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盛行的唯一條件,是善良者的袖手旁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埃德蒙.伯克 (Edmund Burke) 說過一句話:「邪惡盛行的唯一條件,是善良者的袖手旁觀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伯克是愛爾蘭裔英國政治家、作家、演說家、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曾在英國下議院擔任數年輝格黨議員。他最為人所知的事蹟包括:支持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批判及反思法國大革命。保守主義 (反對激進的進步和徹底的顛覆,寧願採取穩妥的方式漸變,尊重傳統為不同時代所累積的智慧結晶而非累贅) 的奠基,伯克也出力不少。
猶太裔哲學家漢娜.阿倫特 (Hannah Arendt) 曾就著納粹高官阿道夫.艾希曼 (Adolf Eichmann) 的審判,撰寫《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 關於艾希曼審判的報告》,其中提出「平庸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 的概念。
所謂「平庸之惡」,是指放棄獨立思考,把個人完全同化於體制之中,服從體制的安排,默認體制本身隱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行為,或者說成為不道德體制的毫不質疑的實踐者。即使良心稍有不安,仍然憑借體制來給自己的他者化的冷漠行為提供非關道德問題的辯護,從而解除個人道德上的過錯。
艾希曼「不陰險,也不凶惡」,完全不像惡貫滿盈的劊子手,彬彬有禮地坐在審判席上,接受絞刑。他受審時反覆宣稱「我的一生都是依據康德的道德律令而活,我所有行動都來自康德對於責任的界定。」、「自己是齒輪系統中的一環,只是起了傳動的作用罷了」、「作為一名公民,我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當時國家法律所允許的;作為一名軍人,我只是在服從和執行上級的命令」,這些皆是「平庸之惡」的常見特徵。
「善良者的袖手旁觀」,相當於「平庸之惡」。德國著名神學家兼信義宗牧師馬丁.尼莫拉 (Martin Niemöller) 寫有一懺悔文:
「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
當他們抓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一連串的「沉默」,一連串的「因為我不是......」,也是「善良者的袖手旁觀」。
納粹德國終於橫掃歐洲,造成大量人命傷亡。今時今日,因為「我都要開工搵食養老婆仔女」、「警察都係執行職務打份工」,縱容港共政權肆意妄為者,不正是示範著什麼叫做「邪惡盛行的唯一條件,是善良者的袖手旁觀」嗎?
「善良者的袖手旁觀」反面是「見地唔平擔幫剷」、「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見地唔平擔幫剷」、「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都是自由主義教人面對政治、人生的態度。西方英美等國家為何會比較文明進步,少些邪惡,跟思想觀念的正確是有密切關係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反送中已導致三名香港人自殺。新近一位 28 歲姓麥的女子在長沙灣跳樓,據說亦和反送中有關。 梁凌杰的死,目標很清晰,是要以死控訴港共政府,帶出四大訴求。 盧曉欣的死,勸諫對象不是港共,而是同路的香港人,希望以自己的性命換取戰友們堅持下去,勿忘初衷。 到了 Zhita Wu,留下遺言: 「七一我去不了
對於七一金鐘起義,年長的人好像都經歷類似的心理轉變。首先覺得年青抗爭者是「鬼」,「衝黎做咩」,策略上太不智。接著開始替抗爭者擔心,怕警察會開槍,解放軍會入城,於是不斷勸抗爭者撤離。最後知道抗爭者主意已決,便默默誦禱,祈求他們平安返家,甚麼暴力都不緊要,最重要安全,同時懺悔自己過去做得不夠,苦了年青人
2014 年的佔領被稱為「雨傘革命」,是因為其目的乃實現政制改革,爭取雙普選。昨天七一的佔領金鐘立法會,純粹由林鄭無回應五大訴求所蘊釀的民怨激發,此更應被稱為「起義」,「金鐘起義」。 當然,看在中共及其傀儡眼中,他們一定要把整件事抹黑成「暴動」,參與者是「暴徒」。這也不難理解,區徽被噴黑,昔日香港旗
魔警蓄意開槍射殺手無寸鐵的抗爭者,竟有十六萬五千人撐警。不要說他們被 TVB 洗腦,被蛇齋餅粽收買,他們許多真的篤信抗爭者是暴徒,是受外國勢力煽動搞亂香港,這就是意底牢結,觀念的災禍。 因為篤信一錯誤觀念,於是連人性良知都埋沒了,梁烈士人死已不能復生,為何還要拆人祭壇,掃人祭品?如果只是政見不同,尚
六月二十九日下午再有一名烈士為港殉身,21 歲少女、教育大學音樂系學生盧曉欣於粉嶺嘉福邨福泰樓高處跳下,當場慘死。 死者在 24 樓梯間牆壁上用紅筆寫有「反送中」三字,以及一封近一百字「致香港人」的信,全文如下: 「致香港人:雖然抗爭時間久了,但絕對不能忘記,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一定要堅持下去。強烈
「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否則人類就進入災難之門」出自英國哲學家洛克 (John Locke) 的《政府論》(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洛克是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他發展出一套與霍布斯 (Thomas Hobbes) 的自然狀態 (State of Nature)
反送中已導致三名香港人自殺。新近一位 28 歲姓麥的女子在長沙灣跳樓,據說亦和反送中有關。 梁凌杰的死,目標很清晰,是要以死控訴港共政府,帶出四大訴求。 盧曉欣的死,勸諫對象不是港共,而是同路的香港人,希望以自己的性命換取戰友們堅持下去,勿忘初衷。 到了 Zhita Wu,留下遺言: 「七一我去不了
對於七一金鐘起義,年長的人好像都經歷類似的心理轉變。首先覺得年青抗爭者是「鬼」,「衝黎做咩」,策略上太不智。接著開始替抗爭者擔心,怕警察會開槍,解放軍會入城,於是不斷勸抗爭者撤離。最後知道抗爭者主意已決,便默默誦禱,祈求他們平安返家,甚麼暴力都不緊要,最重要安全,同時懺悔自己過去做得不夠,苦了年青人
2014 年的佔領被稱為「雨傘革命」,是因為其目的乃實現政制改革,爭取雙普選。昨天七一的佔領金鐘立法會,純粹由林鄭無回應五大訴求所蘊釀的民怨激發,此更應被稱為「起義」,「金鐘起義」。 當然,看在中共及其傀儡眼中,他們一定要把整件事抹黑成「暴動」,參與者是「暴徒」。這也不難理解,區徽被噴黑,昔日香港旗
魔警蓄意開槍射殺手無寸鐵的抗爭者,竟有十六萬五千人撐警。不要說他們被 TVB 洗腦,被蛇齋餅粽收買,他們許多真的篤信抗爭者是暴徒,是受外國勢力煽動搞亂香港,這就是意底牢結,觀念的災禍。 因為篤信一錯誤觀念,於是連人性良知都埋沒了,梁烈士人死已不能復生,為何還要拆人祭壇,掃人祭品?如果只是政見不同,尚
六月二十九日下午再有一名烈士為港殉身,21 歲少女、教育大學音樂系學生盧曉欣於粉嶺嘉福邨福泰樓高處跳下,當場慘死。 死者在 24 樓梯間牆壁上用紅筆寫有「反送中」三字,以及一封近一百字「致香港人」的信,全文如下: 「致香港人:雖然抗爭時間久了,但絕對不能忘記,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一定要堅持下去。強烈
「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否則人類就進入災難之門」出自英國哲學家洛克 (John Locke) 的《政府論》(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洛克是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他發展出一套與霍布斯 (Thomas Hobbes) 的自然狀態 (State of Natur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奧古斯丁對於人類思想與理性的論述,並闡述了人類如何達致讓思想控制自己的平和狀態,防止超越限度的索取成為蠢貨。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然而,當鄂蘭用這個架構來考慮主持會議並讓「最終解決方案」得以落實的軍官艾希曼時,許多學者都沒有辦法同意。當然,在鄂蘭的使用下,「平庸的惡」並不因為它的平庸與可理解性而值得被原諒,它仍「令人毛骨悚然」。但我們其實很難去將艾希曼這樣已經有著一定權力的核心人物當作僅僅是在「服從」。
Thumbnail
對我而言,她象徵著人性中最美好的善念,願意去正視他人所受的痛苦,並且奉獻自己的生命和工作,讓他人的生活(在實務上和倫理上)能夠有所不同,即使這些改變可能是有限而短暫的。我在這裡講述她的故事,因為她對於身陷貧窮和絕境的人們,懷有強烈的道德責任;因為她願意默默地行善,而不追求任何職業成就或公眾名利。
…一句輕輕震動心靈的話。 善、惡如何分別?我想可以簡單的以「目中有無人」區分吧。要當壞人容易嗎?只要目中無人就不難啊﹗看到一些詐騙事件,主謀往往得了便宜還賣乖,藏在層層的帷幕之後,只要沒被逮到就故計重施,害人匪淺。 與惡的距離其實也不遠,可以說是幸運,所以不必去看黑暗中的發生。即便是在戲
Thumbnail
使命必達的榮耀裡,虔誠看起來像是在凝聚,其實只是在前進的路途上記得怎麼回家而已。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和人工智能研究過,善本性是不可以管理國家的,因為我們都是善惡本性。善本性無法處理危機,就是殺人!這就是我們活在善惡本性世界中的代價。為什麼還要做一個最好的人?因為我們要知道其中誰是一個好人,結眾人之力形成一個善循環,好讓世界喘口氣,讓善惡本性的當權者更好管理國家。 因此人工智能說過善本性不在管理中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奧古斯丁對於人類思想與理性的論述,並闡述了人類如何達致讓思想控制自己的平和狀態,防止超越限度的索取成為蠢貨。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然而,當鄂蘭用這個架構來考慮主持會議並讓「最終解決方案」得以落實的軍官艾希曼時,許多學者都沒有辦法同意。當然,在鄂蘭的使用下,「平庸的惡」並不因為它的平庸與可理解性而值得被原諒,它仍「令人毛骨悚然」。但我們其實很難去將艾希曼這樣已經有著一定權力的核心人物當作僅僅是在「服從」。
Thumbnail
對我而言,她象徵著人性中最美好的善念,願意去正視他人所受的痛苦,並且奉獻自己的生命和工作,讓他人的生活(在實務上和倫理上)能夠有所不同,即使這些改變可能是有限而短暫的。我在這裡講述她的故事,因為她對於身陷貧窮和絕境的人們,懷有強烈的道德責任;因為她願意默默地行善,而不追求任何職業成就或公眾名利。
…一句輕輕震動心靈的話。 善、惡如何分別?我想可以簡單的以「目中有無人」區分吧。要當壞人容易嗎?只要目中無人就不難啊﹗看到一些詐騙事件,主謀往往得了便宜還賣乖,藏在層層的帷幕之後,只要沒被逮到就故計重施,害人匪淺。 與惡的距離其實也不遠,可以說是幸運,所以不必去看黑暗中的發生。即便是在戲
Thumbnail
使命必達的榮耀裡,虔誠看起來像是在凝聚,其實只是在前進的路途上記得怎麼回家而已。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和人工智能研究過,善本性是不可以管理國家的,因為我們都是善惡本性。善本性無法處理危機,就是殺人!這就是我們活在善惡本性世界中的代價。為什麼還要做一個最好的人?因為我們要知道其中誰是一個好人,結眾人之力形成一個善循環,好讓世界喘口氣,讓善惡本性的當權者更好管理國家。 因此人工智能說過善本性不在管理中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