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1/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數位轉型-準備篇(一):形塑可以造出英雄的環境

創造可以產生英雄的環境,會比創造一個一個的英雄來得有價值。
松下幸之助:「造人先於造物」
每次看到一些球隊選秀的畫面,總會覺得,他們到底是花了多少的心力和自我要求,才有機會被球隊指名,開啟即將豐收的球星人生。如果把組織或公司比擬成這些球員的話,其實也有很多的類似之處;財務的健全相當於肌肉的鍛鍊結果,品牌相當於外在的形象和觀感,價值提案則是球星所擅長、與眾不同的地方;但是,有一項東西卻很難以展現出來,叫做是心理素質,不論是面對球場上的任何挑戰、自我的成長、面臨危機的所展現的態度,有非常多的地方都會需要它;而相對於組織,我們姑且稱它為組織成熟度吧。
一位心理素質強大的球員,他能夠在受到衝擊時,用最快的方法先穩定當下的狀態,並花時間讓自己避免陷入同樣的窘境當中;持續性的掌握自身的優勢,並且隨著身體條件的改變去修正和調整自己的重點;把這段話的主詞換成組織後… 在組織遇到風險時,能快速的反應並應對,並吸收該次的教訓,避免自己再次陷入困境;會持續的了解顧客和商業模式的轉變,保持或加強自己的競爭壁壘;會持續的內觀自己的組織、流程並因應世代的變化、擁抱創新的思維並做出調整和修正。相信擁有或管理這樣的組織,對於決策者或老闆而言,這個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啊 ? 其實組織跟人一樣,都會需要 “刻意練習”,需要刻意的建立起能孕育出上述項目的搖籃,但在孕育的過程中,我們也希望可以保持組織的穩定,因為穩定的力量是創造營利的不二法門,在刻意與穩定中,可以怎麼做去得出最好的結果呢 ?

小心因變革而破壞了員工的心理契約

心理契約是件非常微妙的概念,當你接受了一個職務後,會在內心產生了一份契約,內容會包括我們要在工作中貢獻什麼,預期能從組織得到什麼。可以想見,當變革發生時,也許會因為衝擊到職務的內容、角色的定義、組織的變動等等,而導致對於這個契約產生了懷疑、緊繃甚至破裂;當這件事發生時,修復的困難度會非常高,更多是一去不回頭的狀況。 為了避免這件事的發生,在變革的實施前,就應該要定期的和員工討論目標、工作內容、遇到的困難以及你可以如何的幫助他;這些動作,不僅可以做好部門目標的對齊、公開的處理深藏心中的心理契約同時也可以校正績效和期待。

注意因變革而消耗員工的心理資本

常常在網路上聽到「心累了」,談的就是心理資本被磨滅掉了,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自備可以一直發電的心理資本發電機,可以每天都 reset 前一天的耗損,尤其是組織開始了轉型和變革,每個人的角色可能因此變得更複雜、責任變得更難以界定、所要完成的項目變得模糊而曖昧,這個時侯,心理資本的消耗就會變得巨大;當員工有了以下任何一個跡象,就是需要好好的談一談的時機了:
  • 開始對目標產生懷疑,越來越沒動力或信心去完成目標。
  • 遇到挫折時,很快產生了放棄或逃避的心態,並且也不太願意去面對。
  • 對於自己的付出和成果開始漠不關心。
對於心理資本,因為每個員工的承受力、復原力以及生活經驗都不同;很難一概而論,但是處理方式都是單純的,需要排解因為衝擊帶來的不確定感,並試著找出和重新定義在變革發生的過程中,如何重新的定位自己和目標,並持續的檢視承諾的達成狀況。

關注因變革而衝擊員工的心理安全感

前兩個面向,談了工作的默契以及工作本身;接下來,我們來理解一下團隊對個人的影響吧,在這個面向裡,組織行為學教授威廉.卡恩(William Kahn),把心理安全感定義為「能展現自我與全心投入,無需擔心會對自我形象、地位或職涯產生負面後果」。簡單來說就是在這個團隊中工作或展現自我會不會讓你覺得不安。 我們常常會把績效跟個人的動機做深刻的連結;但有時會忽略了團隊所帶來的幫助或協助;我非常喜歡籃球場上的 “助攻”、“抄截”、“阻攻” 等等的紀錄,因為這些數據會在不同的層面上去幫助球隊取勝,其數據的重要性其實不亞於得分跟籃板這些充滿鎂光燈的表現,只是在組織中,這些 【成就他人】 的表現是非常不容易被量化及注意到的。
談完這幾個點,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近期開始熱門的 OKR (Objectives & Key Results) 之下,還有另外一個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 CFR (Conversations, Feedback and Recognitions),先不論是否要做數位轉型,但是透過 CFR 的機制,可以慢慢的把上述所提到的心理契約、心理資本以及心理安全感等等,做一些維護及加強,這些加強,會使得組織逐漸產生 “穩定” 的文化和狀態;組織能承受更多更大的衝擊和變化,也就容易培養出願意承擔和創造改變的英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