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is intentional.” 這句話是筆者剛來密涅瓦大學時候,發現可以說是學校的座右銘。這句話翻成中文的話,文言一點可以是「凡事皆有意」,白話一點就是這所學校安排的一切都是刻意的。那時筆者心想,這麼有個性的學校,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但在台灣的遠東舊金山留學一年後,漸漸的,這句話的意義、這間學校的價值和自我成長的空間似乎都豁然開朗。原來,世界離我們那麼近,社會的一切也並不遙遠。
一個一念之間的選擇
2018年初,那時候可以說是高中生面對人生第一個岔路。每個人都在仔細盤算自己的未來和學測分數的交集點,試圖在厚實的大學甄選指南中,找到自己的歸宿。這時候的筆者,正拿著能上台灣醫學科系的成績,細數著自己在過去半年內努力甄選上國內外的大學。筆者從沒想到,在經歷過學測、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美國大學測驗)和托福(TOEFL)後,最煎熬的卻是在學校和學校間思考、比較、選擇的過程。每一間學校都有他的利與弊,像是待在台大能有熟悉的環境,去多倫多大學則有顯赫的傳統,但說實在,引起筆者興趣和點燃熱忱的學校,似乎就只有一間了—那就是密涅瓦Minerva。
筆者印象深刻的事件即是一開始有一位視力障礙的同學,被學校要求離開舊金山返回烏克蘭—儘管之前已經瞭解情況並同意他來上課。這讓一群學生對此打抱不平,認為學校沒有制定身障學生的SOP,對於這位同學和未來的學生都極不公平,因此便有跨國學生們一同請願及詢問學校的看法。儘管最後他仍然沒有辦法回來舊金山上課。但這個事件中,筆者赫然覺得從不同國家、學校畢業的學生,對這件事情的熱忱及處理方式也不太一樣。來自聯合世界書院(United World Colleges, UWC)的學生大多有興趣參與並在發言規則、口條邏輯上都極有條理,另外,也很明顯到場的中國學生比較少,可能是對於衝撞權威的事件比較沒有參與度。
“Everything is intentional”,不管一個人的成長背景、來自何地,來到密涅瓦後就將會被刻意打造成學習得海綿。學校刻意的強迫學生接觸社會、合作並解決問題,似乎也和學校的宗旨雷同。本文只提及筆者在密涅瓦第一年的心路歷程,一切都還在啟程的階段,未來課業上的挑戰,儼然另一個世界,難以想像。此外,對於密涅瓦實質課程的內容,筆者也沒有多加贅述,但如果想要得知更詳盡的內容的話可以閱讀另一位台灣朋友所撰寫的《直擊密涅瓦(Minerva)大學怎麼上課?線上即時密集互動,線下整個城市都是教室》。總結來說,筆者認為密涅瓦即是學校和社會的緩衝器,和一般大學的安全泡泡不一樣,密涅瓦的泡泡是包含社會互動與參與的,而這也是筆者認為這所學校能夠達成他的目的與價值的主因,期待讀者能夠更加了解這所學校並了解教育擁有數不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