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主張通過思想啟蒙,改變國民的價值觀念。白話文則是思想啟蒙的工具。新文化運動中湧現了一大批以陳獨秀、胡適、魯迅為代表的批判儒家思想的文人學者。他們主張向西方學習,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儒家學說和禮教,反對儒家的「孝」與「忠」;鼓勵年青人脫離家庭的管束,主張男女平等。其目的是為了促使國家的強大,不受西方列強的控制,廢除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人種種規則。
他們認為,儒家的「孝」,儒家的家庭家族觀念讓中國人成為了「一盤散沙」,妨礙了中國人團結起來,這是造成中國雖大但卻不強的原因。只有消除了儒家的「孝」和宗法家族才能讓所有的中國人團結起來,才能強大。
歷史學家蔣廷黻在他的《中國近代史大綱》的序中的兩段話最具有代表性。他寫到:
「在列強爭雄的生活中,西洋人養成了熱烈的愛國心,深刻的民族觀念。我們則死守著家族觀念和家鄉觀念。所以在十九世紀初年,西洋的國家雖小,然團結有如鐵石之固;我們的國家雖大,然如一盤散沙,毫無力量。」
「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新文化運動反對和瓦解宗法家族而加強國家權力的主張得到了青年學生的廣泛回應。國家的強大逐步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向住和追求,成為了中國人新的人生價值和精神支柱,而代替了過去孝順父母和忠於君主。中國人的人生意義從此就為國家的利益而存在,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應為國家奉獻一切。
這種價值的形成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一戰結束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商討戰後各國利益的重新分配。中國要求收回戰敗國德國對青島的管轄權,但日本以出兵青島打敗德國為由要求繼承德國對青島的權益。日本的訴求得到了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支持。消息傳到國內,5月4日這一天就爆發了以北京學生為主的示威遊行,隨後擴大到全國。工人、市民隨後也加入進來。從而導致中國代表拒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可以說,「五四」運動的爆發標誌著現代中國人國家意識的初步形成與初顯力量;並且鎖定了此後中國歷史發展的路徑。
2017年5月5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杜鵑山中,雷剛被描述為一個勇於反抗但卻沒有階級覺悟只想著復仇的勞苦百姓。在共產黨的眼裡,雷剛無異於一塊有待雕琢的璞玉。 最終,在經歷了與地主階級的代表毒蛇膽(個人認為,沒有給這個反面角色一個名字,削弱了其藝術效果)的幾次殘酷鬥爭後,在黨代表的開導下,雷剛具有了階級意識,樹立了解放全中國、解放全人類
5月14日,江西九江學院舉辦的「做新時代的窈窕淑女」公益講座上,主講人丁璿女士講到「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言論。這些言論被聽者拍下並上傳至微博,引發輿論爭議。 據悉,丁璿女士是中國婦女聯合基金會的傳統文化公益講師,以宣揚女德著稱。網上搜一搜,就發現很多她在全國各地宣揚傳統
成都的天府廣場有一尊毛雕像,很高大,估計有10多米高,一支手向上揮,另一支手背在後面,大姆指掖著,其餘四指伸出。 話說當年有成都知青想回成都,但看不到希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成都。回城時就去天府廣場轉悠,排解愁悶。自然要去毛雕像前瞻仰,想從毛那裡得到一些啟示。就圍著毛雕像轉,轉著轉著,忽然注意到
中國的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2015年的GDP為67.67萬億元,約為11.8萬億美元。但中國經濟卻有兩個致命的弱點,一是本幣不是國際貨幣,二是缺乏技術創新。當然,這僅僅是從經濟層面來看。  為何中國缺乏技術創新呢?縱然政府在某些方面也非常鼓勵和支持技術創新。原因有兩個,一是技術創新的利益驅動不足,
一般而言,史書不會記載普通人的言行,只為帝王將相、英雄人物樹碑立傳。但偶爾,大人物的事蹟中會捎帶上普通人。這非常寶貴難得,為後人瞭解歷史提供了另外的視角。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就有這麼一例。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
這是我以前經觀察思考悟出的一個道理。而現在,朝鮮將權力世襲制度化無疑支持了我的這個觀點。朝鮮將「白頭山」血統明確寫入了憲法,做為必要的資格;排除了非「白頭山」血統擔任最高領導人的可能性。 所謂「世襲」,指權力由父傳子,或變種,兄傳弟。而且具有排他性,只有最高領導人的嫡親才能繼承權力。而專制是指權力
在杜鵑山中,雷剛被描述為一個勇於反抗但卻沒有階級覺悟只想著復仇的勞苦百姓。在共產黨的眼裡,雷剛無異於一塊有待雕琢的璞玉。 最終,在經歷了與地主階級的代表毒蛇膽(個人認為,沒有給這個反面角色一個名字,削弱了其藝術效果)的幾次殘酷鬥爭後,在黨代表的開導下,雷剛具有了階級意識,樹立了解放全中國、解放全人類
5月14日,江西九江學院舉辦的「做新時代的窈窕淑女」公益講座上,主講人丁璿女士講到「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言論。這些言論被聽者拍下並上傳至微博,引發輿論爭議。 據悉,丁璿女士是中國婦女聯合基金會的傳統文化公益講師,以宣揚女德著稱。網上搜一搜,就發現很多她在全國各地宣揚傳統
成都的天府廣場有一尊毛雕像,很高大,估計有10多米高,一支手向上揮,另一支手背在後面,大姆指掖著,其餘四指伸出。 話說當年有成都知青想回成都,但看不到希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成都。回城時就去天府廣場轉悠,排解愁悶。自然要去毛雕像前瞻仰,想從毛那裡得到一些啟示。就圍著毛雕像轉,轉著轉著,忽然注意到
中國的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2015年的GDP為67.67萬億元,約為11.8萬億美元。但中國經濟卻有兩個致命的弱點,一是本幣不是國際貨幣,二是缺乏技術創新。當然,這僅僅是從經濟層面來看。  為何中國缺乏技術創新呢?縱然政府在某些方面也非常鼓勵和支持技術創新。原因有兩個,一是技術創新的利益驅動不足,
一般而言,史書不會記載普通人的言行,只為帝王將相、英雄人物樹碑立傳。但偶爾,大人物的事蹟中會捎帶上普通人。這非常寶貴難得,為後人瞭解歷史提供了另外的視角。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就有這麼一例。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
這是我以前經觀察思考悟出的一個道理。而現在,朝鮮將權力世襲制度化無疑支持了我的這個觀點。朝鮮將「白頭山」血統明確寫入了憲法,做為必要的資格;排除了非「白頭山」血統擔任最高領導人的可能性。 所謂「世襲」,指權力由父傳子,或變種,兄傳弟。而且具有排他性,只有最高領導人的嫡親才能繼承權力。而專制是指權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Thumbnail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事件都是從「學運」開始? 為什麼總是學生先站出來?是因為年輕人特別容易被煽動嗎?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從 ❙清❙ 初的「滿蒙一體」﹑「滿漢一家」,到 ❙清❙ 末的「五族大同」﹑「六族大同」﹑「七族大同」,到 ❙中華民國❙ 的「中華民族」,各個名目均為為大一統鋪墊的踏板。 最後出現的是「五族共和」。 ...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請看反右運動時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系刊發表的《告全體同學書》,直接挑明共黨讓中華民族喪失了獨立性,這在當時的右派言論中是少見的,如今的民運人士有此見識的真是少之又少。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曆史系系刊發表了一份《告全體同學書》: “三大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是一母所生的難兄難弟,這個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實現祖國統一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和國家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進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實現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首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基本特征。自古以來,中國的統一一直是歷史的大趨勢,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Thumbnail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事件都是從「學運」開始? 為什麼總是學生先站出來?是因為年輕人特別容易被煽動嗎?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從 ❙清❙ 初的「滿蒙一體」﹑「滿漢一家」,到 ❙清❙ 末的「五族大同」﹑「六族大同」﹑「七族大同」,到 ❙中華民國❙ 的「中華民族」,各個名目均為為大一統鋪墊的踏板。 最後出現的是「五族共和」。 ...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請看反右運動時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系刊發表的《告全體同學書》,直接挑明共黨讓中華民族喪失了獨立性,這在當時的右派言論中是少見的,如今的民運人士有此見識的真是少之又少。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曆史系系刊發表了一份《告全體同學書》: “三大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是一母所生的難兄難弟,這個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實現祖國統一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和國家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進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實現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首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基本特征。自古以來,中國的統一一直是歷史的大趨勢,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